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炎症、肿瘤及缺血缺氧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在大鼠早期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取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暴露左侧颈动脉分叉和双侧肾动脉,不进行结扎,于当天处死;15 d组(n=10)与30 d组(n=10)结扎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支建立动脉瘤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5,30 d处死,取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分叉处,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和15 d组均未见有动脉瘤,30 d组10只大鼠中发现在右侧大脑前嗅动脉分叉处1个囊性动脉瘤和5个早期动脉瘤样改变。假手术组和15 d组脑动脉标本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30 d组脑动脉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为80%,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参与动脉瘤形成过程。假手术组和15 d组脑动脉标本转化生长因子α表达较30 d组明显,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α在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受损或分泌减少,可能与动脉瘤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对血流动力学诱导的颅内动脉瘤模型瘤壁炎性反应及病理重塑的影响。方法 38只SD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未行外科手术)、动脉瘤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和动脉瘤+阿司匹林组(动脉结扎后饮用溶解阿司匹林的饮水)。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外动脉、翼颚动脉,改变左侧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采血分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获取大鼠经心脏灌注后的左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ACA/OA)分叉部,行病理切片,EVG染色;免疫组化分析环氧化酶-2(COX-2)及炎性细胞在瘤壁浸润情况;RT-PCR分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诱导3个月后ACA/OA分叉部出现动脉瘤样重塑,动脉瘤+阿司匹林组内弹力层、中膜平滑肌层动脉瘤样重塑较动脉瘤组减轻(P0.005)。阿司匹林处理后COX-2表达较动脉瘤组明显减少,相应的浸入动脉瘤壁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RT-PCR表明动脉瘤诱导后NF-κB、TNF-α、MCP-1、MMP-9明显上调,而口服阿司匹林后其表达明显下降。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没有影响。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抑制动脉瘤壁COX-2,进一步抑制炎性因子激活及巨噬细胞浸入动脉瘤壁,从而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动脉瘤壁破坏性重塑。  相似文献   

3.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畸形中存在管壁结构基质蛋白的表达差异,但血管畸形间结构基质蛋白的差异及结构蛋白差异与畸形血管管壁异形关系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基质结构蛋白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对50例脑血管畸形手术标本和34例正常颞浅动脉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应用美国Santa Cruz公司生产单/多克隆抗体对4种基质结构蛋白-Ⅳ型胶原蛋白、a-血管平滑肌蛋白、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脑血管畸形壁结构与正常血管相比呈现明显紊乱和构成异形性;且脑血管畸形中,脑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颞浅动脉和畸形血管中Ⅳ型胶原和a-血管平滑肌蛋白全部呈阳性表达且无显著性差异,但结构排列差异明显;正常颞浅动脉与畸形血管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血管表达更多层粘连蛋白,畸形血管表达更多纤维连接蛋白;畸形血管中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间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阳性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动静脉畸形血管表达更多层粘连蛋白,海绵状血管瘤血管表达更多纤维连接蛋白.结果证实:与正常血管相比,脑血管畸形者管壁结构存在明显异形性,结构蛋白Ⅳ型胶原和a-血管平滑肌蛋白结构明显紊乱,且低表达层粘连蛋白而高表达纤维连接蛋白,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脑血管壁结构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球囊损伤SD大鼠模型颈动脉内膜增生为基础,比较西洛他唑给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血管内膜增生强度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①实验于2004-01/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300~500g。②建立动物模型:腹腔麻醉36只大鼠后,暴露左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自颈外动脉向近心端插入2FFogarty球囊导管至颈总动脉起始部,球囊充水0.10~0.15mL,慢速回拉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反复3次,完成后结扎颈外动脉。③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西洛他唑给药组(7.5×10-7mol/L)。给药方式:灌肠给药,5mL/次,术后即刻开始,持续给药28d。④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损伤血管壁各成分结构变化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应用免疫组化分析大鼠动脉血管壁增殖情况,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两组损伤的动脉半胱天冬酶3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大鼠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动脉血管壁增殖情况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给药组Ki67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生理盐水组Ki6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增殖能力旺盛。②损伤血管壁各成分结构变化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给药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损伤后28d内膜增生面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犤(0.015±0.002),(0.197±0.004)mm2,t=299.06,P<0.01犦;管腔面积明显大于生理盐水组犤(0.193±0.008),(0.011±0.008)mm2,t=118.21,P<0.01犦。两组大鼠损伤动脉中膜增生面积差异不明显(P>0.05)。③两组损伤的动脉半胱天冬酶3在mRNA水平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给药组平滑肌细胞中半胱天冬酶3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①通过在体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建立,有效地模拟了西洛他唑抑制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发生过程。②西洛他唑能够有效抑制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为临床防治增生性血管疾病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取2月龄Wistar大鼠1只制备骨髓基质细胞,用第3~5代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浓度为3×109L-1。②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2只/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相同,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术后大鼠提尾右前肢屈曲内收、向右侧转圈或向右侧倾倒为造模成功,每只造模大鼠均符合标准。③造模24h后,细胞移植组取3~5代骨髓基质细胞,消化离心后抽取1mL骨髓基质细胞悬液(浓度为3×109L-1)于鼠尾静脉输入。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鼠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④造模后14d,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选择侧脑室室下区部位制作标本切片,免疫组化检测BrdU反应阳性细胞数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评估:术后第14天,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2±0.84),(6.4±0.55)分,P<0.05]。②骨髓基质细胞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细胞移植组大鼠侧脑室室下区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43.1±12.7),(16.2±9.8),(15.6±9.1)个,P<0.05],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细胞移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10.44±3.57),(3.92±1.42),(3.86±1.39)%,P<0.05],模型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生长相关蛋白43作为构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本物质,是研究神经生长及损伤修复的首选分子标记物.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丝宝药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材料: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每组20只.方法:另取2月龄SD大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分离结扎右侧颈内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向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左侧侧脑室推注20 μL5×105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每组大鼠于移植前、移植后7,14,21,28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和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后移植到大鼠左侧侧脑室,可迁移到梗死灶周围,移植后7 d在梗死灶能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14 d增多达高峰,移植后28 d逐渐减少并消失.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在移植后7,14 d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活性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随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14 d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对细胞移植的时间、方式以及检测指标各有不同观点。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丝宝药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材料: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干细胞移植组各20只。方法:另取2月龄SD大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基质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24h向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左侧侧脑室推注20μL5×105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每组大鼠于移植前、移植后7,14,21和28d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和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后移植到大鼠左侧侧脑室,可迁移到梗死灶周围,移植后7d在梗死灶能检测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14d增多达高峰,移植后28d逐渐减少并消失。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在移植后7,14d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随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14d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都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血管收缩功能相关蛋白在脑梗死患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以期了解脑小动脉病变中VSMC的表型转化及细丝蛋白在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指导临床小动脉硬化型脑卒中的准确防治。方法:选取尸解脑标本,分为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脑小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细丝蛋白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细丝蛋白表达强度(PU)分别为53.50±2.00和34.21±2.36;梗死组为57.40±2.43和36.10±1.51,与对照组相比F值为15.273和4.592,P值为0.001和0.046,梗死组阳性表达强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硬化小动脉中膜数目减少。内膜下VSMC显著增生,并可能同时存在合成及收缩表型VSMC,分别代偿性的高表达细丝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维持血管构型及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肺纤维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a,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竖立固定,经口气管播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滨蒿内酯对哮喘大鼠气道壁平滑肌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滨蒿内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组(A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及滨蒿内酯治疗组(S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哮喘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光镜下测定平滑肌层厚度及内外径,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呼气峰压明显增大,模型复制成功;A组气道壁α-SMA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平滑肌层厚度较N组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气道内外径比值较正常组减小(P〈0.01),S组α-SMA蛋白表达及平滑肌层厚度较A组减少,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滨蒿内酯能够抑制α-SMA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轻平滑肌增殖,延缓气道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免疫研究室完成。以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给予白细胞介素1β(10μg/L)刺激,12,24,48,72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双标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E-钙粘连素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结果:白细胞介素1β刺激48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变为明显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刺激12h即可见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由64.80±2.19增加到83.23±2.71(P<0.05),E-钙粘连素的表达由81.77±1.27减少到64.50±1.31(P<0.05),随刺激时间延长上述变化越明显,72h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到170.53±3.94;E-钙粘连素表达减少到26.20±2.3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1β刺激72h时纤维连接蛋白增加1倍。结论: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加纤维连接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球囊损伤SD大鼠模型颈动脉内膜增生为基础,比较西洛他唑给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血管内膜增生强度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1]实验于2004-01/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300~500 g.[2]建立动物模型:腹腔麻醉36只大鼠后,暴露左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自颈外动脉向近心端插入2F Fogarty球囊导管至颈总动脉起始部,球囊充水0.10~0.15 mL,慢速回拉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反复3次,完成后结扎颈外动脉.[3]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西洛他唑给药组(7.5&;#215;10^-7mol/L).给药方式:灌肠给药,5 mL/次,术后即刻开始,持续给药28d.[4]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损伤血管壁各成分结构变化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应用免疫组化分析大鼠动脉血管壁增殖情况,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两组损伤的动脉半胱天冬酶3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大鼠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1]大鼠动脉血管壁增殖情况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给药组Ki67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生理盐水组Ki6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增殖能力旺盛.[2]损伤血管壁各成分结构变化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给药组大鼠颈动脉血管壁损伤后28 d内膜增生面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0.015&;#177;0.002),(0.197&;#177;0.004)mm^2,t=299.06,P<0.01];管腔面积明显大于生理盐水组[(0.193&;#177;0.008),(0.011&;#177;0.008)mm^2,t=118.21,P<0.01].两组大鼠损伤动脉中膜增生面积差异不明显(P>0.05).[3]两组损伤的动脉半胱天冬酶3在mRNA水平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西洛他唑给药组平滑肌细胞中半胱天冬酶3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1]通过在体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建立,有效地模拟了西洛他唑抑制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发生过程.[2]西洛他唑能够有效抑制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为临床防治增生性血管疾病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动脉内膜损伤是动脉瘤发生的始动因素,内皮祖细胞能修复受损的动脉内膜.目的:建立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探讨动脉瘤大鼠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及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作为正常对照,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大鼠手术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以及左侧颈总动脉,术后喂食含8%氯化钠鼠粮.于2周,1,2,3个月末测量大鼠内皮祖细胞变化,并与3个月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及动脉瘤大小,RT-PCR检测willis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内皮祖细胞数目于2周后就开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一直持续到3个月末(P < 0.01).模型组大鼠动脉瘤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正常大鼠(P < 0.01),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明显低于正常(P < 0.05).结果提示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降低可能是动脉瘤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俊  王巍  王帮奎  曾杰 《实用医学杂志》2023,(19):2469-2474
目的 探讨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采用腺病毒介导颅脑右侧脑池Willis环动脉血管壁过表达或敲低ADAMTS-5。实验分组为Sham组、Model组、shRNA-NT组、shRNA-ADAMTS-5组、OE-vector组和OEADAMTS-5组,每组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分析小鼠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IHC)对中性粒细胞标志物MPO、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标志物H3Cit和ADAMTS-5在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的表达情况进行染色;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ham组和Model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ADAMTS-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6个分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MPO、H3Cit、CollagenⅣ和ADAMTS-5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在Model组小鼠颅内动脉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IH...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小脑失联络现象及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1在苏州大学附属二院神内科实验室进行。取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3组,每组5只。①给药:川芎嗪组大鼠在造模前半小时,给予川芎嗪50mg/kg(2.5mL/kg)腹腔注射,其他2组不给药。②造模: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正常对照组不造模。③小脑脑血流量的测定:采用氢清除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测1次,其他2组大鼠再灌注1,3,6及24h时测定4次。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小脑脑血流量:右侧和左侧无显著差异[(1.35±0.07),(1.33±0.06)mL(/g·min),P>0.05]。②模型组小脑脑血流量:造模后左侧迅速下降(P<0.01),特别是再灌注后1h,左侧显著低于右侧([0.88±0.10),(1.29±0.03)mL(/g·min),P<0.01]。③川芎嗪小脑脑血流量:右侧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右侧(P<0.05或0.01),其中再灌注后1h最显著([1.00±0.03),(0.88±0.10)mL(/g·min),P<0.05]。结论: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后,可引起对侧小脑脑血流量序列性变化,川芎嗪可改善远隔区域脑灌注,在改善脑卒中预后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动脉内膜损伤是动脉瘤发生的始动因素,内皮祖细胞能修复受损的动脉内膜。目的:建立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探讨动脉瘤大鼠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及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作为正常对照,不给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大鼠手术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以及左侧颈总动脉,术后喂食含8%氯化钠鼠粮。于2周,1,2,3个月末测量大鼠内皮祖细胞变化,并与3个月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及动脉瘤大小,RT-PCR检测willis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内皮祖细胞数目于2周后就开始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一直持续到3个月末(P〈0.01)。模型组大鼠动脉瘤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正常大鼠(P〈0.01),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明显低于正常(P〈0.05)。结果提示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降低可能是动脉瘤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异质性与连接蛋白 Cx43关系,进一步阐明连接蛋白 Cx43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正常及支架术后猪原代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正常组应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进行诱导,两组细胞分别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 Cx43、Cx40、α-SMA、S100A4蛋白和 mRNA 表达;然后诱导组应用 Cx43阻断剂进行干预,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正常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可见:纺锤型(spindle-shaped,S-SMC)和长菱形(rhomboid,R-SMC)两类,以 S-SMC 为主,其内 Cx40、α-SMA 有较高的蛋白和 mRNA 表达,而 Cx43表达较少;正常组经 PDGF-BB 诱导后细胞由 S-SMC 向 R-SMC 转变,同时伴随 Cx43表达上调,而 Cx40表达明显下降;通过反义 RNA 降低 Cx43表达,这种变化受抑制,并且 S-SMC 细胞保持原有形态,同时表达 a-肌动蛋白,支架组平滑肌细胞以 R-SMC 为主,Cx43、S100A4有较高的蛋白和 mRNA 表达。结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与连接蛋白 Cx43表达密切相关,连接蛋白 Cx43可能参与冠脉再狭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5/6肾切除方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α-SMA和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以5/6肾切除方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1周后按血肌酐水平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福辛普利组和抗纤灵组。福辛普利组给予3.3mg.kg-1.d-1福辛普利灌胃,抗纤灵组给予23g.kg-1.d-1抗纤灵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α-SMA和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及间质区Ⅰ型胶原及α-SM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抗纤灵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表达α-SMAmRNA和Ⅰ型胶原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抗纤灵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表达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抗纤灵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抗纤灵可降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形成,继而使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生成减少,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进程,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肺纤维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a,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竖立固定,经口气管播管,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治疗组利用博莱霉紊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多次静脉注射正丁酸钠,14 d分离肺,将肺组织用甲醛固定.切片,行常规HE和Masson染色,镜下比较3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并行HMGB1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完整,可见极少红色纤维,无α-SMA阳性表达,HMGBI少量阳性表达,模型组肺泡间隔内成纤维细胞增多.HMGB1和α-SM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肺组织中HMGBI,α-SMA蛋白阳性染色细胞较对照组多,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组织中,HMGB1和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二者表达量明显正相关,正丁酸钠干预治疗后肺组织HMGB1表达受抑制,并抑制α-SMA的活化.对肺纤维化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