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医治疗眼病的常法与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眼病的常法与变法朱寿彭常法和变法是中医治病的两大法,常法指治疗疾病具有普遍规律的方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等;变法指治疗疾病具有特殊规律的方法,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常法和变法均肇始于《内经》,历来医...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及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涉及多个脏腑,与肾肝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血瘀进一步促进本病的发生。从肾肝脾论治为主,并强调活血化瘀,是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总体精神。  相似文献   

5.
6.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 ,溢出脉管外 ,导致九窍、肌肤等部位出血的统称 ,是多种疾病过程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如吐 (呕 )血、咳 (咯 )血、衄血、便血、尿血、紫癜、崩漏等均属血证范畴。血证的治则 ,前贤已有论述。元代医家葛可久主张急性出血证应以止血为要 ,并创制有十灰散。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 :“一曰宜行血不宜止血” ,“二曰宜补肝不宜伐肝” ,“三曰宜降气不宜降火”。清代医家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笔者将血证分为急症期、缓和期、恢复期等三…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则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文利 《四川中医》2001,19(6):12-1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医药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则:(1)清热解毒与控制感染;(2)通腑泻下与改善胃肠功能,清除胃肠毒素;(3)活血化瘀与改善微循环障碍;(4)扶正与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机及治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这一疾病本身有关的心脏病变。其主要表现有4种形式:(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糖尿病性心肌病;(3)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4)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冠心病发生率最高。随着降糖药物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DM患者的寿命已显著延长。然而疾病本身对心脏及其他系统的影响,却常因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而逐渐加重。有文献报道DM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比  相似文献   

9.
《难经》“五损”治则机理探讨272600山东省梁山县中医院刘继生,刘树鹏《难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牌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提出五脏虚损的治疗法则。然而其治虚不言补,却日...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阳痿涉及多个脏腑系统,其发病与脾肾亏损、血行瘀滞等密切相关。从脾肾论治为主,强调活血化瘀,应是提高糖尿病阳痿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舜杏 《新中医》2005,37(2):87-88
中医学将中医眼病分为内障眼病和外障眼病两大类,临床上通过辨外障、内障来确定疾病的病位、病因、证候特点。外障眼病的病变部位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致病病因以六淫侵袭、痰湿积滞、脾虚气弱、虚火上炎为多见,其证候特点起病急、发展快、外观症状显露、自觉症状明显,多属邪实有余之证,以实证、热证常见。现代中医眼科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外治法,而且不断改进,有所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外治法有:点眼药法、熏洗法、敷法、冲洗法、  相似文献   

12.
浅论甲亢性眼病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 《四川中医》2003,21(12):11-12
突眼性甲亢是内分泌病常见的难治之疾。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的经验及辨治体会,指出中医药治疗甲亢性眼病,可消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稳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治疗眼病卞锡五运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以肝木为例治疗因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导致的眼病,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患者男,31岁,工人,已婚。以双目干涩,视物模糊3个月于1986年12月7日就诊。视力右眼0.6,左0...  相似文献   

15.
眼病效方2则     
本文运用排队论及优化方法,建立了挖掘机-汽车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优化计算,确定出最佳的汽车与挖掘机斗容量之比,最合理的车辆数以衣最佳组织形式。并进一步分析斗容比和车辆数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总结出与各种挖掘机相配合的汽车载重量和台数。  相似文献   

16.
李古松 《中医杂志》1998,39(3):139-140
五郁学说,源于《内经》。《内经》对五气抑郁疾病提出了具体的治则。兹就五郁治则运用于临床的经验,举例如下。1“木郁达之”治腰痛张某,女,42岁。经期不慎感寒。致腰部冷痛、两胁下胀痛、转侧不利、寒热往来,已4天。体温37.8℃。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辨为邪乘虚袭入,致少阳与厥阴气机疏泄失调,木郁为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脾胃与眼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脾胃与眼病的关系董爱珍(江苏镇江市中医院212002)脾胃同居中焦,为仓之官.后天之本。受盛饮食,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物质,营养五脏六腑,输布气血津液,上注于目而使之视物辨色。李东垣在他所著的《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生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