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妙勇安汤出自《验方新编》,由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4味组成。方中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玄参泻火解毒、养阴散结,当归活血养血止痛,共为臣药;生甘草既助金银花泻火解毒,又可调和诸药,为佐  相似文献   

2.
薛新友 《陕西中医》1998,19(6):281-282
<正>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5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  相似文献   

3.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四味药配伍而成,最早为治疗“脱疽”专方,本文列举了一些四妙勇安汤加味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实例,包括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过敏性紫癜,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四妙勇安汤是中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方药 ,该方源于《验方新编》,其主方为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四味药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热毒型“脱疽”等病症。近年来 ,笔者用原方随证加味 ,辨证治疗脱疽、急性乳腺炎、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症的感染性高热、疼痛等 ,常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闭塞性脉管炎张某某 ,男 ,5 7岁 ,工人 ,2 0 0 1— 2— 2 0日初诊 ,患者 10天前 ,右足趾疼痛 ,始未在意 ,继而疼痛加重 ,夜晚疼痛更甚 ,难以入睡 ,伴有发热恶寒 ,右足小趾、无名趾红肿 ,末端深紫 ,皮温差 ,趺阳脉搏动消失 ,小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SMYA)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宁阳性对照组(2.7 g,kg-1),SMYA高、中、低剂量组(24.3,16.2,8.1 g·kg-1).采用大鼠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法建立TAO大鼠模型,造模后24 h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5 d后,观察SMYA对TAO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SM YA可显著降低TAO模型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SMYA高剂量组HDL含量为(0.50±0.08) mmol· L-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P<0.01和P<0.001);SMYA显著降低TAO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血沉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P<0.01,P<0.001).结论:SMYA可改善TAO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对TAO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活络效灵丹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自1963年~1985年用活络效灵丹与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年龄在30岁以下者5例,31~40岁10例,40岁以上者2例。病程在1年之内者9例,1~3年者6例,3~5年者2例。左上肢1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11例。局部发凉13例,局部灼热4例。局部红紫5例,局部溃疡8例,局部坏疽4例。足背动脉减弱5例,消失12例。药物组成丹参50~100g,当归30~120g,乳香、没药各10~15g,金银花30~120g,玄参20~60g,川牛膝15~30g,甘草15~60g。加水适量,共煎3次,取液600~1200ml,分3~4次温服。每日1剂。加减:红肿热痛明显,舌红苔黃,脉数者,重用金银花、玄参;局部疼痛难忍者,  相似文献   

8.
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为临证常用之名方。其运用日益广泛,并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试举两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盛文健  翟治洪 《河北中医》2002,24(7):521-522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血虚寒厥证(351)条中,原文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我们认为本方作用远非于此.应用经方,贵在变通,通其理,变其法,活其用,审其脉症,随症加减,更能提高疗效.在临床中用以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痛经等每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在不同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凡遇有阴虚证者,皆用滋阴法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生化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化汤为《景岳全书》记载的会稽钱氏家传方,《傅青主女科》将生化汤作为产后诸病的主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方由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炙甘草、炮姜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行、恶露不净、产后腹痛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用生化汤加减治疗多种妇科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兹举病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是张仲景之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5味药组成。《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证;外感汗后表未解证;表证下后表仍在证;营卫不和所致的自汗或时发热汗出证。《金匮要略》还用于治疗妊娠恶阻。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应用灵活,治疗其他病证也可获良效,现举几则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剂,擅长通腑泄热,攻下燥结。凡具有“痞、满、燥、实”之证者,都可应用。笔者在临床中每每用此方,均能收到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篇,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寒篇。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方中半夏长于降气,《血证论》中有“半夏辛降之气最甚”;生姜和胃降逆;橘皮行胸脘之气;积实行肠中之气,又有破滞导滞之功;竹茹和中降逆,功主化痰;甘草配生姜以和中。  相似文献   

16.
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虚热;用半夏降逆下气化痰,虽属温燥之品,伍于大量清润药中,则得其所制,独取善降肺胃虚逆之气;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养胃益气,气能生津,津液充沛,虚火自敛,甘草又能调和诸药。药仅6味,主从有序,  相似文献   

17.
补法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是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之一。《本草求真》曰:“人生不外水火气血以为长养。”故临床历代医家根据气虚、血虚、阴阳虚之不同,将补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法。《难经》提出五虚损伤的治疗大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胃,调其饮食,适寒温;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丸妇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为妊娠宿有瘢病以致漏下不止而设。本方除治疗癜瘕积聚外,还治疗瘀血所致的月经不调、卵巢囊肿、痛经、产后身痛、乳腺小叶增生等症,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所致的一类病证。王清任是清代一位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医学家,他一生总结出50种血瘀证,在他创立的33方中,有29方有活血化瘀药。笔者受其影响,临床喜用其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咳喘 患者,男,70岁。自述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最高时血压为170/110mmHg,近1个星期来出现咳喘,夜间尤甚,剧则不能入眠。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水肿,日轻夜重,小便短少,大便调。舌淡胖,苔水滑,脉濡。此为水寒射肺之证,治宜温阳化饮、利肺止咳,遂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麻黄8g。杏仁10g。日1剂,水煎服。服5剂小便得通,咳喘得减,原方再进5剂,咳喘消失,至今未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