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97例,进行体表置管长度测量,根据X线摄片计算理想置管深度,分析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除左侧头静脉外,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显著相关(P0.05,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相关性,所得回归方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97例,进行体表置管长度测量,根据X线摄片计算理想置管深度,分析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除左侧头静脉外,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显著相关(P〈0.05,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相关性,所得回归方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丽萍  王虹  程红 《护理学杂志》2012,27(17):21-22
目的 对PICC置管失败患者转颈内静脉置管,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确保患者完成化疗.方法 对PICC置管失败的11例乳腺癌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中转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 1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132~186 d,顺利完成6~8周期化疗.结论 对PICC置管失败者采取颈内静脉途径置管补救,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PICC 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目的:为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营养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药物产生的局部反应,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插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治疗.优点: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安全性高,既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保护了血管.缺点:主要是导管价格比较昂贵,要求护士的穿刺技术过硬,避免给患者造成损失.我院从2009年12月开展此项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现将我对PICC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岭  沙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444-44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行风险管理措施78例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和未实行风险管理措施79例肿瘤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比较两组患者PICC管使用时间,并分析各自异常拔管主要原因。结果:进行风险管理的78例观察组PICC管平均使用时间达到13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常拔管的首要原因是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异常拔管的首要原因是导管滑脱移位。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在肿瘤化疗PICC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原理对61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循证护理可提高肺癌化疗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三种PICC置管途径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三种不同途径PICC置管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寻找最佳的穿刺途径。方法对292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及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途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贵要静脉成功率相对较高;三种途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机械性静脉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贵要静脉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三种途径置管各有优势,在穿刺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操作难度、发生并发症后的处理措施是否简便易行等进行综合考虑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 156例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置管后13例(8.33%)发生导管堵塞,对导管堵塞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置管后不完全堵塞9例(69.23%),完全堵塞4例(30.77%)。置管堵塞时间平均为(68.5±7.8)d,且发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置管堵塞与导管选择不合理,冲管、封管技术不正确,输入药品,患者个人等因素有关。结论选择合适患者,正规操作技术,按时正确维护,合理药物配伍,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导管堵塞。  相似文献   

10.
李兵  张博 《护理学杂志》2013,28(5):43-44
对5例患儿实施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结果5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对于上肢静脉条件差的早产儿可经股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局部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法置入新生儿PIC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5例新生儿应用20G直置式套管针置入PICC(观察组),与应用导入鞘置入PICC的128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第1次换药时间、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第1次换药时间延长(P<0.01).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经济简便的直置式套管针可以替代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法置入新生儿PIC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35例新生儿应用20G直置式套管针置入PICC(观察组),与应用导入鞘置入PICC的128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第1次换药时间、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穿刺时间、穿剌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第1次换药时间延长(P<0.01)。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经济简便的直置式套管针可以替代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观察组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比较两组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1),两组胸廓内静脉异位、奇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返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中,采用视锐Ⅴ超声探头压迫法可显著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降低术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调管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794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号390例分为对照组,双号40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于肘部置入PICC至预测长度后,将B超探头放置在颈内静脉体表处,观察有无PICC导管异位;观察组在用B超观察的同时,用20mL注射器从导管尾端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2~3mL,观察颈内静脉有无PICC导管异位。两组确认PICC置管成功后行胸部X线摄片确认。结果观察组异位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法可提高PICC导管异位判断正确率,从而提高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 68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置管时间段分为对照组841例和观察组84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置管流程,以生理盐水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观察组采取改良PICC置管流程,以导丝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置管842例(99.41%),对照组787例(9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成功置管病例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成功置管率,缩短成功置管耗时,是一种高效安全的PICC置管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盲置法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简化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便于临床的推广。方法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11例,共置钉64枚,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10例为颈椎外伤,1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连续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最后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00mL,每枚螺钉置钉所花时间平均约为3min,9例54枚螺钉术后行X线及CT扫描进行椎弓根螺钉位置评价,均置钉成功;2例10枚螺钉术后因经济因素仅行X线检查,螺钉位置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C3-7节段,“一点两垂直法”用于颈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既安全又简便,适用于临床推广,但在术前仍应进行个体化评估,排除手术的禁忌。  相似文献   

20.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G-I absorption of alkal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