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1例(287例肢体)全部采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X线影像显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49例(51.9%),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69例(24.0%),单纯性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57例(19.9%),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和静脉瘤样病变12例(4.2%)。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X线数字影像中能完整地记录静脉显示过程,同时能较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曲张的深静脉顺行造影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静脉曲张作为外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多,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虽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以充分了解静脉病变原因及静脉瓣的破坏情况和范围,目前仍是下肢静脉疾病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我院自2001-07以来对肢体行进行深静脉顺行造影,对其X线征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211侧)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X线表现.结果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18侧,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23侧,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16侧,血栓形成18侧,静脉血管狭窄、管壁毛糙17侧,静脉瘤或弥漫性血管湖12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7侧.结论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能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字X线机在支气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数字X线机在支气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的Diagnost93X线机进行30例支气管造影,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数字X线机在支气管造影中的应用较传统支所造影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表现为:(1)快速连续摄影的 采用可以有效降低造影剂的粘稠度,从而有利于造影剂的顺利咯出(2)观察显示屏上的造影情况可以实时纠正和改进造影过程中的失误,更加保证造影质量。(3)通过调节灰阶和对比度可获得满意的照片质量。(4)与激光照相-冲洗机的连接,使得胶片的快捷性得到了保证。(5)可以经过DICOM网关与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连接,为实现支气管疾病诊断的网络化奠定了设备基础。结论:数字X线机在支气管造影中的应用,是支气管造影中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50例共61条下肢作了深静脉造影。造影结果显示:1.单纯性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2%)。2.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7.5%)。3.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3.0%)。4.静脉瘤样改变(3.3%)。另外合并骨格的改变(11.1%),就其表现作了分析,并就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及Valsalva试验的优缺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步进DSA造影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 DSA血管造影技术的进展 ,DSA作为检查血管性疾病的检测手段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步进 DSA的发展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技术的准确性 ,我院近 2 a来采用步进DSA技术开展下肢深静脉造影 2 4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日本东芝 KXO- 10 0 G DSA系统 ,CAC- 80 0 0 VC形臂 ,CAT- 35 0 B导管床 ,EFP- 2 0 0 0 A图像处理系统 ,造影采用步进 DSA方式。1.2 方法 造影前患者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为 70 %泛影葡胺 6 0 ml。患者仰卧 ,用下肢固定带将患者下肢固定 ,于踝关节上方止血带压迫浅…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疾病顺行造影的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作者总结分析41例53侧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和X钱表现,41例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9~56岁。结果。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36例,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26例,静脉瘤样改变6例。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X线照片影像质量分析刘凤秀当前临床医疗技术进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放射线技术领域由于CT、DSA、MR等引进,越发不断地提高诊断技术,因此就更加需要在X线影像照片上提高信息质量,确保最佳质量是当今讨论的问题。医用X线质量保证(QA)工作,在国外70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胃标本涂钡片,探讨早期前壁胃癌X 线双对比造影的显示能力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8 例早期前壁胃癌的X 线胃气钡双对比造影资料,其中6 例有术后胃标本涂钡片.结果 X 线诊断早期前壁胃癌或可疑早期前壁胃癌6 例,其主要表现为:颗粒状影4 例,龛影2 例,胃壁轮廓改变4 例,黏膜改变2 例,充盈缺损1 例,漏诊1 例,误诊1 例.结论 早期前壁胃癌X 线诊断的关键是提高胃前壁病变的显示能力和识别技能.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7年开展下肢静脉造影以来,共对534例594条腿施行了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为下肢静脉病变的最终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现总结近三年来112例病人共168条腿的病例,对下肢静脉造影造影体会及X线表现进行一次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造影诊断(附1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最佳造影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对123例下肢静脉病变行顺行造影、经皮穿刺Go静脉插管造影及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显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浅-深静脉交通支及浅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顺行造影显示,42例下肢原发生下肢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PDVI)、13例单纯性浅静脉曲张,Go穿造影显示PDVI39条、单纯性浅静脉曲张4条;改良法显示PDVI36条,单纯性浅静脉曲线1条,此外,GO穿造影及改良法还分别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血液倒流及瓣膜功能损害。结论:改良法较单纯顺行及GO穿造影能更好地显示下肢浅静脉及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步进式DSA技术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要求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0例行步进式DSA造影,对照组20例行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由介入科主治以上医生及技师共同将图像满意率、造影耗时、吸收辐射剂量(DAP)、造影剂用量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步进式DSA造影与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相比较,2种方法造影图像质量相仿,但步进式DSA造影对观察由下而上血流的连续性,血流动态流向,判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病理血管血流状况,图像更加富有整体性,一次性成功率85%(17/20)。其次吸收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总体检查时间均明显减少。结论对下肢静脉病变,步进式DSA造影较传统分段式DSA造影环节更为简化,图像整体观及实用性强,对下肢静脉病变介入治疗方案的决策以及外科手术有很重要的客观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静脉造影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X线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左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和左髂静脉DSA表现及二者内在联系。结果:左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可反映髂静脉狭窄程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分为3型,I型狭窄率约74.25%,II型狭窄率约55.47%,III型狭窄率约38.64%,各型之间狭窄程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对评价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膳静脉穿刺血栓抽吸及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胭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提下,先行球囊扩张机械性破碎血栓及IOF改良下腔静脉支架输送鞘行血栓抽吸,然后行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骼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于治疗6个月复诊,双下肢周径差〈1.5cm,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6)、(3.6±2.1分),Z=1.65,P〈0.01],静脉通畅率为(69.5±13.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髓核摘除后椎间盘会随时间出现什么样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兔腰椎间盘髓核穿刺抽吸术后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3“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2/3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于抽吸后2,4,8,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测量L3/4、L2/3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及椎间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髓核抽吸后2,4,8,12周椎间盘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8-12周变化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椎间盘相比,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显著降低(尸〈0.05)。抽吸后2,4,8,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8周时已达改良Thompson分级标准的4级。抽吸后凝胶状髓核组织随时间逐渐出现裂隙,形态逐渐紊乱,12周时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表现,髓核4周时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呈现活跃状态,髓核细胞明显减少,抽吸后8.12周髓核内纤维样细胞增多,类软骨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环随时间逐渐出现扭曲,排列紊乱,突起,出现分层、纤维断裂现象。说明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后,兔腰椎间盘X射线高度、MRIT2加权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减弱,椎间盘组织逐渐出现退变病理改变,但8—12周其变化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深静脉造影相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下肢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可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5例下肢DVT,深静脉造影诊断64例;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Kappa值=0.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度为96.88%(62/64),特异度为81.25%(13/1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与深静脉造影相结合,作为诊断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评价血栓形成前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375例下肢骨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患者手术前后观察下肢深静脉各段内径,血栓累及部位、范围及血栓的特殊表现,观察管腔内血流是否充盈、充盈的血流走行是否迂曲。分析性别、年龄、体重、骨折类型及部位对血栓产生的影响。随访6个月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结果检出静脉血栓患者114例,超声检出率为30.4%,手术前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腿内静脉易发生血栓;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无性别差异;膝部骨折患者检出率最高,足踝部骨折患者检出率最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伤时间、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血D-二聚体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胫后静脉及以上各段静脉血栓、血栓粗大及血栓浮动是引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结论下肢骨折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下肢静脉血栓的解剖部位及血流特征,预测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