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46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CT影像和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分型:T细胞淋巴瘤39例,B细胞淋巴瘤7例;CT表现:①位于鼻腔前部40例(T型34例,B型6例)和鼻腔后部6例(T型5例,B型1例),其中位于鼻腔前部伴面部皮肤改变20例(T型19例,B型1例),鼻腔后部伴面部皮肤改变0例;②病灶形态表现浸润型和增殖型各23例,前者侵犯临近组织20例(T型19例,B型1例),后者侵犯临近组织9例(T型8例,B型1例);③骨质破坏呈虫蚀样或筛孔状骨质改变7例,仅占15、2%,且均为T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于鼻腔NHL在CT影像上有其自身影像特征性,且不同病理类型的CT表现也不同,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单侧异常CT影像与术中所见的关系.方法:对55例CT显示单侧鼻腔鼻窦病变并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比较,评价其影像诊断的意义.结果:38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真菌性鼻窦炎10例,1例误诊;3例恶性肿瘤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其中2例术前误诊.此外,CT检查不能完全反映组织学改变.结论:慢性鼻窦炎各窦腔病理改变不一致,但CT仅显示窦腔均匀密度增高.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病变与程度.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CT影像无明显骨质破坏,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鼻腔淋巴瘤相对特异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12例鼻腔淋巴瘤病理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10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CT显示鼻腔淋巴瘤多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10例发生于单侧,2例发生于双侧;10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鼻前庭皮肤受累8例;骨质破坏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6例未见明显骨质破坏,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鼻甲及钩突骨质部分吸收;鼻窦受累9例。结论:CT发现单侧鼻腔前部肿物,主要位于中下鼻甲,密度均匀,鼻前庭皮肤受侵,应考虑鼻腔淋巴瘤的可能。CT能直接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ⅠE期和ⅡE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且首程治疗前均作CT扫描检查的ⅠE期和ⅡE期鼻腔NHL共46例。着重分析每例CT表现,采用Cox模型分析,并用K-M生存曲线描述和Log-Rank-test推断。结果:CT表现:位于鼻腔前部40例和后部6例;病灶形态表现浸润型和增殖型各为23例,其侵犯邻近组织分别为20例和9例;骨质破坏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形态、骨质改变、受侵邻近器官数目、肿瘤侵犯范围和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P<0.05),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可能与生存率有关(P=0.054和P=0.058),肿瘤的位置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病灶形态、肿瘤侵犯范围和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鼻腔NHL的CT表现判断其临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鼻腔鼻窦癌20例,多为密度不均匀肿块(14/20),直接侵犯腔内(34/20)及腔外结构(20/20)并形成软组织肿块;18例骨质破坏明显,可见骨壁碎裂、缺失,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不常见(2/20).T细胞性淋巴瘤16例,多起源于鼻前庭(11/16),以混合表现为主(11/16),多数密度均匀(12/16),主要累及腔内结构(36/18),但鼻面部肿胀常见(8/16);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轻微,5例可见骨质吸收.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2例B细胞性淋巴瘤表现与癌肿相似.1例骨肉瘤病灶内可见骨样组织影.4例恶性黑色素瘤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CT能有效观察鼻腔鼻窦肿瘤的病变范围并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对NHL等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肿瘤能进行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6例中病变位于肋骨、髂骨、胫骨、跟骨各1例,肱骨2例,股骨5例,脊椎5例,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5例,溶骨型6例,囊状膨胀型1例,混合型4例。MRI检查4例均为椎体淋巴瘤,表现为T1V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长骨及脊椎为本病好发部位,影像表现以浸润型和溶骨型多见,骨质破坏范围相对较小而软组织肿块较大为特点,CT对本病的骨质改变和骨膜反应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早期骨质改变和软组织侵犯的显示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7.
林安明  陈仕高 《重庆医学》2011,40(1):32-33,105
目的 研究鼻窦病变的放射影像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比较46例鼻窦病变的手术前后诊断,并评价其放射诊断的意义.结果 29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真菌性鼻窦炎11例,误诊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术前误诊2例.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放射影像无明显骨质破坏,缺乏特征性.慢性鼻窦炎各窦腔病理改变不一致,放射影像常显示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ENKT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CT平扫、增强与MRI平扫、增强,分析临床特征与CT和MRI的早期诊断表现。结果 38例CT平扫显示鼻窦鼻腔中清晰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肿瘤中密度呈现为均匀性,骨窗中观察到骨质侵损,尤其是鼻腔中线与鼻窦范围软组织肿块出现骨质损坏,而骨质损坏的病变软组织累及范围显著多于骨质破坏范围,当中12例患者CT增强后肿瘤伴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20例患者MRI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与肌肉对比T_1WI等信号;T_2WI表现信号较高,经强化扫描后表现为轻度及中度强化不均匀;12例患者发现阻塞性鼻窦炎,T_1WI表现信号低,T_2WI表现信号高,增强扫描后边缘性增强。结论 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较准确观察鼻腔鼻窦ENKTCL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鼻腔NK/T淋巴瘤的CT征象,探讨其诊断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鼻腔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病理均为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15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17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2例肿瘤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2)密度:1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鼻前庭皮肤受累15例,无明显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2例向眶内生长.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的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一中度强化,很少有骨质破坏,易累及鼻前庭皮肤,根据上述CT表现特征一般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0.
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东云  梁建平 《广西医学》2000,22(2):302-303
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的早期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由于其早期表现的不典型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患者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 ,常常造成早期的漏诊 ,延误治疗 ,预后受到影响。现将我院于 1 992年 5月至 1 999年 4月 ,临床误诊1 8例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 ,引起重视 ,减少误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诊断标准依据 1 985年成都会议方案 (1) ,男性 1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4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为 4周至 4年不等 ,绝大多数在 1~ 6个月内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鼻咽、口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口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口咽NHL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鼻咽、口咽NHL中,共有21个病灶,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软组织肿块,19/21密度较均匀,多呈轻、中度强化,其中6例病灶内出现小泡状低密度影。颈部淋巴结侵润形态多样,以密度与肌肉相仿、质地均匀的肿大淋巴结常见(5/11),邻近骨组织和颅底骨质侵犯少见(1/11)。结论 鼻咽、口咽NHL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性淋巴瘤中,位于髂骨10例,耻骨及骶骨各1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常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骶髂关节受侵犯2例,髋关节受侵犯7例;MRI检查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1例,低信号4例,T2WI主要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X线、CT表现多样,MRI信号复杂,需与多种恶性骨肿瘤鉴别,充分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黄树刚  顾荣 《宁夏医学杂志》2022,(11):974-976+960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总结诊断价值高的影像特征,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结果,总结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的影像特征。结果 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CT表现为胃壁增厚:其中胃壁弥漫性增厚14例,节段性增厚4例,局限性增厚2例,均为多部位受累。胃壁轻-中度均匀性强化:11例胃黏膜呈细线样强化,4例见血管漂浮征,1例见轨道征。1例胃黏膜破坏中断,2例胃浆膜面毛糙,9例胃周、腹膜后可见淋巴结肿大。结论 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中,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NHL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10例CT表现为:肠腔扩大,类似瘤样扩张改变;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9例显示夹心面包征。结论小肠NHL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借助CT表现可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14):20-22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G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6F—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 ^18F-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资料,其中6例进行CT检查,2例进行MRI检查.结果 8例中有7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共9个病灶,其中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病灶6个,位于脑室内深部白质区病灶3个.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病灶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无出血及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均有强化.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发生部位缺乏特征性,容易产生误诊,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张晓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77-4678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术后9例行CT随访。结果: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呈匍匐生长的软组织肿块,轻到中度增强,可伴有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中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对其组织分型、发生部位、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其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恶性肿瘤41例(73.2%),起源于上颌窦18例,鼻腔16例,筛窦3例,蝶窦与额窦各2例;其中有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1例(75.6%)。良性肿瘤15例(26.8%),起源于鼻腔10例,上颌窦3例,鼻咽部1例,颞下窝1例;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例(20.0%)。良、恶性肿瘤在有无骨质吸收破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对鼻腔鼻窦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87.5%)。结论:CT扫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骨质破坏情况、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5例经最后免疫组化方法确诊为鼻腔鼻窦NHL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征性,普通病检容易误诊。5例初诊诊断分别为慢性鼻炎2例;鼻窦炎1例;恶性肉芽肿1例;鼻息肉1例。所有病例均最后经免疫组化方法确诊为NHL。结论 鼻腔鼻窦的NHL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反复活检及免疫组化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