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现状杨平1林怡芳2编译1山东省泰安市卫生防疫站(山东271000)2中国煤矿工人泰山疗养院海洋中有不少像河豚鱼一样含有天然生物毒素的鱼贝类及海洋植物,如食用这些海洋生物往往使人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开展海洋生物毒素(marinetoxi...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产品中17种海洋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海产品中17种海洋生物毒素污染水平,采用点评估模型进行人群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麻痹性和腹泻性贝类毒素都有检出.其中河豚毒素、膝沟藻毒素5(gonyautoxin5,GTX5)及homo-...  相似文献   

3.
某些真菌在食品中繁殖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某些含有有毒成份的天然真菌引起食物中毒叫真菌性食物中毒,后者又称毒蕈中毒,也有时把毒蕈中毒列入植物性食物中毒的范畴。进食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导致的人和动物中毒谓真菌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1983—1997年食物中毒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3~1997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暴发事件1421起,发病36772人,死亡160人,其中在有死亡病例报告的114起食物中毒暴发事件中,由食用含某些自然毒素的鱼贝类引起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最多,其次是毒蕈和因受各种化学毒物污染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细菌等生物性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事件较少。河豚鱼中毒、织纹螺中毒和毒蕈中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数分别占总数的56.1%、14.9%和11.4%,死亡人数分别占55.0%、13.1%和14.4%。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溶血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 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人食用污染有该菌的海产品后可引起胃肠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高居微生物性食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frish poison,PSP)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是一类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海洋生物毒素,也是目前危害最大的贝类毒素。织纹螺对PSP有独特的富集能力,近年来,沿海地区时有因食用被PSP污染的贝类而中毒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贝类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人体时反应快、无适宜懈毒剂,轻则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导致人体死亡.广东省近岸海域是有毒赤潮的高发区,已发生多起由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所有的贝类产品食物中毒事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中毒被认为是对健康危害最严重之一.  相似文献   

8.
贝类的毒素     
贝类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小水产品,贝类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在许多沿海国家时有发生,其中麻痹性贝类中毒尤为全世界所注意。 贝类中毒与赤潮暴发有关,“赤潮”是指海洋中浮游生物急剧大量繁殖的结果,当某种藻类的密度达到30000个细胞/ml,即可使局部海水改变颜色。当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本身并不中毒,而能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当人们食用毒化的贝类即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9.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依据“GB14 938- 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原则”分析流行特征 ,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 :1991年以来连云港市及国内福建等省市发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其毒贝除连云港市一起由时螺引起 ,其他均为半褶织纹螺。宁夏银川的有毒织纹螺则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连云港市。结论 :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 ,应对贝类进行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由海蛰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张家港市卫生防疫站毛珍美副溶血性弧菌属嗜盐性弧菌群,通常发现于海岸浅水和河流入海口的水中,广泛生存于海水、海底部沉积物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品或加工海产品后再污染其它食品而引起的。我市常有...  相似文献   

11.
1 中毒原因 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曾多次发生贝类中毒。导致中毒的贝类有蚶、蛤、蛏、螺、贻贝等日常食用的贝类。此种贝类,本身并不带毒,也无生态和外形上的变化。而是因为贝类摄食海藻,将毒素积蓄于肝、胰、脾、胃等内脏,呈结合状态。人若误食贝类内脏后,毒素迅速被释放,就会发生麻痹性神经症状,故称麻痹性贝类中毒(Paralytic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市245起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连云港市发生的245起食物中毒流行特征进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方法:按陈炳卿主编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三版,1998)中食物中毒病因和中毒食品分类的方法进行。结果:发现该市食物中毒病因仍以细菌性为主(71.89%),但误食有毒动植物致中毒的病死率高达3.38%。交叉污染仍是中毒的主要环节。近年发生了河孤菌、拟态孤菌、麻痹性贝类毒素、E型肉毒毒素和E.O157H7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该市食物中毒因向多样化、复杂化方面发展,应予重视。贯彻和执行《食品卫生法》仍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类、贝类之中,具致病性的菌株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我省地处沿海地带,海产品丰富,每年夏秋季节均有本病发生。为了找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我省的发病规律,现将我省8年来(1980~198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南通沿海经济贝类体内贝毒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贝类产品一直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食品。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江海,海洋纳污量增加,影响了海域水环境质量,一些海域赤潮现象增多,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加上贝类生活习性和环境特殊,使得贝体带毒状况增多,导致国内先后发生多起由贝类引起的食源性贝毒素中毒事件,其中不乏致死性中毒,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欧盟则从1997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贝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了解宁波市织纹螺毒性,分析织纹螺毒素,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类织纹螺样品用小鼠生物测试法测定PSP,用ELISA法测定STX,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以每100g肉中PSP含量I〉400MU、STX≥80μg则判为毒螺标准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强弱。结果从逐年定期监测点127份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市场检查、食物中毒送检等多种来源130份样品中检出毒螺37份,共检出有毒织纹螺(〉400MU/100g肉)100份,占总数的38.91%,地域的毒次序为宁海〉北仑〉镇海〉奉化〉象山;样品的毒性次序为食物中毒样品〉历年定期监测点样品〉市场采集样品,红带织纹螺和正织纹螺等螺种毒性较强,小黄螺无毒。从155份样品中检出STX超标的16份,占10.32%,小鼠生物测试法超标的51份,占32.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P〈0.05),两法的相符率为29.57%。结论本市织纹螺带毒情况较严重,分布广泛,应充分认识其对人类的危害,毒性强弱与样品来源、织纹螺种类和地域相关。织纹螺毒素除STX外,尚存在其他麻痹性毒素,提示我们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J随食物摄人大量活菌或细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根据发病机理,可分为感染型及毒素型两大类。感染型食物中毒系由大量活菌及细菌内毒素所致,如沙门菌属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等;毒素型食物中毒系由细菌外毒素所致,如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感染中毒性疾病,常常为集体发病,主要是因进食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其潜伏期短。可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两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特别是因食用酥炸、鱼罐头引起的肉毒梭菌B型毒素食物中毒,在锦州地区有史以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中从未见过,在辽宁省内也未曾见过报告.为更好的开展预防工作和掌握中毒特点、规律,对北镇县一农村发生的一起B型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化验室检验和临床观察,其基本情况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9.
鱼类毒素     
某些种类的鱼所含的毒素能使人肠胃痛苦,有时甚至引起死亡。贝类含有的毒素能引起人的麻痹和死亡已为大家所熟知。海产品中毒素来源于双鞭甲藻(dinoflagellaters),这种双鞭甲藻存在于海洋区,是贝类的食料;它们已从贝类肝胰脏的虹吸管中分离出来。从双鞭甲藻毒鞭毛原虫所分离出的毒素与从贝类获得的毒素看来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赤潮藻类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 (主要是藻类 )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味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 ,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 ,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海洋中众多的鱼、贝类动物以食藻为生 ,而某些种系的海藻为了生存会产生一些使食藻动物拒食或毒化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化学毒素。含有毒素的藻类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 ,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1〕。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 (贝毒素 )中毒主要有五大类 :(1)麻痹性贝毒中毒 (ParalyticShellfishPo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