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海安市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术治疗的200例老年CO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CD将其分为POCD组(40例)和非POCD组(16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POCD组年龄大于非POCD组;受教育年限短于非POCD组;麻醉时间长于非POCD;POCD组有高血压、糖尿病、术后第1 d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分、术中出血量>1000 mL、术前未使用右美托咪啶、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POC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麻醉时间长、有高血压、术后第1 d VAS评分≥4分、术中出血量>1000 mL、苏醒期躁动是老年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POC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POC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麻醉时间长、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手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对照组4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在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24 h后的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显著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测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且年龄≥65岁的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31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Ⅲ级。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24、72 h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全麻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术中麻醉维持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吸入异氟醚调整麻醉深度。结果 312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有113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32.69%,随着年龄增加POCD发生率增加,POCD发病高峰期在术后24 h,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术后疼痛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老年人群更容易引起POCD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术后POCD发病率较高,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术后疼痛,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引起老年人POC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 024例,按照躁动情况将其分为躁动组及未发生躁动组.观察记录患者ASA分级情况、术前用药情况、吸入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吸入麻醉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贫血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EA,占3.91%.躁动组ASA分级构成比、地西泮应用率、未应用咪达唑仑率、补液程度、术后贫血情况与未发生躁动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应用地西泮、麻醉诱导未采取咪达唑仑、ASA分级高及术中补液高是全麻患者诱发EA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骨科手术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 80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年龄65岁以上,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40)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B组n=40),对A组、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24h和48h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OCD发生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全麻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均下降,变化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和48h各时段MMSE评分全麻组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OCD发生数量全麻组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了减轻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POCD发生几率,椎管内麻醉相比全麻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肠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全麻组及腰硬联合组各40例,于手术前后分别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POCD发生情况,分析导致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麻醉前、术后1 d及3 d的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在术后6 h及术后12 h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全麻组,POCD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OCD的患者受教育年限明显少于未发生POCD者,接受胃肠手术的比例明显多于未发生POCD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教育年限短及胃肠外科手术均为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能够降低POCD发生率,临床上应关注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值(BAO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中均选择静脉全麻进行麻醉处理。测定计算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20 min和出麻醉苏醒室时的BAOD;依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将其分为非POCD组和POCD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BAOD与POCD的相关性。结果:83例患者全麻术后7 d内POCD患病率27.71%。POCD组患者平均年龄、受教育水平、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补救比例和手术开始20 min时的BAOD均明显大于非POCD组(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开始20 min时的BAOD是全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其对POCD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01,95%CI为0.571~0.83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和75.0%。结论:全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BAOD水平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对POCD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玲 《当代医学》2013,(14):84-85
目的分析可能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原因、临床表现及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桃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6例,硬膜外麻醉组及全麻组各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在行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临床表现,不同麻醉方式术后采用MMSE量表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48h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高龄、睡眠紊乱、手术打击、内环境紊乱等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全麻组下降更明显,全麻组POCD发生率高于硬膜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POCD发生率低,是一适合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术前认知干预缓解患者因手术麻醉后留置导尿引起的疼痛及麻醉恢复期躁动。方法对150例全麻后导尿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认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导尿,干预组术前给予麻醉后导尿的认知辅导,对全麻恢复期尿管刺激疼痛强度及躁动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现有疼痛强度评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麻醉恢复躁动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建立全麻手术患者对麻醉后导尿的认知及认知评价,可以提高手术患者术后及麻醉恢复期对尿管刺激疼痛的耐受力,减少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0.
甄宇  田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43-134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中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组和全麻组各60例,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术后采用MMSE评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中止研究,两组手术血压、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天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组术后3h、6h、24h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MMSE评分基本恢复,全麻组术后各时段MMSE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P<0.05),术后3h、6h、24h、72h硬膜外麻醉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术后3h、6h、24h和72h硬膜外麻组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中老年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与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记录患者手术史、全身麻醉方式、患者受教育程度、患者家庭情况(是否独居)、BMI、年龄、麻醉时间、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血Hct、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复苏期躁动情况、术后疼痛情况。于术后7 d (早期)和术后3个月(远期)采用MMSE评分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采用Z计分法判断POCD,记录其发生情况。丙泊酚麻醉与七氟醚麻醉各5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POCD发生率为29.0%;POCD组与非POCD组患者的手术史、BMI、年龄、麻醉方式、术后血Hct、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七氟醚麻醉(OR=2.8121,95%CI=1.099~7.240)、术后疼痛(OR=2.292,95%CI=1.129~4.654)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远期POCD发生率为7.0%;POCD组与非POCD组患者的受教育年限和独居比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OR=5.517,95%=1.010~30.126)是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远期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为七氟醚麻醉和术后疼痛,远期POCD的危险因素为独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2月择期行肝叶切除的全麻患者93例,年龄(54.01±11.86)岁,体重(59.21±9.25)kg.ASA分级Ⅰ~Ⅱ级.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分成两组,即躁动组(Riker5~7级),平静合作组(Riker3~4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患者中躁动组患者20例,占21.51%,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前血小板含量、手术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手术后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术后镇痛.结论: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围术期患者肝功能变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及术后镇痛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镇痛模式的选择分为全麻-神经阻滞组(44例)和全麻组(36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用量与追加次数、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下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入室时和术后24 h的血清细胞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后7 d内POCD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神经阻滞组患者的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追加次数、术后24 h和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和运动疼痛评分均低于全麻组;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IL-6、Hs-CRP均较入室时升高,全麻-神经阻滞组术后24 h的血清IL-6、Hs-CRP低于全麻组;两组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麻-神经阻滞继以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继以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50例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发生躁动10例,躁动发生率达20%,设立为躁动组,其余40例为未发生躁动组。10例躁动中,轻度5例,中度3例,重度2例。比较两组躁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镇痛、催醒药物的使用及麻醉方法、拔管时机、并发症密切相关(P<0.05)。对上述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镇痛药(OR=3.253)、使用催醒药(OR=4.128)及麻醉方法 (OR=2.876)为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由多种原因引起,应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平稳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5.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饶传华  刘超  闵苏 《重庆医学》2015,(10):1340-134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入 PACU 进行全麻苏醒的择期手术患者2056例,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ASA 分级、术前合并疾病、受教育程度、术前用药、全麻方式、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PACU 恢复时间、有无尿管、尿量、有无体温异常等。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安静组和躁动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麻醉苏醒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在 PACU 的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6.18%。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23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术后1h、6 h MMSE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1),24h后逐渐恢复,72 h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1h均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七氟醚组术后6h POCD发生率为58.47%,明显高于丙泊酚组的29.66%(P<0.01).术后24h、72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有限,72 h后可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建议术前积极消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高龄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均为46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神经损伤指标的水平。再将腔镜组分为POCD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1 d、7 d POCD发生率及β淀粉样蛋白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气腹时间及麻醉时间是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呈正相关。结论高龄会增加腔镜胃肠手术POCD的发生率,术中应减少气腹时间与麻醉时间以降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45岁以上各类手术患者175例,行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所有患者术前1 d 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测试,术后1 d 再次测试,并记录每项测试结果.如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较术前低2分或以上,则认为发生POCD.分析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患高血压或(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拔管时间、受教育时间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等因素与POCD之间的关系.结果 175例患者中,29例发生POCD,患病率为16.6%.Rank sum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及手术方式是POCD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中老年患者胸腹部及骨科复杂手术POCD的患病率为16.6%,且与年龄及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将95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行全身麻醉术,观察组(n=48)行硬膜外麻醉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的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对比麻醉前、麻醉后6h、12h、24h、72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min及手术完毕时的动脉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6h、12h的术后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加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均分为2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24 h、72 h、5 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S-100β蛋白水平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术后第5天,B组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而A组患者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呕吐及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醉,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POCD的发生率较低,是老年患者适宜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