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泉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 233例,年均发病率10.60/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4~7月为高,共4 869例(59.1%);发病前3位为丰泽(17.91/10万)、惠安(13.01/10万)和永春(12.51/10万),沿海发病率高于山区;年龄以0~19岁为主(90.0%);男多于女,性别比2.23∶1;职业以学生居多(55.1%),其次是散居儿童(17.6%)和幼托儿童(15.2%)。2004—2013年共暴发流行性腮腺炎疫情5起,有80%发生在学校。结论应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在流行季节,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29.79/10万,每年4—7月和11月至翌年1月为2个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56:1,病例主要集中在3—14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学校聚集性发病为其主要特征。应进一步完善儿童麻疹一腮腺炎-风疹(mea—sles-mumps—rubella,MMR)联合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的防控力度,建议在入学、入托时查验接种证并对未免疫儿童进行补种,并做好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7年洛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洛阳市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7年洛阳市共报告病例155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3.70/10万;3~7月为季节性高峰(占50.68%),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占88.39%,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占81.86%,5~9岁发病率最高为204.02/10万;暴发集中在学校。结论建议对4岁以上儿童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重点人群2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以及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力度将是我市疫情防控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隆安县200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方法利用隆安县2000年以来的传染病疫情系统资料,对流腮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隆安县2000—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140例,涉及所有乡镇及1个华侨管理区,平均发病率119.68/10万;其间发生5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合计发病151例,占14年来全县发病总数的2.46%,5起暴发疫情涉及3个镇的5所幼儿园或村小学,平均罹患率7.24%,无死亡病例。流行腮腺炎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7月;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占83.66%(5137/6140);职业以幼托儿童及学生为主,占77.13%(4736/6140)。病例均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结论隆安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布广,以幼托儿童及学生发病为主,年度发病率波动比较大。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是当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常规接种及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句容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51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句容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全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05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9.26/10万,男女病例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1.29:1;时间集中在3~6月份;年龄主要集中在6~20岁(占96.5%);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于学校(占97.0%),尤其是小学、中学。结论本年我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较往年有大幅度上升,应进一步完善麻疹一腮腺炎一风疹(MMR)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并建议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29.79/10万,每年4~7月和11月至翌年1月为2个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56∶1,病例主要集中在3~14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学校聚集性发病为其主要特征。应进一步完善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mea-sles-mumps-rubella,MMR)联合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的防控力度,建议在入学、入托时查验接种证并对未免疫儿童进行补种,并做好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年来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 621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55.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39.82%),呈单峰高发;发病人群以0~14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81.47%),18月龄婴幼儿病例占1.22%,3-9岁儿童高发,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782.7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0~14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一直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通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2004年~2008年共报告腮腺炎3903例,5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2.38、8.51、12.91、10.29和7.3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0.30/10万,低于全国近5年平均发病水平(19.88/10万)。其流行特征为4~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61.92%,5~14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0.54%,发病以学生(占76.86%)为主,其次是幼托儿童(10.56%)和散居儿童(4.59%)。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占暴发总数的93.22%。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仍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5~14岁儿童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宿松县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宿松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宿松县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94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02/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56.35,P<0.01)。发病以散发为主,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10起。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为发病最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5~19岁年龄组。结论宿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许阳婷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1938-1940,1944
目的了解南京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2004-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南京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 3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24/10万,男女发病率比为1︰0.58;4-6月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6~14岁儿童,由以8岁组和10岁组,发病专率为251.44/10万和201.29/10万;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结论控制流行腮腺炎,首先要保持高的人群疫苗接种率,还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学校晨检,积极开展预警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方法 对2005-2014年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西安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3 84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3.58/10万,2011年最高达130.06/10万;春末夏初、冬季出现两个发病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3.72%;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形势比较严峻,要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加大各级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控制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洪泽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洪泽县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占总数的86.96%;以学生为主,占50.31%,其次为幼托儿童,占31.06%。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4—6月和11—12月。结论加强幼托机构、学校的疫情监测、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0~5岁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城区0~5岁儿童传染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0~5岁儿童传染病14种6 1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 743.57/10万。传播途径以肠道为主,占71.08%;发病居前6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水痘、猩红热及流行性腮腺炎,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波动最为明显,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持续下降。发病呈双峰态势,高峰分别在5—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年均发病率以5岁组和1岁组较高;男童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童(χ~2=110.18,P0.01)。聚集和暴发疫情以手足口病为主,占95.32%。结论西城区0~5岁儿童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防控重点应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重点关注托幼机构手足口疫情,加强以免疫规划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延安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延安市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延安市报告腮腺炎4 324例,年平均发病率25.40/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59.1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5.80/10万;2004-2011年腮腺炎共暴发19起,暴发病例数2 966例(68.59%),发病呈明显冬季高峰,11~12月份发病1 672例(38.66%),5~9岁儿童发病最多1 991例(46.05%),职业以学生为主(67.11%).结论 2004-2011年延安市腮腺炎发病呈下降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11~12月为发病高峰,5~9岁儿童和学生是发病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15.
申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9-1620,1622
目的通过了解西双版纳州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 32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29/10万,男女病例报告性别比为1.27∶1;4—7月、10—1月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3~10岁儿童(63.20%),职业分布以学生(50.51%)、散居儿童(19.11%)和幼托儿童(15.71%)为主;7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7起,病例272例(11.68%),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该州应加大防控力度,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1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4/10万,各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率为556.97/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2∶1;职业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的55.42%、23.24%、12.12%。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腮高发场所,春末夏初和冬季呈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鸣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8-2012年武鸣县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8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59/10万,5年间出现1个历时2年的流行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春末夏初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岁人群(82.78%),学生、幼托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武鸣各镇均有疫情发生,暴发疫情发生具有该病的季节性特点,发生场所均为乡镇小学。结论武鸣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建议做好适龄儿童麻疹一风疹一腮腺炎联合疫苗(MMR)接种,并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保证疫苗接种率和有效水平,在流行年期间或发生局部暴发时仍应开展以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接种对象重点是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2004-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信息和暴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明市2004-2015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 828例,年均发病率31.5/10万,无死亡.报告病例数前3位是永安市、沙县和梅列区(52.6%,5 166/9 828).发病季节出现4~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报告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2.5%和24.0%.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性别比1.7∶1;年龄以5~9岁为主(43.2%);职业以学生为主(64.9%).2004-2015年全市共报告暴发疫情19起,占各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的30.2%(19/63).结论 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管理,抓好学生、托幼儿童等高发人群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形成持久和稳固的免疫屏障,以防止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该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9.62/10万,发病高峰与学校行课时间一致,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和暴发疫情报告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腮腺炎疫苗接种,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及时调查处置,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2月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开始升高,5~6月份到达高峰,并于9~10月份降到年初水平;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萍乡市和景德镇市;病例以男性为主,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要人群。结论近5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学校集体疫情是造成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