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35例成年女性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密度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用UBIS5000型超声跟骨质量测定仪测量835例成年女性跟骨密度。结果:成年女性骨峰值在40~49岁,5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下降;女性在50岁以后骨量减少、6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7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加得更为明显;50岁以前骨质疏松发生率虽然较低,但有12%—21%的成年女性处于骨量减少状态。结论:女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并随绝经后时间延长发生率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正常女性腰椎,左股骨上端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DEXA测定445例20~83岁正常女性腰椎(L2~L4)正住,左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转子)的骨密度。按每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40岁以后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明显加快,骨质疏松患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以Ward氏三角区检出率最高。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骨峰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从40岁起已开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济南地区门诊女性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NT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选择20~69岁的门诊女性1900例,按每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5组,测定腰椎(L2~4)和髋部骨密度,分别比较骨密度和T-Score值。结果: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最高值均见于30岁组,40岁以后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降低。腰椎骨量减少和OP检出率明显高于髋部,说明腰椎骨质质丢失较髋部早,而60岁以后髋部骨量减少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说明60岁以后髋部骨矿物质丢失加速。结论:骨量减少和OP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尤其是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于60岁以后的妇女,防治重点应放在髋部。因此在临床上应同时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地区626例女性桡尺骨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卢淑梅,黄志民,杨红英,马清秀(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随着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急剧增多,原发性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的重要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妇女绝经后骨量快速丢失,早期为无症状性骨丢失,逐渐出现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吸烟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吸烟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左股骨上端骨密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确定其吸烟状况;用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法,分析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受检妇女426例,其中吸烟者54例.吸烟妇女各部位骨密度值随吸烟量的增加及吸烟年限的延长而下降.日吸烟量超过10支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非吸烟者;其中腰椎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也分别显著低于日吸烟量未超过10支者.吸烟量≥10支且吸烟年限≥10年组,在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吸烟年限<10年且每天吸烟<10支组.结论吸烟可导致女性骨密度低,其影响与日吸烟量以及吸烟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6.
511例广州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妇女全身及腰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就医的511例中老年妇女各年龄组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和身高的比值)以及绝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全身骨密度、腰椎正位和腰椎侧位的骨密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0.01),而与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和P<0.05),与体质量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骨密度在35-39岁达到峰值[(1.09±0.07)g/cm2],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55岁以后骨质疏松检出率大幅增多,70岁以后全身骨密度测定的骨质疏松检出率超过70%;50岁以前,绝经后期的全身骨密度、正腰骨密度和侧腰骨密度均比围绝经期低(P<0.05或P<0.01),50岁开始,虽然围绝经期的全身骨密度和正腰骨密度已降低到接近绝经后期水平(P>0.05),但侧腰骨密度仍然高于绝经后期(P<0.01);而总体围绝经期的骨密度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身材矮小和低体质量是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绝经后就要开始防范,以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诊断Ⅰ型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骨密度与同年龄组女性进行比较,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骨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42例SLE女性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BMD,并与50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SLE女性患者的骨质疏松(OP)发生率为19.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转子间BMD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SLE女性患者普遍发生BMD下降,OP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发生机制可能与SLE疾病本身的病理改变、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闭经、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避免阳光照射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仪,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2例中老年人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BMD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并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明显。骨质减少与BMI的增高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性骨质减少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BMI有关。建议中老年人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采用中美合资SGY型数字式骨密度仪,对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间在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97例老年人群左前臂(非受力)尺、桡骨远端定位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 I),并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老年期加重明显。骨质减少与BM I的增高呈负相关。老年性骨质减少、骨质疏松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BM I有关。  相似文献   

11.
31岁以上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 31岁以上女性随年龄增长腰椎骨密度变化的认识 ,我们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X -rayabsorptiometry ,DXA)测量了 168例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 ,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8例女性受检者均为上海地区体检者 ,年龄范围 31~ 80岁 ,平均年龄 5 4.5 9岁。本组受检者均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病 ,无服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病史。1.2 方法 采用美国LunarDPX -MD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性能检测 ,准确记录受检者性别、出生年月日、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超声第4代骨密度仪观察青年女性骨密度状况,以用于指导临床及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疆巴州地区汉族成年女性骨密度(BMD)与年龄、体重指数(BMI)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90例年龄20-87岁的女性腰椎正位的BMD;分析各 BMI组年龄,绝经年龄,BMD和骨质疏松(0P)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正常BMI和超BMI组相比,低BMI组BMD显著降低,0P显著增高.结论 新疆巴州地区汉族成年女性低BMI是OP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主诉腰痛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意义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扇形束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主诉为腰痛的女性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并与对照组的BMD比较,同时比较其相应骨质疏松(OP)患病率。结果临床主诉以腰痛为主的女性病人腰椎及髋部BMD比以关节痛或全身痛为主诉者的低,(P<0.05);主诉腰痛者各骨骼部位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关节痛或全身痛者,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女性腰痛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腰痛患者OP患病率较高;腰椎BMD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医学综述》2014,(10):1866-1867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美国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的绝经后女性251例。测量记录251例自然绝经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分析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和绝经年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绝经后110年与绝经后10年以上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10年以后腰椎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不同体质量组腰椎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体质量组最低,超体质量组最高,正常体质量组居中。结论女性绝经越早,绝经时间越长,体质量越低,绝经后的腰椎骨密度越低。体质量是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女性保持适当的体质量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及其预后判断。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47例RA患者第2~4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同时测定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并应用FRAX在线工具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结果 47例RA患者中有15例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而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患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结论年龄大、病程长、绝经的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大,FRAX工具有助于评估RA患者未来的骨折风险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湛江地区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湛江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用跟骨定量超声测量骨密度及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怀孕次数、母乳喂养子女数、绝经年数及体重与骨密度值相关.结论 年龄、怀孕次数、母乳喂养子女数、绝经年数等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周晓兵 《河北医学》2001,7(4):348-349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s Meilitus;NIDDM)和骨质疏松症均为常见老年性疾病 ,但 NIDDM是否容易合并骨质疏松症尚有争议 ,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特点研究也较少。我们采用单粒子骨矿物质测量仪测定 30例女性 NIDDM病人桡骨、尺骨的骨密度 ,与 2 0名 30岁~ 35岁女性健康人组作比较 ,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NIDDM组 :30例 ,女性 ,年龄 51岁~ 78岁 ( 63.7岁± 10 .1岁 ) ,绝经后时间 9.2年± 6.0年 ,空腹血糖9.33mmol/ L± 3.4 6mmol/ L,GHb A1C8…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2769例健康人群跟骨骨密度测量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W  Xu CL  Zhu ZQ  Wang W  Han SM  Zu SY  Zhu G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891-895
目的为确定我国健康人群超声骨密度的参考值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Ach illes Express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2769名健康人(男1262名,女1507名)进行跟骨硬度指数的测定,了解浙江省不同性别健康人的跟骨超声骨密度随年龄、身高、体重等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根据不同性别,每5岁为1个年龄组,64岁以上合并为1组,男女各共12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跟骨硬度指数的峰值分别出现在20~24岁和15~19岁,此后随年龄增长均逐渐下降,55岁以后女性硬度指数下降速度比男性快,骨质疏松患病率也高于男性。所用仪器(以日本“年轻成年人”为参照)得出的硬度指数T值与实际T值(以本研究人群“年轻成年人”为参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仪器T值,男性不同年龄组χ2检验:χ2=71.049,df=18,P<0.01;女性:χ2=237.828,df=18,P<0.01;实际T值,男性不同年龄组:χ2=69.897,df=18,P<0.01;女性:χ2=239.324,df=18,P<0.01)。结论男女跟骨硬度指数与年龄、身高、体重均有相关性。目前所用进口仪器参照人群的骨密度分布与中国人并不完全相符,诊断中国人的骨质疏松尚需确定适合中国人自己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OP)的原因。方法收集63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手足X线资料,并同时测量患者7个部位的骨密度。结果23例患者(36.5%)有至少一处检测部位表现为低骨量。前臂和桡尺骨远端的低骨密度发生率(23.8%)与OP总发生率(28.6%)无显著性差异(P>0.05)。OP的发生与疾病活动指标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均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的年限和关节腔狭窄为低骨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雌激素替代疗法(HRT)为低骨量发生的唯一保护因素(P<0.05),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本组患者的骨密度无影响。结论OP是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绝经年限长和关节破坏严重是低骨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T是防治低骨量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