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成共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高血压痰湿壅盛证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进一步观察了伴有高HCY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探讨中医证型与HCY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遣药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4例,通过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诊断H型高血压,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比较各证型之间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分级及Hcy水平。【结果】144例H型高血压患者可归属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其中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分布最广。144例H型高血压患者男性所占百分比(106/144,73.6%)高于女性(38/144,26.4%);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患者男性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的Hcy水平最高(P0.01),其他证型患者之间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1级和2级患者(P0.05),1级和2级患者之间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中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分布最广,其中痰湿壅盛证患者的Hcy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的关系,为未成年人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原发性未成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血清AP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lepti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成年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阴虚阳亢(30例)及痰湿壅盛(30例)2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的阴虚阳亢组和痰湿壅盛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痰湿壅盛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晨峰、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型为多。血压晨峰峰值升高幅度以痰湿壅盛组最高,肝火亢盛组次之。痰湿壅盛组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最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揭示了血压晨峰的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中医分型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就诊的EH患者100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基本证型,另外选取同期就诊的非高血压的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酶法检测EH及非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两组血尿酸发生率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5);且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血尿酸水平存在差异,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5),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P 0. 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尿酸升高者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增加,而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471例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筛选2周内无服药史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标准化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测定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中医证型与SBP、DBP、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的相关性。结果入选EH患者471例,因症状轻无法辨证分型者94例(20.0%),4种证型中以痰湿壅盛型最多(154例,32.7%),其次为肝火亢盛型(108例,20.9%)、阴虚阳亢型(70例,14.9%),阴阳两虚型最少,仅45例(9.6%)。肝火亢盛型男性患者多,而阴虚阳亢型和痰湿壅盛型女性患者多。各证型间年龄、SBP、DBP、FPG有显著差异,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患者上述指标依次升高。痰湿壅盛型患者BMI、TC、TG升高。结论轻中度EH以痰湿壅盛型最多,阴阳两虚型最少,不同证型患者年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常见心血管易损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对40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分别检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高半胱氨酸(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结果:痰湿壅盛组血清Hcy、hs-CRP、BNP平均水平显著增高;夹痰瘀组血清Hcy、BNP水平显著高于夹瘀、夹风组;血浆vWF平均水平在阴阳两虚组最高;夹瘀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夹痰组。结论: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及夹痰瘀患者易损因子水平较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中国北、中、南3个地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计、填写调查问卷,将筛选出的首次发现、未经降压药干预治疗的4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录入FileMaker数据库软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通过两阶段聚类法,得出结果为聚7类最佳,分别为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热(痰湿壅盛亚型)、瘀血阻络及其他。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者作为代表症状,各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肝阳上亢(24.1%)、痰湿壅盛(27.1%)比例较高,心肾气虚(10.1%)、阴阳两虚(8.4%)、瘀血阻络(9.0%)型比例较低。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的高血压4型分类标准比较,除了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型相符之外,还涵盖了气虚及血瘀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72例,其中中年组88例,老年组84例,分别对2组进行中医证型分组,分为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全部测定ba PWV,分析2组不同中医证型ba PWV的差异。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火亢盛型及痰湿壅盛型患者比例降低,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患者比例增高。(2)ba PWV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比较:中年组各证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证型组ba PWV值从高到低次序为: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与其余各证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组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相对不密切,各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接近;老年组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高血压肥胖患者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62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比较,同时将两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四型,进行比较,以探讨肥胖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肥胖组患者的Ivsd、LVPWd、LVM、LvMI,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且较非肥胖组有更高的LVH检出率;同时高血压肥胖组以痰湿壅盛证较多(58.7%),其次是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而非肥胖组则以肝火亢盛证较多(51.6%).其次是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肥胖患者时,要注意健脾利湿化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彩超检测104例患者4型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25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①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阻力指数(RI)及血流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4型中医证型EDV由大到小排序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最为显著。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中,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 ( LVMI)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阳两虚型 ,痰湿壅盛型 ,阴虚阳亢型和肝火亢盛型。应用惠普45 0 0型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 LVMI。结果 :LVMI:阴阳两虚型 >痰湿壅盛型 >阴虚阳亢型 >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与其余三个证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其余三个证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分型的客观依据 ,也可作为中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gt;阴虚阳亢型&gt;痰湿壅盛型&gt;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48-53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5月就诊于丽水市中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320例,根据测定的Hcy浓度,将Hcy≥10μmol/L的EH患者200例纳入H型高血压组,将Hcy10μmol/L的EH患者120例纳入非H型高血压组,并选择健康对照人群12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测定Hcy、APN、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APN水平高于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中医证型间体重指数、年龄、病程以及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体重指数高于阴虚阳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年龄更小,病程更短(P0.05);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男性患者居多(P0.05);肝火亢盛型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型Hcy水平高于其他中医证型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型APN水平低于其他中医证型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Hcy水平与APN呈负相关。结论 H型高血压肝火亢盛型具有较小年龄、较短病程的特点;痰湿壅盛型具有高Hcy、低APN水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经颅多普勒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98例高血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对比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证型的脉动指数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而仅有少部分血流速度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组(P<0.05).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仅有少部分脉动指数指标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组(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市有代表性的三家医院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22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高血压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把入选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4组。分别给患者测量静息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证患者约68例(占30.9%),痰湿壅盛证患者60例(占27.3%),阴虚阳亢证患者47例(占21.4%),肝火亢盛证45例(占20.5%)。从年龄分布可见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阴虚阳亢型多见于女性,阴阳两虚型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以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较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