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吗啡用于臂丛麻醉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使用布比卡因治疗.治疗组为布比卡因-吗啡混合溶液.分别观察其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在麻醉起效时间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阻滞完全时间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做上肢手术的临床臂丛麻醉中,布比卡因-吗啡混合溶液治疗效果明显,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幼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1)
我院于 1994~ 1998年间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在局麻药液中加入少量吗啡 ,用于术后镇痛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麻醉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 10 0例上肢手术患者 ,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40例 ,年龄为 16~ 70岁。ASA(美国麻醉协会分级 ) ~ 级。病种分别为断指再植 6例 ,神经、血管、肌腱探查吻合术 5 0例 ,大面积植皮 4例 ,尺、桡骨折内固定 40例 ,均为急诊患者。1.2 麻醉方法术前 30 m in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10 0 mg,阿托品0 .5 mg。全组采用前中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 A、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术后镇痛疗效。方法将行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0.25%布比卡因30mL),试验组另加地塞米松10mg。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相比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术后镇痛时间久,差异均有显著性(〈0.01),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0.05)。术后48h,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6.7%),对照组8例(26.7%),差异有显著性(〈0.01),两组均未见尿潴留并发症出现。结论地塞米松加入布比卡因中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延长麻醉时间,对术后镇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4)
目的:探究分析B超引导下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吗啡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注射0.1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2mg共20ml,对照组注射0.25%布比卡因20ml,对比观察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观察组患者运动维持时间、运动起效时间以及感觉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感觉维持时间(358.92±66.3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88.42±50.47)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在B超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瑛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4):453-454
比较0.1%和0.2%两种浓度的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伍用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两种浓度下镇静程度相似,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相似,两组病人满意率均大于90%,认为,在基层医院采用低浓度(0.1%)布比卡因伍用吗啡同样可取得良好镇痛与感觉-运动分离之效果,且经济上优于罗哌卡因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或0.25%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1∶1混合液用于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两组行臂丛阻滞,LB组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B组使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LB组明显长于B组(P<0.05);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对循环的影响均相似(P>0.05)。结论:利多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更具有选择性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耳的0.5%、0.75%罗哌卡因与0.3%布比卡因对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Ⅰ~Ⅱ级,将60例预施臂丛神经组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30 mL 0.5%、0.75%罗哌卡因和0.3%布比卡因实施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麻醉药平均起效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小于0.3%布比卡因组(P<0.05);外科手术的等待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比0.3%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布比卡因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连接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芬太尼0.5㎎加0.25%布比卡因镇痛;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镇痛.两组镇痛剂量均为2ml/h.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术后4、8及16h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评价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与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等数据库中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麻醉与镇痛中的对比研究,利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5.0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最终有8篇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中罗哌卡因组219例,左旋布比卡因组221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P=0.58;Z=1.76,P=0.08),但左旋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罗哌卡因(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与镇痛效果相同,但又各具优势,可按实际臂丛阻滞麻醉情况进行有效取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对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ASAⅠ~Ⅱ级拟行上臂或手部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布比卡因组(B组)与布比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组(BD组),B组32例,BD组31例。使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给予0.25%布比卡因25 mL,BD组给予含有1μg/kg右旋美托咪啶的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 mL。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延长感觉和运动的阻滞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浓度为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 I~II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 m 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C两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与C组相当。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相比,0.375%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佳、副作用亦少,更适宜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应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与单纯0.25%布比卡因液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病人总数80例,分二组进行临床对比。每组又按给药容量(0.4ml/kg或0.6ml/kg)分为两个亚组,观察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和持续时间。结果使用混合液的一组,阻滞完善时间显著缩短,比较组内两种容量的效应,发现容量大并不能缩短完善时间,但能扩大阻滞范围;小容量却能保存手指轻微自主动作的功能。本混合液神经阻滞作用强,副作用少,混合液0.6ml/kg适用于上臂任何部位的手术及多次臂丛阻滞患者,0.4ml/kg适用于手指肌腱、神经探查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五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4例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在成功麻醉之后,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来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使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疼痛程度,并比较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结果观察组的镇静、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稳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清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行急诊上肢清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利多卡因阻滞,观察组采取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阻滞,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6.32±1.05)min,较对照组(11.34±2.08)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2.77±2.01)h和(14.38±1.7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41±1.78)h和(8.02±1.49)h,(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8 h和12 h时VAS评分分别为(1.62±0.40)分、(2.72±0.33)分、(3.42±0.38)分和(3.83±0.62)分,均较对照组的(2.82±0.42)分、(4.27±0.57)分、(5.33±0.52)分和(7.23±0.87)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与国产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阻滞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及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2 h抽取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及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 R组在麻醉前的cTnI 、CK-MB 、CK值分别为(0.062±0.018)ug/L、(6.340±1.723)U/L、(44.000±12.000)U/L,B组在麻醉前的cTnI、CK-MB、CK值分别为(0.073±0.034)ug/L、(6.876±2.357)U/L、(48.000±14.000)U/L。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麻醉后30 min的cTnI 、CK-MB 、CK值分别为(3.482±1.892)ug/L、(32.684±9.842)U/L、(314.00±47.000)U/L,B组在麻醉后30 min的cTnI 、CK-MB 、CK值分别为(6.842±2.147) ug/L、(46.960±8.792)U/L、(429.00±50.000)U/L。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麻醉后2 h的cTnI、CK-MB、CK值分别为(5.546±0.032)ug/L、(38.724±8.686)U/L、(378.00±45.000)U/L,B组在麻醉后2 h的cTnI 、CK-MB 、CK值分别为(9.278±0.065)ug/L、(57.789±9.240)U/L、(466.00±47.000)U/L。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比较过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均较麻醉前有所提高,B组较R组相应指标增高显著,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臂丛阻滞后均出现cTnI及心肌酶增高,两药均有抑制心肌影响,但国产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小于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臂丛腋路阻滞。 相似文献
18.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对 1 0 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5 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 ,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 0 .5 %布比卡因。结果 :Ⅰ组神经阻滞完全 4 8例 ,阻滞不全 2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 30例 ,阻滞不全 2 0例。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组 (P <0 .0 5 )。结论 :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 ,比异感定位准确 ,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辅助臂丛神经阻滞(BPB)用于断指再植术的效果。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行断指再植术急诊手外伤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ex组(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40例。BPB成功后15min,D组患者10min内匀速静脉滴注4μg/ml Dex负荷剂量0.8μg/kg,继以0.4μ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N组患者以相同方式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T0)、静脉用药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手术6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糖(Glu)浓度。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D组患者T2~T6时间点MAP、HR、BIS均较低(P<0.05),T2~T6时间点D组患者MAP、HR、BIS均明显低于N组(P<0.05);与T0时间点相比,D组、N组患者T2~T6时间点血Glu浓度均较低(P<0.05);T2~T6时间点D组患者血Glu浓度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断指再植术时,Dex以负荷剂量0.8μg/kg、继以0.4μg/(kg·h)静脉滴注辅助BPB,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对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需行上肢手术的成年病人40例,ASAⅠ-Ⅱ级,按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20例,局麻药用0.25%罗哌卡因。B组20例用0.25%罗哌卡因加50μg/kg咪达唑仑,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止痛药的需要量。结果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术后24 h对疼痛药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术后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0.25%罗哌卡因复合咪达唑仑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止痛药用量明显减少,改善了术后镇痛质量,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