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功效相关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之间组成了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一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间相互协同的机理,明确这一复杂作用关系的整体效应,对于基本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是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融合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中药功效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中药功效的分子网络、模块网络和概念网络。提出中药功效网络构建的三种基本途径,分别为基于中药作用靶点辨识、基于药理指标相关作用环节和基于中医理论与中药基本信息的网络构建,并以活血化瘀功效网络为例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可能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通过整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记载的中药功效,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功效概念网络,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果:构建包含422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发现经常连锁出现的21个功效群,并以活血功效为例,构建了活血功效的子网络,分析子网络在药物配伍中的应用方法。结论: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集中体现,能够系统揭示中药功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配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多数中药成分作用靶点不明,难以分析中药功效作用机理的问题,以活血化瘀功效为例,提出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功效模块网络构建方法,建立了活血化瘀功效网络。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解释中药功效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够为复杂性疾病的治疗与药物开发提供新的线索,为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药及复方的功效基于实践而来,是方药临床作用特点和范围的高度概括及对人体医疗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达形式。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以对生物系统多层次分析的交叉学科,已成为中医药研究中常用的虚拟筛选手段,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推动下逐渐发展完善。现代医学背景下,方药功效的概念模糊、缺少科学论证。如何阐释中药功效内涵,指导中医理论研究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该文从现代医学对功效的认识出发,探究使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功效研究的可行性,并结合过去功效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探究其是否能代表方药功效的部分作用。汇总了现有功效研究适用平台与算法,从功效概念体现、靶点筛选、结果验证、功效网络的构建及避免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同质化等方面提出与讨论该领域研究思路及存在问题,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深入探究中药及复方功效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临床应用及中医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阿依古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4):132-132
1 消瘦 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如肌肉拘挛,或气逆上冲,或心下痞硬,或往来寒热,或动悸等.在大量体液丢失以后,其人必然形瘦肤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产后亡血,复加下利,津液更为不足,故为"虚极". 相似文献
6.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绝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是相统一的,少数情况下有时并不一致。在应用中药时,首先进行辨证,根据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在具体选择药物时,首先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研究证实确有这方面药理作用的中药。少数情况下在组方时选用少量虽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但经药理证实确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这样既未改变整方的功效,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可增强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功效作用为主,以中药药理作用为辅,二者有机的结合,必将使中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疗效来自中药的基本性能—其性味、功效、趋向(升、降、浮、沉)及归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揭示了中药的气味是有物质基础的,它包括两大体系:一是活性分子,二是微量元素。近年来,对中药中微量元素已作了一些研究,并揭示了微量元素在中药功效中确占有一定的地位。微量元素与活性分子在人体内起着相互协同、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作用,并参与体内各种生化反应,促进机体自身调节,达到新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对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研究作一综述(30种常用中药中Zn、Cu… 相似文献
9.
穴位,中药功效相似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王执中明言:“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古人还说:“《脉决》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善医。”中药及针灸均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针灸处方以穴位为基础,中药处方以药味为基础,穴位和中药的功效必然有其相似之处。本文仅于此作一阐述。中药被载录以来,即有其功效的明确表述。穴位自被载录以来,一直是以主治病症来予以表述。主治和功效两者之间定义是有差异的。主治指可用于具体病症。如中极主治遗精、遗尿、尿潴留等。功效是主治病症规律性的系统全面的概括,指其具有的作用,如中极穴“… 相似文献
10.
中药功效让述不能与应用相混淆。中药功效认定时应充分考虑“方药离合”,针对临床辨证,辨病,辨证用药不同,认为中药功效包含“对证治本”功效、“对症治标”功效、“疗疾祛病”功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ALD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83.7±12.4)分、(78.9±1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4±12.3)分、(64.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