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咪唑安定在瓣膜置换术麻醉诱导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咪唑安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静注0.2mg/kg咪唑安定进行诱导,局麻下插Swan-Ganz导管到肺动脉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用热稀释法测CO。结果: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右室每搏功(RVSW)在给药后10min明显下降,对左室每搏功(LV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咪唑安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静注02mg/kg咪唑安定进行诱导,局麻下插SwanGanz导管到肺动脉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用热稀释法测CO。结果: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右室每搏功(RVSW)在给药后10min明显下降,对左室每搏功(LVSW)、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心率(HR)无明显影响,气管插管和劈胸骨时,SP、DP、MAP上升到给药前值,但CO、CI、每搏量(SV)、mPAP、PAWP仍有显著差异,术毕SP、DP、MAP、CO、CI、mPAP和PAWP均明显低于诱导前值。结论:咪唑安定对心功能差的患者有一定的心肌抑制作用,但尚平稳,且能降低mPAP、PAWP,故尚能安全地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麻醉在脑肿瘤患者的手术中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开颅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组 (Ⅰ组 ,n =10 )和对照组咪唑安定组 (Ⅱ组 ,n =10 ) ,两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选择L3~ 4间隙穿刺 ,监测颅内压 (ICP) ;并监测记录ICP、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在麻醉前 ,麻醉诱导后 2、4min ,插管后 2、4、6、8、10min ,切皮及钻颅等时点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在诱导后 2min时ICP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时点的IC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患者之间SBP、DB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Ⅰ组诱导后 4minSBP和DBP与基础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CP与基础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Ⅱ组诱导后 4min和插管后 6min的SBP、DBP与基础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CP与基础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脑肿瘤患者的麻醉 ,都能维持稳定的颅内压 ,但咪唑安定对血压的影响较异丙酚大 ,因此异丙酚更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顿抑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P)组和咪唑安定(M)组。麻醉诱导和维持P线用异丙酚等,M组用咪唑安定等,分别于麻醉前、腔静脉插管时、主动脉阻断30min、主动脉开放10min、1h、2h、4h和24h测定CKMB、MDA和SOD。结果 主动脉开放10min、2h、4h时P组MDA高于同时点的M组(P<0.05);主动脉开放4h时,P组SOD低于同时点的M组(P<0.05);各时点两组CKMB值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咪唑安定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心肌顿抑的作用强于等效剂量的异丙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续贯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术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病人随机均分为咪唑安定组 (M组 )、异丙酚组 (P组 )和咪唑安定异丙酚续贯组 (M P组 ) 3组 ,所有病人术中使用芬太尼 2 .0 μg (kg·h) ,异丙酚 6mg (kg·h) ,卡肌宁 0 .5mg (kg·h)来维持麻醉。入住ICU后用芬太尼固定剂量 0 .4 μg (kg·h)持续镇痛 ,疼痛操作时一次性追加 (8μg kg)剂量 ,M和M P组使用咪唑安定维持达IV级镇静 ,首量为 0 .0 4mg (kg·h) ,以后每 4h调节一次 ,使其达到理想标准 ,M P组在计划停止镇静 2 4h前转为异丙酚 ,其首量 1mg (kg·h) ,其它操作如同咪唑安定组 ,一次性追加剂量为 1mg kg。异丙酚组整个阶段使用异丙酚镇静 ,异丙酚 0 .3~ 5mg (kg·h)滴注而维持适当的镇静程度。结果 P组停止镇静时血浆甘油三酯浓度远远高于同期其他两组及P组入ICU之前 ,超出正常值。P组恢复时间短于M P组、M组 ,但入ICU至清醒时间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组躁动例数明显高于M P组、P组 ,P组躁动例数明显高于M P组。HTXBS〗结论 续贯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术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比单独使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静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吸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30)和咪唑安定组(M组,n=30),静注等效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观察时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MAP HR SVRI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咪唑安定组,CI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给药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持续时间、PaCO2上升幅度异丙酚组亦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结论:咪唑安定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轻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体外循环麻醉中对术前和术中的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咪唑安定组),监测手术前、主动脉阻断10 min和复温至31℃时血气指标等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手术前比,主动脉阻断10 min和复温后,血液pH、PaCO2、HCO3-、BEB两组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体外循环麻醉中其对酸碱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米力农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肺转流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力农在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将择期换瓣手术患者20例分为2组,1组为米力农组(M组),另1组为控制组(C组);每组10例.M组在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立即静脉输入米力农负荷量50 μg/kg,10 min内输完;继之以静脉注入维持量米力农0.2 μg/(kg*min);C组以同样方法注入安慰剂.记录主动脉开放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正性变力药多巴胺、肾上腺素的用量.正性变力药的使用以保持患者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7 kPa为标准.结果在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内,多巴胺的用量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在主动脉开放后90 min的围麻醉期内其它时间段,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用量M组小于C组(P<0.01).两组主动脉开放后的收缩压(SB)、舒张压(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心率(HR)快于C组(P<0.05).结论米力农在维持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心脏瓣膜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心脏瓣膜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30例和丙泊酚组(P组)3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 μg/(kg·h)+舒芬太尼0.15 μg/(kg·h),P组给予丙泊酚1.2~3.0 mg/(kg·h)+舒芬太尼0.15μg/(kg·h).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70~85、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2~-3分为镇静目标.分别于术前(T1)、心肺转流(CPB)结束后2 h(T2)、术后4 h(T3)和术后12 h (T4)测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的BIS值、RASS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心动过缓、躁动或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后的BIS值与R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差异,MA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T2时间点,P组的MAP小于D组(P<0.05);在T3、T4时间点,D组心指数(CI)高于P组(P<0.05,P<0.01).在T2、T3、T4时间点,P组的动脉血乳酸含量较D组升高明显(P<0.05,P<0.01).两组间T1~T4各时点的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量(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P下降、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过程中躁动及谵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两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其用于术后镇静可降低躁动或谵妄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更适合用于心脏瓣膜术后镇静. 相似文献
12.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诱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Ⅲ级,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及依托咪酯组(E组),每组25例,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2.5m 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3m g/kg,再给予维库溴铵0.15m g/kg和芬太尼4μg/kg,3m in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 in、3m in以及插管后1m in、3m in和5m in时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和心率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诱导后3m in,丙泊酚组SBP、DBP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HR显著减慢(P<0.05),而依托咪酯组SBP、DBP、HR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气管插管后两组SBP、DBP和HR均上升,但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两组病人诱导后3m in,丙泊酚组SBP、DBP明显降于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对心功能差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依托咪酯比丙泊酚诱导可获得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有效地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的肾移植手术病人3l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Ⅰ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复合组(Ⅱ组)、异丙酚组(Ⅲ组),分别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辅助麻醉。记录病人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见尿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全部病人安静入睡,高血压控制满意,Ⅱ、Ⅲ组病人循环稳定,肾动脉开放后血压回升迅速,见尿快,极少使用缩血管药。结论:复合使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或单用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行肾移植术效果佳,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探索异丙酚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找到适用于重症监护中心 (ICU)镇静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给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小剂量持续静脉推注异丙酚 ,同时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达到适当镇静水平 ,异丙酚剂量为每小时 (1.2 5± 0 .71)mg kg ;HR、SVR、PVR、MPAP、PAWP、LVSWI×HR、RVSWI×HR于 30min较用药前下降 (P <0 .0 5 ) ,CI、SI分别由 (2 .40± 0 .2 9)L (m2 ·min)、(2 3.7± 2 .6 )ml (m2 ·b)上升至 (2 .77± 0 .36 )L (m2 ·min)、(2 9.9± 2 .5 )ml (m2 ·b) (P <0 .0 5 )。结论 ①在ICU中小剂量持续静脉推注异丙酚可使心脏术后病人达到适当镇静水平 ;②对于风湿性瓣膜病人 ,异丙酚可降低心率、体循环阻力、肺动脉压力 ,减少心脏每分耗氧量 ,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观察24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注射氨力农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后5min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左心作功指数(LCWI)和左心每搏作功指数(LVSWI)均显著增高(P<0.05);肺动脉楔压显著降低(P<0.05);CI、SI、LCWI和LVSWI于注射后60min增加最为明显(P<0.01),随后均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注射后30min体循环阻力指数、肺循环阻力指数和右房压亦显著降低(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在用药期间均无显著改变;右心作功指数和右心每搏作功指数虽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氨力农静脉注射后继以静脉滴注,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改善瓣膜替换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对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咪唑安定(M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M组患者预先静脉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C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0 ml.各组患者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ml.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感觉阻滞平面、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及各组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 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D组和M组镇静效果满意(P<0.05),而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比较,D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增高(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病例明显减少(P<0.05). 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前单次剂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 μg/kg和咪唑安定0.05 mg/kg均能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而相比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啶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引起的感觉阻滞时间,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脑瘤手术中吸入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行脑瘤手术的 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醚组和酚组 ,醚组 (2 0例 ,咪唑安定、芬太尼、万可松诱导 ;维持麻醉为吸入异氟醚 1MAC ,30min后 1.5MAC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 ;酚组 (18例 ,诱导同醚组 ,维持麻醉为全凭异丙酚静脉泵入 6mg·kg 1 ·h 1 ,30min后 12mg·kg 1 ·h 1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快速补液。两组分别于诱导前 (T1 )、插管后即刻 (T2 )、麻醉维持 30min(T3)和 6 0min(T4 ) 4个时动脉血测定血糖浓度。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 醚组 :MAP值在T3、T4 时点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且显著低于酚组同时点值 (P<0 .0 5 )。HR值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酚组 :MAP值在T4 时点显著降低 (P <0 .0 5 )。HR值在T3、T4 时点显著降低 (P<0 .0 5 ) ,并低于醚组同时点值 (P <0 .0 5 )。 (2 )动脉血血糖浓度的变化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无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酚组的麻醉方式可适当控制应激反应 ,术中平稳 ,更利于脑瘤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双瓣膜置换术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心肌保护方式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手术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①顺行灌注组:先经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冷血心脏麻痹液,完成二尖瓣置换,再斜行切开主动脉,直接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心脏麻痹液,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 ②逆行灌注组:经冠状静脉窦间断逆行灌注冷血心脏麻痹液,依次完成二尖瓣置换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③顺灌加逆灌注组:先按顺行灌注方法完成二尖瓣置换,再采用逆灌方法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观察3组患者心肌氧摄取率、乳酸的变化.结果 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阻断主动脉期间心肌氧摄取率均降低,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开放主动脉后10 min心肌氧摄取率仍低于阻断主动脉前,逆行灌注组降低更明显.阻断主动脉和开放主动脉10 min 3组各时相点动脉血和冠脉回流血乳酸含量均较阻断主动脉前明显升高,而冠脉回流血乳酸含量又较动脉血含量高.逆灌组阻断主动脉80 min和开放主动脉10 min动脉血和冠脉回流血液乳酸浓度均高于顺灌组,开放主动脉10 min时则高于顺灌加逆灌组.结论双瓣膜置换手术中顺行灌注或顺灌加逆灌注冷血心脏麻痹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