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Wilson病(WD)患者经驱铜及抗氧化剂治疗前后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化学比色法测定29例WD患者治疗前及两种不同治疗后血清中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浓度,并把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不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WD患者血清氧化物增高,抗氧化物下降,而驱铜及驱铜联合抗氧化剂治疗后,血清氧化物水平下降,抗氧化物水平上升,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铜转运P型ATP酶在离体肝细胞铜代谢及Wilson病 (W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D患者和对照者离体培养肝细胞模型 ,经单用铜 (15mg/L)及铜加P型ATP酶阻滞剂矾酸钠 (18 39mg/L)、铜加P型ATP酶激动剂长春新碱 (0 5mg/L)孵育 ,差速离心分离肝细胞胞浆、溶酶体、线粒体和微粒体 ,在不同孵育条件下WD患者及对照组各亚细胞组分的铜含量分别对照分析。【结果】WD患者肝细胞各组分的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型ATP酶阻滞剂与激动剂对WD患者肝细胞微粒体、质膜铜转运的作用均出现异常。【结论】WD患者肝细胞亚组分的铜转运P型ATP酶的功能障碍 ,在W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对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60例HL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 64d及继续服药 1年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HA、LN、Ⅳ -C、PC -Ⅲ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TGF -β1 ,以动态观察驱铜治疗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驱铜治疗前后 64d内HA、LN、Ⅳ-C、PC -Ⅲ及TGF -β1 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5 5 0、0 .0 92、0 .15 7、0 .614及 0 .10 7。而经过驱铜治疗排铜效果满意出院后继续服药维持治疗 1年后HA、LN、Ⅳ -C、PC -Ⅲ及TGF -β1 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 3 .5 7E -5、2 .46E -9、0 .0 13 3、4.83E -8及 1.5 7E -9。其中HA、LN、Ⅳ -C、PC -Ⅲ及TGF -β1 分别有 16、2 9、10、9及 18例由增高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长期驱铜治疗可使H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较纯西药相比疗效显著,特别是中西医结合、专病专方等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专病专方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等方面,简述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概况,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u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本病由于WD基因突变导致过量的铜在肝脏、脑、角膜等组织脏器中沉积,引起肝硬化、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临床表现[1-3]。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WD的发病率高于欧美人群[4,5]。因此,WD愈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Wilson首先报告青少年发病的假性硬化症,其病理特征是肝硬化伴发豆状核变性。命名为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又称肝豆状核变性(HLD)。 近代发现,HLD基因与酯酶D紧密连锁在13号染色体长臂远端(13q14·3)。1993年底,HLD基因分别被三个实验室克隆,编码一种铜转运ATP酶又称为ATP7B基因,该基因全长约80Kb,含22个  相似文献   

8.
比较青霉胺及锌剂治疗豆状核变性的疗效及对尿铜排泄的作用。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患者的24h尿铜排泄量,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结果:69例用青霉胺及锌剂孤HLD患者,青霉胺治疗组疗程为10.25±3.84有效率为94.2%。锌剂治疗程为3.62±0.94a,有效率为58.8%。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375.98±582.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05±444.11)μg/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血清铜蓝蛋白(CP)正常值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以CP≥200mg/L为正常值,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院的正常CP水平WD患者为CP正常组,选取同一时间入院的CP<200mg/L的W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指标、King评分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铜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CP正常组82例,对照组82例,CP正常组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肝硬化、腹水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TBA、ALT、AST、γ-GGT、血氨、D-二聚体、肝纤维化指标、King评分均较对照组高,ALB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P正常组血清CP、血清铜、铜氧化酶均较治疗前下降,44.83%的患者治疗后血清CP仍≥200mg/L,对照组中仅血清铜较治疗前下降。结论:血清CP正常的WD患者以肝型为主,年龄偏大,部分患者肝损害偏重,治疗后血清CP可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抗氧化剂VitC、VitE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实验免分成2组,每组12只,行双眼一5.0DPRK。一组术后左眼每日结膜下注射VitC0.1g,右眼为对照;另一组术后左眼每日结膜下注射VitE25mg,有眼为对照。于术后1、3、7、14天测定角膜组织超氧化物歧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谷肮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Ne,GSH—PX)的变化,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1、3天角膜SOD、GSH—Px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MD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局部应用抗氧化剂组其角膜SOD、GSH—PX活性高于单纯激光组(P<0.01),MDA水平低于单纯激光组(P<0.01)。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存在着氧自由基性的组织损伤破坏,局部应用VitC、VitE能降低角膜的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罗拉治疗躯体疾病及非躯体疾病性抑郁及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1例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评分>7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2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10分的患者,根据是否含有神经系统躯体疾病,分为躯体疾病组和非躯体疾病组;用帕罗西汀和小剂量罗拉治疗,于治疗后1、2、4、8周及3、6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以HAMD、HAMA、SDS、S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峰作用时间为第4、8周;治疗3月后临床效果在两组患者中均趋于平稳;治疗后的各观察时点,两组间的各种评分无明显差别;不良反应在治疗2周后逐渐减少。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罗拉对躯体及非躯体疾病性抑郁及焦虑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小剂量罗拉可明显增强帕罗西汀的治疗作用,而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纤溶药对家兔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制作家兔颅脑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及药物观察组,分别测定伤后不同时段各项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结果:给药组血浆D-二聚体从伤后6h以后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抗纤溶药,可改善因脑损伤而引发的纤溶亢进,达到治疗颅脑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疗效不佳时,加用硫酸镁治疗的作用。方法:10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镁组54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给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47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冻干丹参治疗。结果:给药2h内硫酸镁组心室率降止100次/min以下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在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可起到辅助和加强治疗效果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选德  关英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21-1122,1143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噻托溴胺治疗,观察组应用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COPD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介入性治疗及术前后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术前后服用达那唑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试验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6 例,对照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4 例。试验组囊肿内注入无水酒精术前后服用达那唑3 个月。对照组囊内单纯注入无水酒精。结果:穿刺术后追踪半年以上在试验组26 例中,21 例囊肿消失,4 例囊肿明显缩小,1 例囊肿复发。在对照组24 例中,9 例囊肿消失,8 例囊肿明显缩小,7 例囊肿复发。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囊内注射无水酒精术前后服用达那唑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比囊内单纯注入无水酒精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膀胱灌注对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膀胱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制作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于第8周行单次或连续(每周1次,共4次)膀胱灌注乌体林斯后,进行病理观察、测量膀胱总重量和检测血清IL-6的水平。结果:单次膀胱灌注乌体林斯的膀胱癌大鼠血清IL-6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连续4次膀胱灌注乌体林斯的膀胱癌大鼠血清IL-6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膀胱总重量小于对照组(P<0.01),表明膀胱肿瘤的生长被抑制。结论:经尿道膀胱灌注乌体林斯不但可引起局部免疫反应,还能调节外周血的免疫状态,可能起到抑制膀胱肿瘤的生长,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给药对卵巢上皮癌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均采用 CAP方案化疗 ,其中 A组环磷酰胺、阿霉素 (或吡喃阿霉素 )经静脉滴注 ,顺铂经腹腔灌注 ,B组则全部经静脉滴注。间隔 3~ 4周 ,共 6~ 8个疗程。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 89.47% ( CR65 .79% + PR2 3.69% )。腹水得到有效控制。B组总有效率 67.65 % ( 4 7.0 6% + 2 0 .5 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47.37%、44.1 2 % ,A组高于 B组 ,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顺铂腹腔灌注可减轻药物的副反应 ,提高有效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对提高 3年生存率的意义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组HbAlc达标率(29.63%)明显高于诺和灵N组(5.28%)。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N组。结论清晨口服长效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1次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