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转录因子是能与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0~5 000bp的顺式作用元件、沉默子或增强子结合并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效率的一组蛋白,并能将来自细胞表面的信息传递至核内基因。转录因子通常有几个功能域,可分为DNA结合域、转录调控域及自身活性调控域,DNA结合域可与特定的DNA序列(一般长8~20bp)相互作用,使转录因子与靶基因中特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合起来,进而转录调控域就可发挥其激活或抑制  相似文献   

2.
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是一组具有同源序列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调节多种细胞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EBPα基因突变如碱基替换、缺失、重复等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EBPζ,又称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3(GADD153)、DNA损伤诱导的转录因子3(DDTT3)、  相似文献   

3.
聚酰胺(polyamid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小分子,能以序列特异性与DNA小沟结合,从而干扰天然转录因子与特定DNA序列的结合,实现对特定基因表达的调控。此类小分子发展迅速,近年来与烷化剂连接而提出了基因沉默新途径,具有特异基因治疗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聚酰胺对特定基因转录抑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C/EBPα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的第一位成员,诱导着粒系的分化。近年已有报道表明C/EBP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以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C/EBPα活性的靶向调节可能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转录调控蛋白AP-1家族的主要成员NF-E2、c-jun和c-fos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探讨PNS在造血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途径,选用人粒系HL-60、红系K562、巨核系CHRF-288和Meg-01 4个细胞株作靶细胞,经PNS刺激处理后提取细胞核蛋白,分别用人抗NF-E2、c-jun和c-fos抗体与核蛋白作Western blot杂交试验,并用^32P标记的具有与NF-E2、c-jun和c-fos转录因子共同结合位点的AP-1双链寡核苷酸探针作电泳带移动阻滞试验(EMSA)。结果表明:①western blot显示PNS诱导HL-60,K562,CHRF-288和Meg-01 4株细胞的NF-E2和c-jun转录因子蛋白水平分别是未经处理细胞的1.5-2.5倍和2.0—3.0倍。诱导的c-fos蛋白在K562,CHRF-288和Meg-01 3株细胞分别提高2.0—3.0倍,但HL-60细胞的c-fos在PNS处理后无明显变化;②EMSA显示AP-1转录调控蛋白与DNA结合复合物的特异性条带,经PNS诱导后4株细胞的AP-1蛋白与DNA复合物条带密度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细胞。结论:PNS在造血细胞内对基因的转录调控涉及到AP-1家族转录因子成员NF—E2、c—jun和c—fos,通过诱导这些转录因子量的增加,与特异性DNA促进子结合的活性增高而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C/EBPα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的第一位成员,诱导着粒系的分化。近年已有报道表明 C/EBP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以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C/EBPα活性的靶向调节可能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A20是一种胞浆瞬时表达蛋白,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负反馈调节体内炎症反应。为了解A20基因表达调控炎症的特点,对其5′上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基因调控的相关因素。方法从Genebank获取A20基因及其上游序列,利用promter2.0、Transfac 6.0、motif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核转录因子的调控信息。结果结合多种软件分析,A20基因5′上游序列无典型的TATA盒和CAAT盒,且含有多个高度保守的核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3个与NF-kappa B结合的区域、4个与AP-1结合的区域、1个与HSF结合的位点、1个与Oct-1结合的位点等。结论 A20的表达调控受包括炎症重要核转录因子在内的多种核转录因子的共同调节,且核转录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郑业华  杨恬  杨珂  余瑾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74-6375,i005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C/EBP)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调控的作用。方法:①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胚胎表皮中C/EBP的表达情况;②通过调节培养的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在不同时间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EBPα和C/EBPβ的表达情况。结果:C/EBPα和C/EBPβ主要表达在胚胎期表皮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细胞的胞核内。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随分化进行表达增强。结论:说明C/EBP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调控。  相似文献   

9.
AP-1(activator protein-1)是一类重要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正常情况下活性很低或无活性,可被各种刺激如应激、辐射或感染等生理或病理信号激活,激活的AP-1与DNA序列结合,启动多种与细胞分裂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转录,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AP-1活性失调与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AP-1作为一种多效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抑制其活性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疾病干预治疗较为理想的靶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炎症反应中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的信号转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序列特异性二聚体结构的转录因子,是所有Rel家族DNA结合蛋白的总称,在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1] .NFκB转录复合体包括一系列由p50、p52、Rel A(p65)、Rel B和c-Rel等亚基构成的同型或异型二聚体,这些复合体结合到DNA的调控区域(称为κB位点)后,激活特异靶基因的表达活性[2].通常情况下,NF-κB存在于细胞浆中,并与其抑制蛋白(inhibitory-κB,I-κB)家族相结合,后者遮蔽了NF-κB的细胞核定位信号位点,并阻止了细胞核摄取NF-κB.  相似文献   

11.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s)是一转录因子家族,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控制、代谢、造血、脂肪形成、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及多种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C/EBPα在早期髓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关键性角色,C/EBPβ能促使未成熟细胞向粒细胞分化,C/EBPε在后期粒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转录因子C/EBPs家族在髓系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炎症反应中真核细胞转录因子—кB的信号转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真核细胞转录因子 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序列特异性二聚体结构的转录因子 ,是所有 Rel家族 DNA结合蛋白的总称 ,在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 〔1〕。NFκB转录复合体包括一系列由 p5 0、p5 2、Rel A(p6 5 )、Rel B和 c Rel等亚基构成的同型或异型二聚体 ,这些复合体结合到 DNA的调控区域 (称为κB位点 )后 ,激活特异靶基因的表达活性〔2〕。通常情况下 ,NFκB存在于细胞浆中 ,并与其抑制蛋白 (inhibitoryκB,IκB)家族相结合 ,后者遮蔽了 NFκB的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α(C/EBPα)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联合测序的方法检测48例AML患骨髓标本,11名正常体检的外周血标本C/EBPα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经PCR-SSCP检测,48例AML患巾有5例(10.4%)存在突变经测序证实有4种重复,1种缺失,均为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C/EBPα基因在少数AML患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突变,其变异可能与某些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及其编码融合蛋白CBFβ/SMHHC致白血病的机制。方法用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用pM—CSFR—luc作为报告质粒进行转录分析。用亚细胞蛋白组分Westernb1ot和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基因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26例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患中发现2种类型转录本,以A型为主(26例中24例,92%),其次为D型(8%)。CBFβ/SMHHC融合蛋白在CBF对M—CSFR启动子转录激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且与CBFB/SMHHC水平呈正相关;CBFα亚单位(AML1)为核蛋白,CBFB/SMHHC融合蛋白与CBFβ亚单位一样为胞浆蛋白,CBFβ与AML1共表达时,大部分CBFβ仍定位于胞浆,少部分进入胞核,CBFβ/SMHHC与AML1共表达时,CBFB/SMHHC则均进入胞核。结论①我国患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分布与国外献报道基本一致;②CBFβ/SMHHC显性负抑制CBF对其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活性机制之一是与野生型CBFβ竞争性结合AML1。  相似文献   

15.
林春丽  林瑶光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713-2715
缺氧诱导因子-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最先由Semenza等于1992年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由HIF—1α和HIF-1β各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HIF—1α水平主要依赖于细胞间的氧供,决定了HIF-1的活性,它通过与靶基因特定序列DNA结合而调控他们的转录。这些基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在肿瘤的发病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因为它能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伴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然而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基因的活化和表达均受到核因子κB调控。观察脂质体介导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肝部核因子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3个半月龄,体质量300~400g。引物和寡聚脱氧核苷酸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和全硫代修饰。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实验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开腹翻动胰腺,未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余大鼠以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分别于建模后1h静脉注射裸寡聚脱氧核苷酸、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和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核因子κB的活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①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血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于假手术组。②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结果显示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核因子κB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与假手术组比较活性依然较高(P<0.05)。③核因子κB特异性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非特异性SP1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mRNA的表达均下降,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mRNA、白细胞介素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肝组织核因子κB活化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可特异性抑制肝核因子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7.
刘建湘  杜靖远  杨述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62-65,I0004
目的:探讨用基因调控的方法抑制软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可行性,为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生成治疗骨关节炎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根据基因调控和基因诱捕理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人工合成大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能够与核因子κB序列识别和结合并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异性序列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同时合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不能够与核因子κB识别和结合的非特异性序列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将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及1,2,4,8,10μm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转染入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及降解情况,应用一氧化氯检测试剂盒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观察其对白细胞介素1诱导的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转录的影响。 结果:①双链寡核苷酸转染软骨细胞的观察结果: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及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能转染入软骨细胞胞核并能维持一定时间(48h左右降解)。②一氧化氮的检测结果: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的软骨细胞分泌量为100作对照,在未受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的情况下,软骨细胞分泌少量的一氧化氮(13.6±5.4);以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软骨细胞后,转染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为1μm,2μm时,软骨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而在达到4μm时,一氧化氯分泌量差异即具有显著性(63.8±13.3,P〈0.01):此后,随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浓度增加,软骨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的含量逐渐减少(寡核苷酸浓度为8μm和10μm时);而在转染10μm的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后,软骨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量并未减少。③诱生型一氧化?  相似文献   

18.
转录因子GATA的发现及其在造血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与「T/A(GATA)A/G」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均称为GATA转录因子或GATA结合蛋白。其具有锌指结构,并且与造血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9.
缺氧诱导因子-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最先由Semenza等于1992年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由HIF—1α和HIF—1β各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HIF—1α水平主要依赖于细胞间的氧供,决定了HIF—1的活性,它通过与靶基因特定序列DNA结合而调控他们的转录。这些基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在肿瘤的发病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因为它能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8-01期间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1-01/2008-01期间与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调控因子相关的44篇文章显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网络,其中特异分子和各种转录因子的最终表达量是决定胚胎干细胞是否分化的关键因素。当各种因子分泌量达到相互平衡状态时,胚胎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但是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的表达量发生改变时,就会促使胚胎干细胞向某一特定方向分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八聚体结合蛋白4、Nanog、SOX基因、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几条既平行又相互交错的通路所决定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