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阔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该皮瓣质地柔软、制取操作便捷,较适合口腔颌面中小型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可根据缺损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颈阔肌皮瓣。由于颈阔肌皮瓣成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低以及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其仍然是口腔颌面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解剖基础和颌面部肿瘤术后洞穿缺损胸大肌皮瓣同期修复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颌面部恶性肿瘤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全部采用胸大肌皮瓣对肿瘤根治性切除后颌面洞穿性缺损进行同期整复,皮瓣最小7cm×8cm,最大13cm×7.5cm。结果:8例术后皮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1年,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颌面形态满意。结论:胸大肌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同期修复颌面洞穿缺损。  相似文献   

3.
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缺损郑伟,黄镇西,郑定国,蔡红端,何宗德近年来口腔颌面部大型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立即修复日益受到重视,除各种皮瓣、游离组织瓣外,带蒂复合组织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也越来越显示其优点,尤其是胸大肌肌皮瓣更具有一定的优...  相似文献   

4.
多种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2种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口腔颌面部大、中型组织缺损的患者,立即用带蒂肌皮瓣和游离组织瓣进行舌、口底、面颊部、腮腺区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4块带蒂肌皮瓣成功率为96.3%(52/54),使用最多的是胸大肌皮瓣;17块游离组织瓣成功率为88.3%(15/17),使用最多的是前臂游离皮瓣。所用各类组织瓣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用组织瓣立即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可及时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种邻近带蒂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术中组织缺损较大同时应用 2~ 3个邻近带蒂肌皮瓣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对临床上 6 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 ,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颈阔肌皮瓣、鼻唇沟瓣及皮下蒂肌皮瓣等修复 ,上述皮瓣有单独应用 ,亦有 2~ 3个同时应用。结果 上述肌皮瓣转移成活良好 ,对术后的放射治疗不会造成影响。结论 多种邻近带蒂肌皮瓣只要设计合理便会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对组织缺损较大的患者应用 2~ 3种邻近皮瓣同时修复同样会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2010—2015年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出现与胸大肌肌皮瓣有关的并发症(20.51%),其中感染14例(17.65%),皮瓣不同程度坏死9例(11.54%),形成瘘管6例(7.69%)。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糖尿病、高血压)、皮瓣损伤、引流不畅有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8年4月~2004年9月采用胸大肌皮瓣即刻修复1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获得较满意的外观及功能。2例发生皮瓣部分和全部坏死。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能够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缺损,手术效果明显,术前充分准备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各种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使病人早期恢复外形和功能,也相应地扩大了肿瘤原发灶的切除范围,从而减少了肿瘤局部的复发率。近年来,文献有较多的报道。本文报告自1983年以来我科对各种肌皮瓣和肌瓣58例的临床应用并对重建后外形和功能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附22例报告)汤建平杭顺初自1985年以来,我科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2例,肌皮瓣19例,肌瓣3例,术后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9~6...  相似文献   

11.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远期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术中血管套接法优于缝合法,应尽量多吻合静脉,该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提高其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2001—2011年(10年)期间,我院行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共计183例,其中前臂皮瓣91例,腓骨复合组织瓣78例,股前外侧皮瓣14例,用于修复舌、颊、腭、口底、上颌骨、下颌骨等部位缺损,回顾性分析其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79块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为97.8%,失败率为2.2%。其中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6.7%,腓骨复合组织瓣为98.7%,股前外侧皮瓣为100%。结论 :前臂皮瓣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只有在大范围缺损时使用,对于上、下颌骨缺损均可采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术后1周内监测皮瓣,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手术探查处理,是保证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6例,年龄35~80岁;男性18例,女性8例;恶性肿瘤21例,均排除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3例,外伤致软组织缺损2例;均用颏下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3.5 cm×8.0 cm)~(4.0 cm×10.0 cm)。结果:25例皮瓣一期愈合,有1例皮瓣创口裂开,延期愈合。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诊4~20个月,皮瓣在术后2~3个月有10%~15%的缩小。结论:颏下皮瓣制备简单、安全,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大面积缺损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介绍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05—2009年40例晚期口腔癌患者根治术后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内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用胸大肌肌皮瓣关闭口内创面;39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成活,远端皮肤坏死;术后外形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组织量大,血运丰富,是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复杂缺损20例,记录皮瓣的类型与面积,供区、受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未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舌癌2例、下颌牙龈癌2例及颊癌3例,进行常规联合根治术,同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结果:7例中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1例肌皮瓣全部坏死,换药后痊愈。结论: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优越性,改良术式更有益于美观。血管变异是导致胸大肌肌皮瓣坏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加强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科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正向着循证医学的理念发展,如何利用我国口腔颌面肿瘤丰富的临床资料进行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为标准的临床科研,提供评价临床疗效的可靠方法,是我国口腔颌面肿瘤临床医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就我国口腔颌面肿瘤临床科研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希望推动循证医学方法在口腔颌面肿瘤临床研究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确诊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02—2012-0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之比为2.4∶1,可发生于颈部及颌下区、牙龈、腭部、腮腺、颊部及舌根部等。病理类型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临床及病理首诊确诊率均偏低。结论: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但对取检标本及病理诊断均有较高要求,有些不典型病例需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脉管瘤的疗效。方法:将8.0mg平阳霉素、5.0mL2%利多卡因、5.0mg地塞米松制成6.0mL的混合药液,根据瘤体大小每次注射0.5~6.0mL,7~14d注射1次,一般注射2~5次。结果:56例患者(64个瘤体)治疗完成后经6~24个月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7.5%,好转率10.7%,有效率为98.2%。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