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对咀嚼肌肌电活性的初期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例使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分别在戴用前和戴用1周后利用Bio-EMGⅢ肌电图仪记录在息止位、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束、咬肌的表面肌电图,对比分析左、右侧同名肌肉的不对称指数,以及颞肌前束/咬肌的活动指数在戴用前后的变化。结果: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后在息止位和最大紧咬位:1)各组肌肉肌电幅值均未见明显变化;2)各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均未见明显变化;3)颞肌前束/咬肌的活动指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OSAHS患者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1周后出现了颞肌前束相对咬肌肌电活动强度增加的变化,应对其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中重度OSA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中重度OSAHS患者,男19例,女1例,平均年龄54±12岁,采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观察时间半年,分别做治疗前后上气道测量、多导睡眠监测及Epworth评估。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后头颅侧位片显示H-MP由19.2±5.17mm降为15.25±6.20mm,P<0.05,H-C3由39.40±4.18mm增加为41.80±4.30mm,P<0.05;UPW-PNS、SPP-SPPW、Mc1-Mc2、U-MPW及PAS均增加,P<0.05;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性醒觉指数(RAI)、呼吸暂停平均时间MAT及呼吸暂停最长时间LAT;都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及睡眠效率显著增加,P<0.05;Epworth测量表示治疗前平均16±5分。治疗后7±4分,P<0.05。结论下颌前移矫治器能够有效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在临床上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疾病,其发病率高且具有潜在致死危险。近年来该疾病日益受到重视,在众多治疗方法中,下颌前移矫治器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因其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等独特的优点,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本文就下颌前移矫治器分类、作用机制、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对比、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人群患病率约2%~4%,其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使口鼻无气流通过,有效呼吸障碍,出现间断的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等,被认为是高血压、心绞痛、脑血管栓塞和夜间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外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外科手术、戴口腔矫治器等手段.而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具有易制作、戴用后易适应及效果较好等优点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普遍青睐.本文主要介绍了OSAHS的病因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下颌前移式矫治器在治疗OSAHS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间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主要包括肥胖、神经肌肉、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于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和位点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如X线头影测量、多层螺旋CT成像等。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建立上气道的三维结构,可以精确显示上气道的细微变化。下颌前伸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通过前移下颌而使上气道特别是口咽部间隙增宽。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使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时上气道形状变化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周薇娜  殷新民 《口腔医学》2008,28(3):139-141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并比较其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30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和30名正常人于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时的咬合接触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在牙尖交错位可出现力中心较大的偏移、两侧接触点不平衡、两侧力不对称、弹响侧接触点数目多于非弹响侧;在后退接触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双侧接触点数目有显著差异,单侧接触者显著增多。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咬合接触情况与正常人有显著的差异,提示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UPPP+颏前徙术和UPPP+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前移术+颏前徙术两种术式对OSAHS伴小颌畸形患者骨组织移动距离与上气道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OSAHS伴小颌畸形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15例行UPPP+颏前徙术的OSAHS患者,B组为7例UPPP+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前移术+颏前徙术的OSAHS患者,通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判断下颌正中前移的方法。方法48例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器治疗,采用双侧后牙前移相同距离及前移前后上下前牙区中线不变的方法来判断下颌正中前移后,摄双侧颞下颌关节薛氏位X线片检查髁突前移情况。结果2例双侧髁突前移距离不同,其余46例相同。结论下颌前移前后,上下前牙区中线一致及双侧后牙前移距离相同,并不表示髁突前移距离亦相同,但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拒绝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或不耐受CPAP治疗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采用2种下颌前移器分别干预治疗6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22例男性重度OSAHS患者,分别辅以2种下颌前移器(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s, MADs)干预治疗(拉杆式和可控式),试验周期为14周,每种戴用6周,间隔停用2周,分析2种下颌前移器干预前与戴用6周的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指标间差异,同时进行问卷调查(Epworth嗜睡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并评估下颌前移器的固位性、不良反应及主观症状等参数。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治疗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48.16±13.99次/h)相比,拉杆式前移器组AHI(19.16±2.74次/h)、可控式前移器组AHI(18.93±2.57次/h)均较干预前下降>50%。其余指标表明,2种前移器均具有显著疗效(P<0.01),SCL-90各项因子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依从性的固位情况和咬合舒适性指标,2组之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2种下颌前移器不仅客观疗效明显,同时有助患者身心健康。在依从性方面,可控式前移器具有明显优势,但长期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d 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在治疗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中的应用。方法:9例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前术后行头颅侧位测量和多导睡眠监测仪测试。结果:9例牵引完成后所有患者后气道间隙(posterior airway space,PAS)值扩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指数下降,血氧饱和度增加,OSAHS症状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DO技术在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的小下颌畸形伴OSAHS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腭咽成形术(UPPP)后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辅以下颌前移器治疗,探讨UPPP手术后口腔矫治器前移下颌辅助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10例OSAHS患者接受UPPP手术后,辅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所有患者在戴用矫治器后1个月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按标准头颅定位片拍摄方法分别拍摄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作者应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 2001)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头影测量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各个测量项目的差值分别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戴用矫治器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颅中窝和上颌骨后部的相对位置(MCF)有显著改变(P<0.05),而舌骨的上、下位置(∠C3-Rgn-H)以及前颌间高度(Ant In Mx.Ht)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各个测量项目的差值分别与AHI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I值的变化与前颌间高度(Ant In Mx.Ht)以及正中矢状面上舌面积和颌间面积的比例(T/In Mx.Area)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经UPPP手术后戴用口腔矫治器的患者,其下颌前移的作用机制主要不是发生在口咽腔,而是由于下颌骨本身的位置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效应,从而导致AHI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面部不对称畸形的特点及其与盘前移位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磁共振确诊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10~20岁青少年单侧盘前移位连续病例,进行X线头颅定位正位片检查并测量,采用SPSS 18.0软件包,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左侧移位组和右侧移位组下颌骨(颏部、下颌角、髁突)、上颌骨(前鼻棘、颧牙槽嵴)和牙列(上、下牙列中点)不对称的特点。结果:105例10~20岁(平均16.76岁)青少年单侧盘前移位患者中,下颌偏斜患者67例(63.81%)。单侧盘前移位患者移位侧下颌骨垂直向高度不足,下颌角离散度增大,颏中线和上、下颌牙列中线向移位侧偏斜(P<0.05)。左侧盘前移位患者上颌骨未见显著不对称(P>0.05),右侧盘前移位患者上颌骨显著不对称(P<0.05)。结论:青少年单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面部不对称,且与单侧盘前移位患病侧紧密相关。面部不对称以下颌骨最为明显,表现为颏部偏向移位侧,以及下颌骨整体向移位侧旋转;上颌骨则表现出移位侧垂直向发育受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下颌功能性移位(Mandibular functional shift MFS)在前牙反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测量60例前牙反患者的AOBO值、切牙代偿度及前牙反覆度,绘制散点图,测量22例伴有MFS患者的下颌前移量。结果 出现MFS的患者群其AOBO值范围明显小于未出现MFS的人群。随着AOBO的增大、切牙代偿度也随之增大,在近似条件下,有MFS的患者群反覆明显大于无移位的患者群,下颌前移量一般不超过2mm。结论 患者是否出现MFS同AOBO值、切牙代偿度、前牙反覆程度密切相关。下颌前移量通常较小,对诊断影响有限,MFS的存在不能用于判定治疗难度,但可用于对治疗结果的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下颌前移矫治器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一类口腔矫治器,具有便捷、舒适及廉价等优势,其结构特点也多种多样。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疗效评价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下颌前移矫治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软或硬塑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OA)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分析。方法 使用软或硬塑下颌前移OA治疗OSAS患者20例,3个月后复查主观症状及多导睡眠图(PSG)。结果 软、硬塑下颌前移OA以及合并统计患者的耐受率分别为83%、75%、78%,鼾声、睡眠憋醒、白日嗜睡等症状改善或消失,PSG五项监测指标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软或硬塑下颌前移OA是治疗OSAS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对15例Ⅱ类错骀畸形患者采用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1)下颌骨综合长度平均增加2.23mm,B-FHPL距平均增大1.68mm,Ar-FHPL距减小0.83mm。(2)后下面高(PFH)、前下面高(AFH)分别增大2.54mm和3.10mm,而MP-SN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3)下颌磨牙近中-FHPL距、下切牙-FHPL距分别增大了2.60mm和2.75mm,下切牙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大了6.93°;下颌磨牙点一下颌平面距平均增大了2.92mm。结论固定式下颌前移矫治器使上下牙弓的Ⅱ类关系得到了矫正,其主要机理是下颌切牙产生一定程度的唇向倾斜和下颌牙弓的近中移动;治疗期间下颌骨虽然在水平方向显示有一定量的前移和生长,但其中下颌位置的前移量占了约一半(B点前移1.68mm,Ar点同时前移0.83mm)。下颌位置前移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提示有必要做一定程度的矫枉过正,下切牙唇倾的稳定性也有待观察。但对于因患者配合不佳或其他原因导致疗程延长、疗效不佳的病例,下颌固定式前移矫治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代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再定位咬合板治疗,18名弹响患者中13名(72.22%)弹响完全消失,10名疼痛患者中8名(80.00%)疼痛消失,14名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中10名(71.43%)转为正常。26名患者认为治疗有效(92.86%)。结论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用于提高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对11例男性OSAHS患者先后夜间戴用"经验式"口腔矫治器(凭经验确定下颌前伸量)和"测定式"口腔矫治器(由CAMRS确定下颌前伸量)治疗各1个月,分析比较2种口腔矫治器的主、客观疗效及下颌前伸量,以检验CAMRS的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2种方法确定的平均下颌前伸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CAMRS测定的最适下颌前伸量个体间变异大,变异范围为最大前伸量的33%~100%。"测定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疗效优于"经验式"口腔矫治器(P<0.01)。结论: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能够为OSAHS患者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时提供个体化的最适下颌前伸位,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下颌前移矫治器(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 MAD)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对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重度OSAHS合并一级高血压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54±12)岁,使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半年。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气道测量、Epworth评估、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血压测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1、AngⅡ含量。结果 血浆ET-1、AngⅡ含量治疗后分别为(57.76±9.36)pk/ml、(85.29±13.52)pk/ml,较治疗前的(63.90±11.07)pk/ml、(94.26±16.38)pk/ml显著降低(P <0.05);收缩压治疗后为(120±8.95)mmHg,较治疗前的(135.25±15.98)mmHg显著下降(P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配合正畸治疗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方法:9例双侧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一期通过关节成形术解除关节强直,完成正畸治疗后,二期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矫治小下颌畸形伴OSAHS,随访8~36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张口度由术前3.1mm提高到术后36.5 mm,小下颌畸形得到有效治疗,OSAHS得到同期治愈.结论:联合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并配合正畸治疗,是矫治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