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牙槽嵴裂植骨术中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能否提高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植骨术后效果。方法对63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共72侧裂隙以自体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术,术中同时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至少3个月时按照Bergland标准评价其上颌前部咬合片,统计临床成功型所占的比例,并与按相同手术方法植骨但未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植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的临床成功率为75%,高于对照组(51%)。其中单侧牙槽嵴裂组53侧裂隙的成功率为81%,高于对照组(56%);双侧牙槽嵴裂组19侧裂隙的临床成功率为58%,与对照组(4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牙槽嵴裂植骨术中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组牙槽嵴裂植骨术后牙槽嵴高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不同年龄阶段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术后植入骨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牙槽嵴裂患者裂隙侧尖牙萌出情况,将其分为A、B两组,通过牙槽嵴裂植骨术后临床随访和拍摄X线,追踪观察植骨区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尖牙萌出前植骨优于尖牙萌出后植骨,术后正畸可增高牙槽嵴的高度。结论:牙萌出可增高牙槽嵴裂患者植骨术后牙槽嵴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 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 ± 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 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 ± 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 ± 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合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 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及口鼻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嵴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22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术前及术后6个月以上的完整资料。探讨植骨区X线影像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类型等的关系。结果:植入骨成活率95.8%,临床成功率为91.7%;(2)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相对较低;(3)本组病例均采用小切口,以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切取髂骨骨松质,局部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结论:以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通过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是进行牙槽嵴裂植骨的一种良好方法。(2)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的严密缝合是保证牙槽嵴裂植骨成功的关键;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是否的重要因素;(3)牙槽嵴裂的植骨效果与手术年龄、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9~12岁单侧牙槽嵴裂具恒牙阻萌者,自体髂骨松质骨在口腔修复膜作用下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例牙槽嵴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同期口腔修复膜覆盖修复,术后给予临床效果评价及分别于第1周、1月、3月、6月进行x线检查。结果:7例正常愈合,2例术后1周出现牙龈缘局部裂开,1周后黏膜自愈;随访6~12月,植骨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髂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方法简便、成骨快、效率高,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牙槽突裂牙颌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与正畸科医师共同会诊,记录129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牙位,咬合关系,有无多生牙、畸形牙、残根残冠,尖牙的萌出情况,牙弓形态,裂隙的宽窄等),分析影像学资料及牙颌模型,制定手术或手术前治疗计划。结果:可按期植骨组为45例(34.9%),延期植骨组为84例(65.1%)。在延期植骨组中,51例患者(39.5%)需要术前正畸,44例患者(34.1%)需要术前拔牙,11例患者(8.5%)需要术前修复较大的腭部穿孔。按期植骨组中: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alveolus,UCLA)最多,其次为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BCLP),然后是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而需要术前正畸干预的延期植骨组中,患者数量比较BCLP>UCLP>UCLA;需要拔牙的延期植骨患者数量UCLP>BCLP>UCLA;需要修复硬腭前部瘘口的患者数量BCLP>UCLP。结论:除年龄因素外,牙槽突裂患者的牙颌特性对手术的成功率有重大影响,也应作为选择治疗时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03-2007年收治的21例牙槽嵴裂患者,采用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拍摄X线片,分析患者年龄、裂隙类型、手术方法以及植骨来源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手术成功率为95.24%.临床成功率为90.48%;②植骨效果与植骨年龄有关;③单侧牙槽嵴裂手术成功率优于双侧牙槽嵴裂.结论:①手术年龄以9~11岁尖牙萌出前较为合适,年龄越小,植骨成功的可能性越大;②髂骨是良好的供骨源;③良好的植骨床形成、创口的无张力严密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唇腭裂齿槽嵴裂的修复现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齿槽嵴裂的修复 ,植骨术已逐渐被接受且应用于临床。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现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牙周手术及种植术中 ,并已被证实可以促进牙槽骨的修复及再生。本研究将植骨术及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联合应用对单侧唇腭裂齿槽嵴裂进行修复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 996~ 1 999年共有 9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我科行单侧齿槽嵴裂植骨术 ,其中男 4例 ,女 5例 ,年龄范围 6~ 2 4岁 ,平均年龄 1 5.7岁 ;左侧 7例 ,右侧 2例。所有病人术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争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牙槽突裂二期植骨术的目的是稳定上颌牙弓,对裂隙区邻牙提供骨支持和诱导尖牙的萌出等,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裂隙部位的植骨量影响正畸治疗中邻近牙齿的萌出、移动和牙槽嵴突度、形态的重塑以及后续治疗计划的制定。影像学检查观察植骨区骨质情况,是评价唇腭裂牙槽突植骨疗效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笔者就牙槽突植骨区骨质情况影像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 8岁以上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可行性及植骨效果。方法 对 15例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植骨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延长 5 2分钟 ,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患者术后恢复好 ,无创口感染和植入骨暴露 ,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 83.3% ,其中以 8~ 11岁组的成功率最高 (93.8% )。结论 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的同期腭裂修复和齿槽嵴裂植骨是安全和可行的 ;对于 8岁以上的腭裂未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均应同期完成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 ;双侧齿槽嵴裂同期植骨的最佳手术时间与二期植骨相同 ,为尖牙萌出前 ,年龄在 8~ 11岁之间。  相似文献   

12.
唇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其国内的发病率约为0.82‰~1.6‰。由于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的影响,常形成牙颌面畸形。据唇腭裂术后统计,其错殆畸形的患病率为97%。随着对唇腭裂先天畸形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唇腭裂的治疗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共同合作的综合序列治疗,大大提高了对唇腭裂患者形态和功能的治疗效果。而序列治疗中,牙槽突裂植骨和正畸治疗对于唇腭裂患者的功能和美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牙槽突裂植骨术与上颌尖牙或侧切牙的萌出、上颌骨扩  相似文献   

13.
牙槽突裂是位于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处的骨缺损,常发生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由于先天性裂隙、早期手术治疗所致瘢痕挛缩及唇肌压迫等原因,患者多并发严重的上颌骨横向发育障碍。牙槽突植骨术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是修补上颌骨裂隙和矫正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众多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正畸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牙槽突植骨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效果密不可分,同时,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对牙槽突植骨术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就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与正畸治疗时机对牙槽突植骨术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唇腭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实验研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影响牙槽嵴裂植骨术疗效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牙槽嵴裂是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的畸形。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牙槽嵴裂的治疗也得以不断改进 ,首先对牙槽嵴裂进行骨移植修复的是Eiselsherg(190 1)、Lexer(190 8)和Drachter(1914 ) ,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骨移植术才被广泛接受并开始临床应用。它现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牙槽嵴裂骨移植术来说 ,植入骨是否吸收是评价手术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不少患者术后无不适症状 ,但在复查时发现植入骨已有部分甚至全部吸收 ,给其后的序列治疗带来困难。导致骨吸收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明确 ,本文对文献中涉及的有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单侧唇裂结合单纯牙槽突裂二期牙槽植骨与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的长期疗效.方法40例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19男,21女),手术进行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3.8岁,年龄范围8至33岁.根据牙槽植骨手术时裂隙尖牙萌出与否将患者分为尖牙萌出组和尖牙未萌出组尖牙萌出组24例;尖牙未萌出组16例.骨瓣材料采用髂骨松质骨.术前及术后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术后观察期为1至8年,平均2.4年.以Bergland标准评价裂隙部位的牙槽骨高度.结果尖牙萌出组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96%;尖牙未萌出组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94%.两组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二期牙槽植骨的疗效很好,尖牙萌出与否不是影响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牙槽突植骨临床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CT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后牙槽骨三维结构,以确保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正畸 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患者7名,病人的唇腭类型 分别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6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1人,牙槽突裂隙为8侧。病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 年龄范围 11岁至 26岁。CT扫描平面与 面平行,从眶下缘至牙冠的根 1/3,每 2毫米扫一层并进行三维 重建。结果CT可以真正反映唇腭裂牙槽突植骨部位的三维结构,能够发现唇腭侧存在的骨骼缺陷,有 利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唇腭裂牙槽突植骨后,正畸治疗前采用CT这一先进手段进行 裂隙部位牙槽骨高度的三维评价,对于牙槽突植骨后正畸治疗及唇腭裂序列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牙槽突植骨的评价进入了三维时代。  相似文献   

17.
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唇裂鼻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有效方法及牙槽嵴裂植骨同期手术的效果。方法:通过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13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13例创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2~38月,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同时矫治了鼻底畸形和牙槽嵴裂。结论:该术式对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烤瓷冠桥对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正畸治疗后,前段牙弓的修复性保持效果;方法:9例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正畸治疗后,矫治器拆除时即刻行前牙烤瓷固定桥修复,对保持效果观察1-2年;结果:全部病例正畸治疗后的修复效果良好,正畸效果稳定;结论: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正畸治疗后即刻行烤瓷桥修复,能达到牙列美观、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X线片与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评价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疗效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 9例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8例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 1例 ) ,牙槽突裂隙为 10侧。年龄范围 12~ 2 6岁 ,平均年龄 15 5岁。患者首先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 ,经Bergland分级标准确定为 :Ⅰ型 :2侧 ;Ⅱ型 :2侧 ;Ⅲ型 :5侧 ;Ⅳ型 :1侧。在上颌前部咬合片拍摄后的 2个月内 ,进行上颌骨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上颌前部咬合片所示裂隙植骨区牙槽骨的高度被CT证实。CT检查发现有 2个裂隙植骨区存在唇、腭侧凹陷。结论 唇腭裂牙槽突植骨后 ,在正畸前仍然可以使用上颌前部咬合片进行牙槽突植骨疗效的评价。但同时应注意观察X线片植骨区牙槽骨的密度和临床检查 ,必要时应该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婴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颌骨矫治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唇裂修复的效果,在16例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器,关闭婴儿单侧唇腭裂的牙槽嵴裂隙,为唇鼻整形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器方法,个体化制作矫制器,用骨内针固定矫治器。用螺旋式加力法将错位的各骨段移位到较为理想的排列位置。结果:经过2~4周矫治后可使患侧鼻翼基底部升高,两侧牙槽嵴裂隙显著缩小。结论:对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颌骨裂隙的矫治,为初期的整形手术奠定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