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余偶记     
肠:古之肠,不等于今之兰尾炎也。考肠之名,首见于《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赐,不可治。”经文对肠症状无描写。《金匮要略》第十八云:“肠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脓,苡薏附子败酱散主之。”又云:“赐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  相似文献   

2.
诊余偶记     
一、紧脉:《伤寒论》“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魏荔彤注:“伤寒中风同一浮脉,而彼为浮缓此为浮紧,阳邪舒散故缓,阴邪劲急故紧。同为在表之浮,而一缓一紧,风寒逈异矣。”按《伤寒论》中紧脉乃与缓脉相对,紧之形态论中未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曰:“腹痛脉弦而紧。”曰:“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曰:“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相似文献   

3.
诊余笔录     
清胃润燥起阳痿患者:游××,男,23岁,工人。新婚八月,阳痿不举,于1971年4月20日,经友人介绍前来就诊。诊治经过:患者体格壮实,精神充沛,面色红润,无阳衰病貌。询述高温作业两年,原先阴举如常,近一年来逐渐不举而成阳痿。服过参、茸、狗肾壮阳起痿无效。大便干结2—3日一次,小便黄  相似文献   

4.
诊余随笔     
1.识古人立方之意,不必一成不变。古人立方,亦有杂凑之师,未可尽以为法,此前人已先我而言之。兹录一二,以见吾人既当善为继承而不可盲从。如尤在泾《金匮翼·头痛门》云:“东垣治头痛,大率皆以酒芩、洒连、酒柏加风剂,如消空膏、安神散、清上泻火汤之类,但杂用羌、防、升、柴、藁、蔓等药,殊欠纪律。”近代费伯雄《医方论》论五积散云:“药味繁多,通治五积,岂有一人之身五积咸备而尚能存活者乎?若其人只有一积,或多则二积,岂可以五积并治者治之乎?”又如论麻黄白术汤方云:“药须对症  相似文献   

5.
诊余随笔     
支气管喘息症,是一种顽固的毛病,针灸疗法,在气喘发作时施术,往往可取顿挫之效。聶台氏在‘星群月列’(1950年6期)上谈过这个问题,據云:‘用太乙神针温灸大椎、风门、肺俞、隔姜灸天突三十壮很有效。’至於药治方面,聶氏除了推许‘麻黄’外,特别提到久服‘六味地黄汤’的功效,服上60剂可以预防发作或延长发作间隔。江西中医药月刊54年6月号,刊载了徐辉光同志写的‘支气管喘息治疗问题’一文,文中说到‘固本培元’的方法对该病疗效非常好,并举出‘補天河车大造丸’一方。我个人认为此方确比‘六味地黄汤’補益之力更著,当然二方也各有其適应的范围,是不能忽略的。这里我顺便谈一下在54年9月间,治癒一个严重的喘息患者的经过。病者李寄萍、女性、26岁,據诉:五月以前时发咳嗽,之后才续发喘息,发作频繁且劇。每次发作都是因工作稍累或经风一吹,几声咳嗽过后,急劇的喘息就来了。发作时冷汗直流,气塞欲死,脉搏微弱,症候十分险恶,非注射强心剂不能暂时缓解(何种药剂不明)。曾以青微素、麻黄素及乙种维生素等治  相似文献   

6.
诊余漫谈     
头痛连脑虚在少阴患者吕××,女性,38岁,1982年4月1日门诊。自述六天前因引产不慎,致子宫穿孔大出血而动手术。3月30日起突感左耳上侧头痛连及后脑,掣痛难忍,影响睡眠。服止痛片,仅能缓解片刻。就诊时头痛,头晕,眼发黑,怕冷,苔白,脉细。考虑出血过多兼感外邪所致,用养血祛风法,拟四物汤加羌活、防风、白芷、蔓荆子、藁本,二剂。服药后头痛依然如故。又改投清上蠲痛汤加味,头痛丝毫未减。患者用毛巾裹头,形体畏  相似文献   

7.
诊余随笔     
一、抓主症为论治之首务抓住主症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主症,一般是指全身主要症状或持别严重的症状。然主症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病理变化可以变为兼症,原来的某些兼症成为主症,在整个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这种情况或许不止一次出现。因此笔者认为,通常所说  相似文献   

8.
诊余随笔     
一、芍药甘草汤治腹痛《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是一首柔肝缓急,治疗腹痛、手足拘挛疼痛的有名方剂,诚如《医学心悟》所云:“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有人认为该方是主治虚痛,如小建中汤重用芍药,治疗“虚劳里急……腹中痛……”;亦有人认为是治实痛,如《本经》称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名医别录》谓芍药能“通血脉、散瘀血”。实则张长沙用斯方治腹痛,虚实皆可,惟配伍不同耳。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芍、甘配饴糖、黄芪,是治虚痛者也;桂枝加大黄汤则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散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相似文献   

9.
诊余随笔     
1 久痢可敛书云:痢疾忌收敛。实则不尽然。解放前,故乡邻居邹某之女,盛夏患疫痢,注下赤白,黑急后重,日下十数次,因家境清寒,无力医治,致久延不愈。待至深秋,里急后重已除,大便脓血亦止,但漏下无度,仍夹白冻,腹无所苦,人瘦如柴,精神萎糜。某日,因口中乏味,值父母外出耕作,乃偷偷从泡菜坛中舀取一大碗酸水饮下,顿觉心中舒畅,而痢疾从此奇迹般的不治自愈。余曾治一久痢患者,泻泄无度,大便无热毒臭秽,腹不痛,无里急后重之苦,治以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与赤石脂禹余粮汤加味而愈。2 胸痹忌胶退休女教师杨某,住长沙市北区,患鼻咽癌经化疗后,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诊余随记     
一、眩晕与泽泻汤:眩晕主症为头目昏晕,轻者闭目憩坐,即可改善,重者视物旋转,如坐舟中,不能起床。《素问》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早就指出眩与肝病的关系。目为肝窍,而应风木,故肝阳上亢,阳化内风,肝阴不足,均可出现眩晕。朱丹溪鉴于眩晕与痰浊有关,故创“无痰则不作眩”之说。他如气血亏虚,肾伤精衰,亦可导致眩晕。在临床上痰浊引起眩晕者甚为多见,常以头目昏晕,视物旋转,甚则恶心呕吐,吐出痰涎,舌苔薄白或腻等症为临床特征。在病理上多由痰浊中阻,上逆而蒙蔽清阳所致,并常兼肝阳,表现为肝阳夹痰浊上扰之证。  相似文献   

11.
诊余漫话     
贵刊于1990年4期刊出《诊余漫话》后,给医护和患者不少启迪,今愿继续抛砖引玉,交流于同道,以供参考。一、董某某,青年司机。因阴囊及少腹阵发性抽掣疼痛半月而收住外科。消炎罔效,又无手术指征而约余会诊。观其阴囊,无红无肿;触按局部,无热无疼;问其病,入秋时有小腿抽筋,近一月阴囊抽掣牵及少腹作痛,傍晚加剧,平旦减轻。观其位,思其证,断言必有以凉水冲洗腿脚之习,患者称是。遂令戒寒凉,厚被褥,兼服金匮肾气丸,观察数日,病愈出院。患者常以凉水冲洗,可知寒湿从下而袭,邪入肝经,循经而上,绕阴器,抵少腹;又寒为阴邪,收引凝滞,故经脉滞涩不通而诸证毕露,取暖忌凉,犹薪火融冰,兼服温补之剂,经脉通利,诸证自痊。二,李某某,26岁。分娩后尿闭一周,治之未效,唯赖导尿管方解尿憋之苦,请余诊视。时值冬初,暖气未至,又无其它取暖设备,产房寒温可知。产程稍久,阴寒贼邪直中下窍,膀胱气化受阻,开合失调而呈尿闭。故令热敷、热熏阴部,兼服温阳、散寒、利尿之品,一剂通,二剂愈,诸证全失。三,高某,5岁。其祖母携诊代诉。小儿自幼  相似文献   

12.
诊余笔录     
一、治愈介顱(脑积水)案 [例一] 张汉艳,男,1岁,住大套公社,门诊号7778。初诊:1964年5月25日。患儿近一月来,前(患頁)逐渐隆起,呈水液样的膨隆,按之有波动,顱顶骨中间有1.5(米厘)宽的顱骨未合,离距甚显,头部青筋毕露。检查:营养尚可,神志正常,五官端正。症属介顱。乃先天不足,脑髓不充之故,拟用  相似文献   

13.
诊余随笔     
喻嘉言寓意草载治钱仲昭伤寒发斑危证谓:“方须宜小而服药则宜频,如饥人本欲得食,不得不渐渐与之,必一昼夜连进五七剂,为浸灌之法,庶几邪热以渐而解,元气以渐而生也。若小其剂,复旷其日,纵用药得当,亦无及矣。”张寿甫师其意倡为大剂多煎药汁分数次服下,实即小剂频进也。河北石家庄市治流行“乙型”脑炎亦用此法。盖热邪炽盛,势若燎原,若不频频服药,使药力相继,而从容周旋,药不胜病,于事无济。西法之用磺胺剂治传染病,亦必  相似文献   

14.
诊余随记     
治心悸当详察病因心主血脉,运行不息,节律自主,人不自觉其动。惟在病态之时,始感心悸或怔忡不宁。成人不时心悸,有的属于心律失常中的期前收缩,亦称“早搏”,临床颇为常见。病因多由劳倦体虚、外邪入侵,或情志失调。病机性质每多本虚标实,治疗重在辨证。凡初起不久即及时治疗,效果一般尚好。病经百日以外者,治疗效差。然能方证相合,善自调摄,亦有可望向愈者。盛夏炎暑,暑易伤气,暑常兼湿,湿易伤阳,阳气耗伤,心失所养,可致心悸。1981  相似文献   

15.
诊余漫录     
向任 《新中医》1991,23(7):15-16
  相似文献   

16.
诊余漫话     
临证时经常遇到一些并不引人注目但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生活琐事,在疾病治疗上往往举足轻重,医者对其若不能及时辨识,则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现举4则,以交流子同道。一、杜某,青年。住校就读,平日安然无恙,但回家次晨,颈项必痒,起丘疹,返校后其痒疹不药自退。如此反复已半年之久。1988年春求治于余,询之,起病始于暑季,其时迁住新居,宿卧新炕(土炕),潮湿甚重。遂令抛其枕,可愈。果如斯言。试想:被褥潮湿可晒,席毡潮湿可晾,枕中填塞谷瓤、乔麦皮之类,潮之,湿之,概不去晾晒,即使扫炕移枕于室外,也绝非晒意,况枕中墩厚,若晒干也非一日之功。故此,湿毒蓄积郁蒸,感之,秽浊湿毒中人肌肤而发痒疹。或问,他人何  相似文献   

17.
诊余抒怀     
医乃科学理至深,勤钻昔研术难精; 霜鬓未敢手失卷,白首还须当学生。二效圣仿贤克己短,勤求博采习众长, 医峰齐天难攀顶,晚年识成更须忙,  相似文献   

18.
诊余随笔     
(1)人参、五灵脂同用:《本草》言五灵脂恶人参,因之一般医家不敢同用.李中梓以为二者同用,功乃益显;李延昰《脉诀汇辨》载、中梓治张某之妻一案说:"食下辄噎,胸中隐痛,先与二陈加归尾、桃仁、郁金、五灵脂,症不衰,因思人参与五灵脂同剂,善于浚血,即以前剂入人参二钱,倍用五灵脂,再剂而血从大便出,十剂而噎止."笔者于瘕癖之病(肝脾肿大者),常二者同用,并未见任何不良反应.(2)石膏、附子同用:舒驰远认为《伤寒》六经可统百病,不拘何病,凡见少阳证即从少阳治,见阳明证即从阳明治,见二三经之证,即合二三经同治.据  相似文献   

19.
诊余心得     
舌脉是判断疾病虚实的关键有些医生不重视舌脉的诊察,忽视了舌脉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曾遇一病人患泄泻,日数次,伴腹胀、纳差、体倦,舌苔黄微腻,脉缓。前医用木香、黄连、蒲公英、厚朴、黄芩、甘草类,病人服后,不仅腹泻未止,反而觉腹胀加剧,食欲更差,遂求治于予。予诊其脉  相似文献   

20.
诊余谈助     
牛膝善治偏头痛、衄血牛膝为血分药、下行药。李时珍归纳其功用有二:“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牛膝又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二种,比较而言,前者偏于补肝肾,后者偏于活血祛瘀,人皆知之。余又用之治头痛,尤其偏左头痛、衄血,得效甚捷。凡头痛、衄血之属于风火上壅,气逆血逆者,作为主药,或主要配伍药。偏头痛尤其血管神经性头痛,其证多火、多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