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虹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5):2110-21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特需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需求按照舒适护理模式给予相应护理,同时随机选取240例在普通病房住院的接受传统护理的临床患者作为对照,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临床效果。结果对病房环境、睡眠安静、饮食、医护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和整体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普遍较满意,同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特需病房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小花  刘爽 《现代护理》2006,12(12):1173-1174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特需病房临终患者中的运用.方法 结合特需病房工作特点时27例临终患者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 临终患者疼痛症状有效缓解;平稳渡过心理反应期,接受死亡现实;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 舒适护理在特需病房临终患者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舒适度及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特需病房临终患者中的运用.方法结合特需病房工作特点时27例临终患者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临终患者疼痛症状有效缓解;平稳渡过心理反应期,接受死亡现实;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舒适护理在特需病房临终患者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舒适度及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4.
特需病房患者对护士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医学模式的转变,近年来特需医疗服务在我国应运而生。特需病房作为特需医疗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且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1] 。但管理理论尚不成熟。为了实现特需病房服务的优质化,尽可能地挖掘护理过程中的人性和情感智商,我们对特需病房的病人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满足病人的需要,更科学的管理。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为2 0 0 3年2~4月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病人10 0例,其中男6 1例,女39例,年龄14~8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7例,初中以上10例,初中以下3例,…  相似文献   

5.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 ,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 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从2 0 0 1年 1月起 ,我科把舒适护理的模式与手术室整体护理相结合 ,运用于手术病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随机抽取 2 5 0例病人 ,年龄13~ 83岁 ,其中妇科手术 10 5例 ,产科手术 110例 ,乳房手术 35例 ;行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76例 ,脊髓麻醉 14 4例 ,局部浸润麻醉 30例。1 2 方法。 (1)术前舒适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逐步提高[1],护理不再是被动、机械地完成医嘱,而是以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舒适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2]。为提高精神患者的舒适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将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精神患者康复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舒适护理的起源及发展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强调病房必须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环境清洁、安静,其理论形成了早期的舒适护理萌芽[3]。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1995年Kol…  相似文献   

7.
特需病房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需病房是本着全方位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按患者的不同需要设置的。其从患者的利益出发 ,让患者参与自身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实践 ,能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真正达到待患者如亲人的目的[1] 我科自 2 0 0 0年开展特需病房以来 ,收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实施方案1.1 更新护理观念澄清模糊认识 通过比较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理论知识和具体内容的不同 ,明确特需病房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框架 ,使大家从不认识 ,不理解到认识、理解的服务模式。开展整体护理开设特需病房是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炎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使肝炎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28例2~78岁住院治疗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并评价其结果.结果:128例肝炎住院治疗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治疗后随访满意度为96.7%.结论:舒适护理在肝炎患者住院治疗护理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癌症化疗患者舒适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0例患者进行“化疗前疏导、化疗中护理、化疗后观察与随访”的舒适护理与未经舒适护理的 5 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舒适护理组生活质量得分 (x±s) 47.64± 9.0 1,对照组得分 3 8.18± 11.0 2 ,P <0 .0 0 1。结论 舒适护理在癌症化疗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吴芳贤 《家庭护士》2008,6(3):253-253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帮助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根据这一模式,我院自2004年将舒适护理融入整体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始终,针对骨折病人在心理、体位、清洁、着衣、护理操作、疼痛、病房环境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让病人感觉舒适,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经2年对300例股骨颈骨折住院病人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护理是对临终患者实施的护理 ,目的是尽可能地减轻临终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悲痛 ,解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维护患者尊严 ,使患者安详、舒适地离开人世。 2 0 0 0年至2 0 0 1年我院对 3 0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中男 2 2例 ,女 8例 ,3 0~ 72岁。其中肝癌 16例 ,肺癌 6例 ,胃癌4例 ,胰腺癌 4例。入院至死亡为 6~67d。2 结 果本组 3 0例患者全部带着求生欲望与疾病抗争 ,在有限的生命岁月中 ,沐浴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气氛中 ,带着情和爱 ,安详、舒适、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经过精神支持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舒适护理用于手术患者的效果,对 200例 10 ~74岁手术病人在整体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 200例手术病人均有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术后 3d内随访,满意度为 98%。结论是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生命体征变化及焦虑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和术后1 d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呼吸频率、HR、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H HCRM”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7月至12月对526例特需病房的患者实行“3H HCRM”护理模式,通过调查对实施“3H HCRM”护理模式服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论: 在特需病房实施“3H HCRM”护理模式,不但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3H HCRM”护理模式运用于特需病房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和可行性,为舒适护理的全面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的舒适需求,对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通过舒适度自我评分表对2组患者的舒适度和住院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患者人院与出院时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房实施舒适护理可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及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关键词】舒适护理;可行性;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运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 30 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15 0例。观察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 ,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方法 ,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为术中制定舒适护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舒适护理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慧莲  何丽芳 《现代护理》2004,10(8):716-717
目的 研究舒适关怀在临终患者的应用。让临终患者舒适地、有庄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 ,并对家属提供心理、精神上的支持。方法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临终关怀的意识 ,制定舒适护理在临终关怀的服务宗旨 ,按临终护理的特点完善临终关怀的服务规程。从 2 0 0 0年起选择 6 2例肿瘤患者临终前 1~ 3个月实施此研究。结果  6 2例肿瘤患者临终前能减少疼痛 ,生存期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家属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小 ,真正让临终期的患者达到优死。结论 舒适护理在临终服务的应用是新型护理模式所必须的、是临终者和家属所期待的一种服务措施 ,舒适护理在临终关怀的应用是为不同需求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全方位地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同时也体现社会文明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全过程。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降低或缩短其不愉快的程度,达到最愉快的状态[1]。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强调研究结果应用于病人。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到整个护理程序中,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使病人满意,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早日康复。1临床资料本组56例病人,男38例,女18例;年龄7岁~62岁,平均35岁;其中肾挫伤32例,肾挫裂伤22例,肾碎裂伤2例,均保守治疗,效果满意。2护理2.1心理舒适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使得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19.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70,自引:1,他引:170  
洪琳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584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运用方式 ,以使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方法 :对 30 0例 3个月至 84岁手术病人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方式 ,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30 0例手术病人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 ,术后随访满意度为99 .8%。结论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全程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舒适护理模式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治疗的影响。方法对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照萧氏舒适护理模式护理,于患者出院前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舒适总体评分为(69.89±3.17)分,属中等舒适,其中生理维度舒适度较低为(1.91±0.24)分,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舒适程度较高分别为(3.21±0.47),(3.43±0.39)分。结论舒适护理能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心理不适,在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到较高舒适感,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生理舒适维度距离达到萧氏双C护理要求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