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前后训练与护理。方法 68例在关节镜下采用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ACL手术前后实施系统康复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19.54±3.84)个月。术后根据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90~98分,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可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关节镜下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ACL手术前后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股四头肌麻痹,过去多采用腘绳肌腱转移术替代股四头肌功能,如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均瘫痪者,用腹外斜肌移植替代瘫痪的股四头肌功能。我院自1981年3月至1983年2月,亦开展了20例这种手术,其中术后随访者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幼雪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42-234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护理。方法选取该室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患者30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拟定术后康复锻炼方案,术后观察伤口情况,检测体温变化,给予疼痛护理、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功能锻炼。结果经随访12~24个月,该组患者平均得分82.5分,术前44.0分,术后86.0分。结论对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应进行早期有效的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尤其是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护理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腰间突出症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出现腘绳肌紧张而无坐骨神经痛。作者通过CTM观察到坐骨神经痛的严重程度与神经根肿胀密切相关,但腘绳肌紧张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为研究腘绳肌紧张的发病机制,作者能过CTM对36例病人的马尾神经  相似文献   

5.
小儿麻痹后遗症致股四头肌、腘绳肌瘫连枷膝患者,由于缺乏邻近肌肉转移条件,治疗困难。我们从1985年5月起用良好的髂腰肌作动力腱,远隔移位替代股四头肌重建伸膝功能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手术适应症一.患侧下肢股四头肌瘫,腘绳肌、缝匠肌肌力在0~Ⅲ级,无邻近肌肉转移条件者。二.患侧髂腰肌肌力在Ⅳ级以上,臀肌、跟腱肌力最少在Ⅱ级(或可通过替代达到)。三.患侧下肢负重力线及双下肢长度基本正常(或可通过手术矫正)。手术方法一.硬膜外麻醉,术侧臀部垫高20度,取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侧屈髋肌放松及单腿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健侧屈髋肌放松及单腿负重训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起立-...  相似文献   

7.
舒敏锐 《江西医药》2010,45(3):218-220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08年10月,1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7例获得随访,时间半年到2年,所有膝关节不稳消失,Lachman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屈伸00~1200,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6分增加到95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多股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岁,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多股腘绳肌腱PCL重建术,采用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同定重建韧带.结果 手术14例,术后随诊11~34个月,平均22个月.Lvsholm评分由术前25.52~55.3分(平均32.96分)提高至72~97分(平均90.32分)(P(0.01).结论 关节镜下多股腘绳肌肌腱重建PCL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四股腘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与腓骨长肌转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骨长肌转位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股腘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法治疗。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 87.0%,P〈0.05)。结论四股腘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临床效果优于腓骨长肌转位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骨科自开展儿麻矫治手术以来,共收治100例儿麻后遗症患者,其中股四头肌瘫痪者占35%;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27岁。这些患者膝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屈曲、内旋、反屈、肌肉萎缩等畸形异常姿态,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施行2~3次手术才能改善功能状况。其中胭绳肌转位代股四头肌30例,缝匠肌前移代股四头肌5例。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77年6月至1984年4月间,我院对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病人行腘绳肌替代术59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近年来,国内已有较多应用。我院自1987年1月开始,将碳纤维作为远隔肌替代腱用于儿麻后遗症肌力重建,效果满意,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我院所用碳纤维绳由安徽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供应。本组选用碳纤维绳每股为40K(100根单丝为1K),抗拉强度为92kg。二、病例:本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30岁,平均年龄20.4岁。腹直肌、腹外斜—碳纤维代屈髋伸膝装置术14次,骶棘肌—碳纤维代臀肌术6次,共20次手术。三、手术方法 (1)腹直肌、腹外斜肌—碳纤维代屈髋伸膝装置术:沿髌骨外缘作5cm长弧形切口,显露髌骨后,在髌骨上根钻一骨隧道穿过双股碳纤维绳,与骨膜缝合固定二针,在大腿中段前侧作3cm长纵切口,将四股碳纤维绳经皮下隧道由第二切口引出。在腹直肌旁  相似文献   

13.
有报道将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肌炎和继发性纤维组织炎患者的肌肉活检,以及用酵母聚醣注射到小鼠腘绳肌腱处,均证实有巨噬细胞浸润,并伴有释放酸性水解酶到肌肉中。作者将此反应作为慢性肌炎模型进行研究,并观察抗炎药对此模型的作用。结果证实,酵母聚醣可使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释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四股半腱肌或半腱肌 股薄肌,在关节镜下应用单束或双束的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26例,采用扣板系统或骨栓等方法固定肌腱,随访6个月~3年,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得到恢复,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恢复了跑跳等功能活动,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58.4±6.6提高到92.7±3.8。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9~46岁,平均31.6岁,左膝14例,右膝10例;急性损伤9例,陈旧损伤15例,均为ACL完全断裂。取自体4股腘绳肌,关节镜下行等长重建,股骨端微型钢板固定,胫骨端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参照Lysholm评分及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关节稳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法评估,术前评分为(52.65±9.12),术后评分为(87.73±8.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照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本组获优16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关节镜下4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可行,疗效确切。术后实施正确合理的功能训练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腘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腘肌损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全部依据《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年第7期有关肌损伤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腘肌损伤,观其疗效。结果 痊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结论针刺推拿治疗腘肌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袁鹏  刘宁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20):96-99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接受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对照组接受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免疫排斥状况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度(Kneelax评分)、膝关节肌力[峰力矩(PT)、峰力矩与体重比(PT/W)、总功率(TW)]、位置觉差异.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Kneelax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伸肌、屈肌PT、PT/W、TW于60°/s、120°/s测试速度下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30°、60°位置觉差异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1周、抽出积液、白细胞计数> 10×109/L发生率(29.41% &37.25%、49.01%&58.82%、47.06%&54.9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ACL损伤患者时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肌力状况,并能优化位置觉差异,且未产生明显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2股股薄肌和2股半腱肌)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单束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行前交叉韧带单束等长重建,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分别对股骨侧和胫骨侧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对其术前、术后6个月的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1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前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均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29~72分(52±13.2)提高到79~93(86±3.42)。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固定牢固,用时短,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重度痉挛性脑瘫双下肢多关节畸形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重度痉挛性脑瘫患儿30例,均表现为双下肢多关节畸形,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双侧髂腰肌、髋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胫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大多有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依Ashworth分级,为3~4级.治疗方法:一期行双下肢多关节软组织松解,对动力肌痉挛,采用肌内肌腱切断或肌筋膜切断;对静态性肌痉挛(挛缩)行肌腱滑动延长, 胫前肌腱劈开,外侧1/2移位.然后用自制可调外固定器固定,保持双下肢外展45°,膝关节伸直,踝、足中立位,术后6周去除外固定器行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3年,平均2.5年.优良26例,有效4例.结论 重度痉挛性脑瘫双下肢多关节畸形,一期行多关节软组织松解,平衡肌力,矫整畸形,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分析投弹运动过程中参与肌群的特点。方法将电极贴于腹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曲肌、腕伸肌、胸大肌肌腹处,得出各个肌肉主要发力区间时间和RMS值。结果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图结合录像分析,得出各个肌群的发力大小与发力区间。结论各个肌群随着投弹动作的发生协调发力,每个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时相和大小,这为建立标准投弹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