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328例血清TT病毒DNA及其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中TT病毒(TTV)感染情况。方法 根据Okamoto报道的TTV全序列设计引物,建立TTV DNA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利用该法对81例正常人、92例献血员、123例甲-庚型肝炎,32例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进行TT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抗TTV IgG。结果 TTV在以上四种人群中阳性率分别为2.5%、2.2%、19.5%、28.1%,抗TTV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2%、3.7%、26.8%、34.4%。前者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重叠感染中TTV合并HBV的二重感染率最高为75.0%。结论 不同人群匀存在TTV感染;正常人群和职业献血员存在健康携带状态;甲-庚型肝炎和非甲-肝炎病人为高危人群;TTV可与各型肝炎存在重叠感染;TTV除经血传播外,存在其他传播途径,抗TTV IgG可作为TT病毒感染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马悦  高小平  马荣  陈艳君  马洪刚  唐玲 《现代免疫学》2001,21(4):249-249,198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 (ELISA )对 10 8例不同来源的血清进行输血传播病毒 (TTV )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 :TTV在血透患者中感染率最高 ,且TTV与其他肝炎病毒可重叠感染。在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TTV感染率亦较高。提示 :应重视对TTV的检测 ,特别是对献血员、血液透析患者应进行TTV的常规检测 ,避免经血传播。对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进行TTV检测 ,有利于临床的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血清中抗 TTV抗体及ORF1 、ORF2 区段基因的分布状况 ,并分析其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TTV的ORF1 、ORF2 区段的基因序列分别合成巢式PCR引物 ,扩增 2 46例血清标本中的TTV部分基因片段 ;采用TTVORF2 部分基因原核表达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相同血清标本中TTV抗体。结果 不同人群TTVORF1 、ORF2 基因及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有偿献血者 16 0 % (12 75 ) ,10 7% (8 75 )和 2 5 3% (19 75 ) ,甲型肝炎患者 10 0 % (3 30 ) ,16 7% (5 30 )和 16 7% (5 30 ) ;乙型肝炎患者 47 5 % (19 40 ) ,42 5 % (17 40 )和 2 2 5 % (9 40 ) ,丙型肝炎患者 42 9% (15 35 ) ,37 1% (13 35 )和 2 8 6 % (10 35 ) ;丁型肝炎患者 2 0 0 % (3 15 ) ,2 6 7% (4 15 )和13 3% (2 15 ) ;戊型肝炎患者 16 7% (2 12 )、16 7% (2 12 )、33 3% (4 12 ) ;庚型肝炎患者 2 3 8% (5 2 1) ,38 1% (8 2 1)和 2 3 8% (5 2 1) ;非甲~庚型肝炎患者 6 1 1% (11 18) ,5 0 0 % (9 18)和 44 4% (8 18)。统计分析TTVORF1 与ORF2 基因的检出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0 0 1) ;不同人群间基因检出率相差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TTV抗体的检出率与TTVDNA的检出率相关无  相似文献   

4.
中国株庚型肝炎病毒C感染的检测及其部分核酸序列测定国内首次采用合成肽抗原筛查高危人群血液中的庚型肝炎病毒C(GBV-C)抗体。单采浆站供血者GBV-C抗体阳性率为0.44%(11/2500);非甲-戊型肝炎患者GBV-C抗体阳性率为6.67%(2/3...  相似文献   

5.
原位杂交法检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病毒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证实在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的存在。方法 采用地高辛素标记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对51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戊型、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CV NS3Ag及HGV N55Aag阴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TTV基因的总检出率为27.5%,其中急性轻型肝炎的检出率为30.8%(4 /13),急性重型肝炎为1/8,亚急性重型肝炎为3/7,慢性肝炎为2/6,活动性肝硬化为2/9,慢性重肝肝炎为1/4,原发性肝癌为1/4。TTV DNA表达于肝细胞核或胞质内,以核型多见。在急性肝炎,TTV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而在肝硬化病例,阳性细胞在假小叶内多呈片族状不规则分布。结论 在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TTV DNA的检出表明TTV为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TTV为一种嗜肝性病毒。  相似文献   

6.
分子杂交法研究肝炎病人血清和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各型肝炎病人血清和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核酸检测分析,探讨病毒的致病性。方法 以地高辛为标记物制备TTV DNA探针,斑点杂交法、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血清中及肝组织中TTV DNA。结果 检测103例血清,TTV总阳性率为25.24%(26/103);甲-戊型肝炎组检出率21.81%(12/55)、非甲-非庚型患者检出率47.37%(9/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3/20)。临床可见TTV的单独感染和重叠感染;出现急性、慢性甚至重度肝损伤。12 肝组织可见TTV阳性,阳性颗粒主要见于肝细胞核内。结论 从血清和肝组织证实了TTV的存在,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肝脏炎症的一种新病原。  相似文献   

7.
国内首次采用合成肽抗原筛查高危人群血液中的庚型肝炎病毒C(GBV-C)抗体。单采浆站供血者GBV-C抗体阳性率为0.44%(11/2500);非甲-戊型肝炎患者GBV-C抗体阳性率为6.67%(2/30)。抗体阳性血清再用RT-PCR法检测GBV-CRNA。部分扩增产物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与Simons等报道的GBV-C序列同源性为89.09%至92.48%。该研究提示,GBV-C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可能存在GBV-C健康携带者,应尽快研制出GBV-C感染检测试剂盒,以筛选献血员。  相似文献   

8.
合成肽抗原在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我国的感染状况,依照对HGV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和抗原决定簇位点分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HGV不同区段的4条多肽,以此为抗原建立了检测抗HGV-IgG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7份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抗HGV-IgG阳性者20份,阳性检出率为35.09%(20/57),HGV RNA阳性者14份,阳性率为24.56%(14/57)。检测甲型肝炎病人血清30份,阳  相似文献   

9.
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EN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EN病毒D和H(SENV-D、SENV-H),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PCR)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ENV-D和SENV-H DNA。结果:在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ENV-D和SENV-H检出率分别为17.2%(31/180)和5.6%(10/180),总检出率为18.3%(33/180)、甲、乙、丙、戊型肝炎患者的SENV-D/H检出率高于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从甲、乙、丙、戊型肝炎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分离的SENV-D/H核苷酸序列,与SENV-D/H原型株比较,其同源性在94%以上。甲、乙、丙和戊型肝炎患者有无SENV-D/H合并感染,其血清生化学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SENV-D/H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原,甲、乙、丙和戊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SENV-D/H并不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11.
TT病毒与肝炎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对闽南地区各种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义力献血员和肝癌患者共480例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讨TT病毒(TTV)的致生及其与各种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IgG,用EPI 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名研究对象中TTVDNA的总检出率为23.96%。各种胆炎患者的TTV总阳性率为23.94%,肝癌患者的TTV阳性率为20.69%,而健康者的TTV阳性率为24.84%,义务献血  相似文献   

12.
TTV在肝炎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目的研究新近报道与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相关的TTV在已知和未知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设计TTV部分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104例病毒性肝炎的TTVDNA,并对1例TTV阳性标本克隆测序。结果TTVDNA序列与日本TTV部分基因序列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在104例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检出率为24.0%(25/104),其中在非甲~戊和庚型肝炎患者中为48.0%(12/42),在甲型肝炎中为19.0%(4/21),乙型肝炎为25.0%(8/32),丙型肝炎为11.1%(1/9),9例HGVRNA阳性者中未检出TTVDNA。值得注意的是重型肝炎TTV检出率极高,其中急性重型肝炎6例中阳性为4例(66.7%),慢性重型肝炎6例中阳性为3例(50.0%)。结论TTV在我国肝炎病人中存在。在重型肝炎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能是未知病毒致急性和慢性及重型肝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的感染情况。方法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两对套式引物,建立了检测TTVDNA的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用该法对深圳地区90例一般人群、88例职业献血员、79例静脉毒瘾者及29例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进行TTVDNA的检测。结果TTVDNA在以上4种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90%,417%与448%,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90例一般人群与88例职业献血员中,14例TTVDNA阳性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正常。结论深圳地区一般人群与职业献血员中TTV携带者较常见;静脉毒瘾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部分非甲~庚型肝炎可能与TTV相关  相似文献   

14.
TT病毒在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体检者和肝病患者中检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TT病毒在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体检人群和肝病患者中的意义。探讨其致病性。方法 收集19例谷丙转氨酶升高体验者和41例转氨酶正常的随机对照的血清,以及182例肝病患者的血清,采用PCR方法检测TT病毒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验证。同时检测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BV,HCV和HGV)感染标志。结果 19例转氨酶升高体检者中,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区TT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山西地区不同人群中TT病毒(TTV)感染状况及TTV山西分离株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山西地区不同人群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结果 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非甲 ̄庚型肝炎患者、53例职业献血员、112例健康产妇中,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41.66%、29.03%、58.49%、8.93%;18例2 ̄3岁健康儿童血清,10例TTV DNA阳性产  相似文献   

16.
TTV, a DNA virus, has been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non-A to non-E post-transfusion hepatitis. In the past it was assumed that TTV was transmitted parenterally. It is unclear whether sexual contact leads to transmission of this virus. In this study, two sets of TTV-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imers were used to detect serum TTV DNA in 140 prostitutes and 136 controls. The prevalence of TTV DNA in prostitu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46/140 [32.9%] vs. 29/136 [21.3%]; P = 0.04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positive antibody to hepatitis A virus (anti-HAV) in either group (87.8% for prostitutes, 85.3% for controls). No particular risk facto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TTV DNA in prostitutes. In summary, TTV is highly prevalent in prostitutes. Transmission of TTV via sexual contact is not as efficient as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and D viruses and GB virus-C hepatitis G virus. The high prevalence of TTV in control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divers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of this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