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最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可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显著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然而,部分患者在开通闭塞血管后心肌灌注受损仍然存在,即出现冠状动脉内无复流(NR),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NR的定义、诊断、相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回顾,并对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加强对STEMI患者PCI术后出现NR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的评估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指的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管腔狭窄已被解除,但心肌组织仍未获充分血流灌注的现象。NR现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稳定性心绞痛(SA)、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桥血管再狭窄等接受急诊或择期PCI的患者中均可出现,其与心室重塑、心力衰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因而及时识别和处理心肌NR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前瞻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1年6月-2013年6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h内行急诊PCI患者123例,评估其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将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 n=71),无再灌注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梗死前心绞痛、大量吸烟、情绪波动、CK-MB峰值、白细胞数增高、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应用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再灌注心律失常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7%。两组患者梗死者心绞痛、吸烟>20支/d、情绪冲动、CK-MB峰值、心力衰竭、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中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OR>1,P<0.05);观察组中男性、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低于对照组(OR<1,P<0.05)。结论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男性、梗死前心绞痛,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在急诊PCI过程中要重视高危风险因素,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积极护理施救,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水平与老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于2018 年12 月~ 2019 年12 月收治的232 例行直接PCI 术的老年STEMI 患者,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47 例)和正常血流组(185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RF 和Cys-C 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RF 和Cys-C 对患者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复流组患者的血清RF(18.34±7.65 IU/ml vs8.47±4.16 IU/ml),Cys C(1.58±0.54mg/L vs 0.87±0.32mg/L)及支架置入数目(3.15±1.43 个 vs 2.02±1.12 个),多支血管病变比例[30(63.83%) vs 66(35.68%)],糖尿病比例[33(70.21%) vs 77(41.62%)] 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11.954~111.607,均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RF 和Cys-C 是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OR=1.893~3.025,均P< 0.05)。RF 和Cys-C 预测行直接PCI 术的老年STEMI 患者术后无复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 和0.821,二者联合检测的AUC 为0.918,高于RF 和Cys-C 任一单项指标。结论 老年STEMI 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患者血清RF 和Cys-C 水平升高,且二者均是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无复流。  相似文献   

5.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出现靶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no-reflow and slow flow,NR/SF)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行PCI治疗的ASTEMI患者98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PCI术中分别经导管向冠状动脉靶血管注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和rhPro-UK联合替罗非班(观察组)。比较两组防治效果、术后1周梗死相关动脉血流速度和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和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完成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分级3级率和术后2hST...  相似文献   

7.
赵健  刘平  赵艳芳  徐建新  葛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28-3029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6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和 105例经CAG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f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Bill—T)、直接胆红素(Bili—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间接胆红素(Bili-I)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Bili- T、Bili—I水平及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LDL.C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冠脉狭窄范围和程度与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关联(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王莉  于涛 《临床荟萃》2018,33(8):67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治疗1年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复查的行PCI治疗术后1年发生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54例,另选择同期复查未发生再狭窄患者30例作为对照,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红蛋白(Myo)、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红素(TBIL)、γ 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进行心肌梗死溶栓危险(TIMI)评分;分析介入治疗1年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UA及MYO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A、TBIL及Myo增高是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年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增高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UA、TBIL及Myo增高是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年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增高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27-2928
对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近期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2002-01~2005-12 ACS患者82例,均行冠脉造影及急诊PCI,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 2级患者9例为无再流组,正常血流(TIMI 3级)患者73例为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0.
葛兴  崔炜 《临床荟萃》2009,24(20):1756-175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心电图参数预测急诊PCI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价值,寻找能够尽早提示急诊PCI术后疗效的检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发病时心电图的各项参数与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的相关程度,筛选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例急诊PCI患者中,无复流患者17例,发生率为26.2%。比较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的术前心电图参数,ST段抬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T段呈C型抬高者无复流发生率最高(34.8%,16/46);而QRS记分、ST段抬高导联数目、ST段抬高总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型ST段抬高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56,95%CI=1.189,67.456,P=0.033)。结论作为一项简明的心电图参数,C型ST段抬高可以预测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有利于术前、术中预见性地采取防治该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伴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拟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高龄患者(90~110岁)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PCI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QFR指导PCI。检测术前及术后1月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共83支,其中QFR≤0.8阳性43支(51.81%),阴性40支(48.19%),其中阳性41支、阴性7支行PCI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QFR分析结果相符率分别为95.35%、82.50%;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共79支,其中70支病变血管行PCI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术后1月研究组血浆脑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术后1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0% vs 50.00%,P < 0.05)。结论  QFR指导外科PCI手术治疗超高龄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可行,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和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时发生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7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 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术中cTFC结果将患者分为CSF组和冠脉血流正常对照组,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F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慢血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计59例(19.8%)患者出现慢血流事件,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OR=1.276,95%CI:1.132~3.224, P =0.012)、罪犯血管的靶病变长度( OR =1.436,95%CI:0.635~1.382, P=0.037)、血栓负荷评分( OR=1.108,95%CI:1.085~2.103, P=0.018)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 ROC曲线下面积0.783, OR=1.502,95%CI:1.324~2.531, P=0.005)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69.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术中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5项传统冠心病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设为病变组(病变组又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Lp-PLA2与TC、TG、LDL-C、hs-CRP、Hcy 5项传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Lp-PLA2浓度在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Lp-PLA2与LDL-C、Hcy、TC和hs-CRP显著相关(均P0.05),与TG无相关(P0.05),病变组Lp-PL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高浓度Lp-PLA2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9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9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24.4%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7.8%为不稳定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和造影特点、住院期间和长期疗效.结果 在17例患者中,4例应用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13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3支病变和2支病变各6例,单支病变5例.B2型和C型病变达88.2%.94.1%为不完全血运重建,82.3%植入1个支架,手术成功率为88.2%,术前与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70.6%和88.2%.手术相关并发症为17.6%,均为冠脉夹层.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为11.8%,其中1例心源性死亡(DES组)和1例心肌梗死(BMS组). DES组出现2例严重出血.生存的16例患者随访1年时无MACE、脑卒中和严重出血.生存的16例患者中12例随访18个月,总的MACE为8.3%,3例脑卒中,无严重出血.生存的16例患者中10例随访2年,总的MACE为20.0%,有3例脑卒中,无严重出血.结论 尽管采取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90岁以上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获益,住院期间和长期的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接受冠脉内支架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9例,根据介入术前后48 h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16例,肾功能正常组(非CIN组)6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右冠状动脉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术前、术后 6个月各指标进行观测 ,并与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组比较 ,以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7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取 2 9例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6个月完成各指标的测量 ,与对照组的二维超声各指标进行分析 ,以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无显著差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术后 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 ,短轴缩短率有不同程度改善 ,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缩末容量、舒末容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改善缺血 ,延缓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促进顿抑及冬眠心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状况,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抽取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并采用自行设计的PCI术老年冠心病患者人口学资料表和疾病相关资料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有21.4%发生了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最多的是局部渗血13.6%,其次是血肿4.9%、穿刺点周围皮下淤斑2.9%、前臂肿胀2.9%;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术前是否合并高脂血症、不同穿刺部位、不同手术时机、不同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术中不同肝素用量、术中及术后不同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用量、术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量,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状况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穿刺部位、病变血管支数、术中肝素用量、术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PCI术后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非在婚、合并高脂血症、急诊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经股动脉穿刺、病变血管支数多、前降支狭窄程度大、术中肝素用量大、术后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患者更易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提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把此类患者作为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王风  林英忠  林虹  徐广马 《临床荟萃》2003,18(9):502-504
目的 比较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静脉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therapy,TT)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39例急诊PCI治疗、58例TT治疗的近期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IRCA)等15个因素对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影响。结果急诊PCI治疗AMI30天病死率2.6%、血管再通率94.9%,症状不缓解率0%,心力衰竭发生率7.7%。TT组治疗AMI30天病死率l5.5%、血管再通率66.7%,症状不缓解率6.9%,心力衰竭发生率8.6%。结论 PCI治疗AMI住院病死率低、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优于TT治疗。IRCA是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