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监测技术(PICCO)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组除常规监测外,应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2组均根据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调整CRRT脱水量及液体复苏容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CVP、MAP、乳酸值(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2 h,实验组的APACHEⅡ评分、Lac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ScvO2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aO2/FiO2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CCO指导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改善组织循环,明显改善肺氧合,有利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90-1892
将入住重症医学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PICCO)指导容量管理,并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容量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3d的APACHEⅡ评分与血流动力学变化、3d液体总入量、治愈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2d、3d APACHEⅡ评分、HR较第1d降低明显,MAP升高(P<0.05);对照组3d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2d、3d各项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显著(P<0.05),3d液体总入量、治愈、死亡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PICCO监测技术对危重患者更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总容量的管理,可准确判断血容量状态,指导恰当补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下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重症腹膜炎患者术后入住ICU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确诊病例均采取CRRT治疗,以达到特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提高患者CRRT治疗的耐受性为目标,将病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出入量及PICCO监测参数制定出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方案,对照组根据一般临床监测和CVP监测采用三级水平容量管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行CRRT治疗的平均每次治疗时间、被动下机次数、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及心率、单小时尿量。结果:试验组患者CRRT被动下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每次CRRT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2 h内去甲肾上腺数用量、APACHEⅡ评分、心率均低于对照组,CVP、单小时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的CRRT三级水平精细化容量管理,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有利于重症腹膜炎患者的救治,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体质量监测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治疗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行CBP治疗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人。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于CBP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测1次体质量;实验组使用称重床于CBP治疗前一直到治疗后给予实时动态体质量监测,每小时记录1次数据并及时纠正偏差,统计分析2组患者容量及体质量达标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容量状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男性胸液含量(thoracic nuid content,TFC)、女性TFC、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4.938,3.621,4.292,5.539;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质量达标率明显升高(χ~2=4.001,P=0.046);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χ~2=4.496,P=0.036)。结论在CBP治疗中运用实时动态体质量监测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便于观察患者容量状态、及时纠正偏差、准确调整超滤量,在指导危重症患者治疗护理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ICCO指导下容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8 h后,两组的PaO2/FiO2均升高,乳酸、BNP水平及CVP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平均液体量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疾病危重程度,降低肺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41例乳酸酸中毒患者,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成CBP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12、24、72 h时检测患者血气分析、血乳酸、血生化,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CBP组治疗12、24、72 h后血乳酸值(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2 h:8.23-3.94比12.47±4.62,24 h:4.46±1.57比10.54±3.48,72 h:2.69±1.03比5.74±1.56,均P<0.01);治疗12、24、72 h 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h:18.23±5.85比21.64±5.38,24 h:16.49±4.62比20.61±5.71,72 h:11.54±3.67比16.02±4.34,均P<0.05);CBP组住ICU时间(d)明显短于对照组(6.58±3.45比11.65±4.94,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比45.0%,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乳酸酸中毒患者能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MODS患者,其中治疗组(MODS发生48 h内行CBP治疗)46例,对照组(MODS发生48 h后行CBP治疗)52例,分别行CBP治疗48~276 h.观察并比较两组CBP治疗24、48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ODS评分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生MODS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 两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可能早期开展CBP治疗,能提高MOD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邵英 《全科护理》2021,19(27):3821-3824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容量性指标在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病人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CRRT疗法治疗的120例重症感染休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将120例重症感染病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分别采用PICCO监测(PICCO组,n=60)和中心静脉压监测(CVP组,n=60),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治疗24 h后PICCO组MAP、ScvO2明显高于CVP组(P<0.05),HR明显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病人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短于CVP组,28 d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B型脑钠肽(BNP)、乳酸水平明显低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仪在重症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乳酸水平,降低血管外肺水,缩短病人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黄丽红 《当代护士》2018,(8):142-14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ICU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ICU危重患者CBP治疗的有效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行CBP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BP治疗过程中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血路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及血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BP治疗后,集束化护理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ICU危重患者CBP治疗的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脓毒症休克伴心肌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脓毒症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CBP组(n=29),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 h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尿钠肽(BNP)、肌钙蛋白(c Tn I)、动脉血乳酸(LAC)、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APACHEⅡ评分、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P组CK-MB、BNP、c Tn I、LAC、P(A-a)O2、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MAP升高,心动过速明显纠正,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并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及一般治疗。实验组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APPACHⅡ评分在24h和72h时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72h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P〉0.05)。PICCO组中,EVLWI在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应用PICCO监测指导创伤性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EVLWI可有效评估创伤性ARD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肌钙蛋白(cTnⅠ)水平与感染性休克危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ICU)收治65例的符合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入院1h、治疗6h、12h、24h后cTnⅠ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指标差异.结果:存活组的cTnⅠ、APACHEⅡ评分随治疗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且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的cTnⅠ、APACHEⅡ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各时间点的cTnⅠ、APACHEⅡ评分均比存活组高(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cTnⅠ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监测cTnⅠ、水平利于帮助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B超联合脉博连续心输出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56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参数无创监测方法,试验组采用B超联合PICCO血液流动力学监测。记录试验组B超声像特征,比较两组的PICCO监测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B超声像特征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入液量、HR、MAP、EVLWI及Pa O2/Fi O2增高或降低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床旁B超联合PICCO血液流动力学监测可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APACHE Ⅱ评分在CBP治疗MODS时机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指导选择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MODS最佳时机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按APACHEⅡ评分不同,将136例MODS患者分别在APACHEⅡ评分<15分;15~25分;>25分3个分数段内分为CBP治疗组和非CBP治疗组。在不同APACHEⅡ评分分数段内分别比较是否行CBP治疗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APACHEⅡ评分<15分时,CBP治疗组和非CBP治疗组患者均无患者死亡,医疗费用也无显著差异;但CBP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CBP治疗组(P<0.05)。APACHEⅡ评分15~25分时,CBP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非CBP治疗组(P<0.05,P<0.01),2组间的医疗费用则无显著性差异。APACHEⅡ评分>25分时,2组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CBP治疗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CBP治疗组(P<0.05,P<0.01)。结论APACHEⅡ评分为15~25分是CBP治疗MODS患者的最佳时机,可以产生最佳的“效-价”比。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确定MODS患者是否选择进行CBP治疗,以及何时进行CBP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新活素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用PICCO监测仪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72 h的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射血分数(GEF)和心功能指数(CFI),连续测3次并取平均值,同步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结果用药后24、48、72 h,研究组患者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2组HR、CVP、MA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24、48、72 h,研究组CFI、ELW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用药前比较,研究组CI、SVI和GEF水平于用药后24 h即显著升高(P 0.05),而对照组CI、SVI水平则于用药后72 h显著升高,GEF水平于用药后48 h显著升高(P 0.05);用药后,2组患者GEDI和SVRI水平均降低,但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活素可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而PICCO技术是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容量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救治的27例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采用无创血液动力仪动态观察CBP治疗24h、48h、72h、96h、120h的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水平(TFC)、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值的变化;同步观察血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钠(Na+)等水平的动态变化;观察患者28d的病死率。结果 CBP治疗24h,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得以矫治,Scr和CysC浓度明显降低,患者CO提高,SVR、TFC和CVP水平降低。CBP治疗72h,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24例患者经CBP治疗72~120h脱离少尿期,并恢复对利尿剂的敏感性,28d病死率为11.12%。结论 CBP能改善心肌功能,缩短少尿期,降低病死率,改善CR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我科确诊的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CBP治疗及脉搏波形心排量监测(PICCO)72小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2、6、12、24、48、72小时分别测量持续心排量指数(C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及去甲肾上腺素(NA)剂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CI、SVRI及氧合指数(OI,PaO2/FiO2)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在48及72小时改善尤为明显(P0.01),同时伴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下降。结论 CBP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监测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容量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给予精心护理,治疗24、48、72 h后监测ITBVI、CI、La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48、72 h后ITBVI、CI、La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16例好转,2例死亡,4例家人放弃治疗。结论:PICCO容量指标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准确测量记录PICCO监测结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补液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综合ICU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PICCO监测,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心静脉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结果液体复苏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和PaO2/FiO2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O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则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