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05-3206
探讨氯沙坦联合尼群地平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选取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在使用安慰剂洗脱12d之后,对照组睡前服用50mg氯沙坦,观察组睡前服用50mg氯沙坦之后晨起加服10mg尼群地平,共治疗10w。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的血压,并进行昼夜差值的对别。两组经治疗后,收缩压昼夜平均值,舒张压昼夜平均值交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昼夜平均值,舒张压昼夜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联合尼群地平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伴夜间低氧血症对血压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变化节律。方法:选择夜间打鼾、体重指数≥25的高血压患者95例,监测夜间7 h的血氧饱和度和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氧饱和度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哮喘。结果: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24 b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心率、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心率、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心率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组中75.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单纯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占7.1% 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随着低氧血症的加重,增高趋势明显;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组夜间血压较杓型组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电子报告系统,分析门诊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动态血压监测门诊,通过烁云动态血压电子报告系统监测的5 545份合格数据,其中男性2 524例,女性3 021例,平均年龄为(53.0±14.3)岁,计算其夜间收缩压的下降率,并将昼夜节律分为反杓型、非杓型、杓型和超杓型。结果:①所有研究对象中,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者最多(2 323例,41.9%),其次为非杓型(2 318例,41.8%),反杓型(532例,9.6%)和超杓型(372例,6.7%)较少。②不同昼夜节律分型中,反杓型人群的平均年龄最大[(60.2±13.3)岁],杓型人群的平均年龄最小[(50.9±14.1)岁]。反杓型人群的夜间平均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合并疾病比例[糖尿病(14.1%)、脑卒中(14.3%)、心肌梗死(1.7%)]以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其他亚型(P0.05);杓型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76.3%)低于其他亚型(P0.05);超杓型人群的白天平均血压要高于其他亚型(P0.05),而夜间平均血压、AASI要低于其他亚型(P0.05);各亚型组间的体质量指数、降压药服用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而使用降压药的患者及吸烟者表现为杓型节律较多。结论:高血压门诊患者中,约一半表现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女性、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是异常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而降压治疗及吸烟者更可能表现为正常杓型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抑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定及动态血压的测定,高血压合并抑郁组28例,高血压不伴抑郁组(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合并抑郁组全天平均收缩压(24hA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hA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高于对照组,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7.22%vs.35.55%,P<0.05)。结论抑郁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杨彩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00-4001
目的 总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19.58%(37/189),异常血压节律者占80.42%(152/189).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其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杓型和非杓型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150-300 mg/d,观察降压效果及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并监测用药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值与杓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出现了明显的昼夜节律,血浆醛固酮水平出现了明显差异。结论: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恢复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向杓型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以及左心室结构和患者颈动脉血流受阻情况。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心室厚度明显增加及颈动脉弹性功能显著下降。结论:非杓型血压节律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更高,颈动脉弹性功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QT离散度、校正后的QT离散度、最长QT间期、最短QT间期、QT间期、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大于杓型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QT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用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节律的逆转作用.方法入选86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分别在清晨或夜间口服氨氯地平5~10 mg Qd.治疗前和疗程第6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夜间服药组约有85%血压昼夜节律改善,并抑制或延缓清晨血压的迅速上升.清晨服药组65%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结论根据患者血压节律特征及降压药物代射动力学特点,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在有效平稳降压的同时恢复正常血压节律,从而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曲线与缩血管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与缩血管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对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按动态血压曲线分为非勺型组与勺型组 ,均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 NE)、血管紧张素 ( Ang )、内皮素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特点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增高 ( P<0 .0 5 ) ,而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无明显变化 ( P>0 .0 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 2 4小时血压节律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9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测定。结果93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非杓型组,在非杓型组中,TXA2、NPY明显增高(TXA2:P<0.01,NPY:P<0.05),PGI2,CGRP明显降低(P均<0.001);且夜间血压下降与TXA2、NPY呈负相关(TXA2:SBP:r=-0.254,P<0.05,DBP:r=-0.229,P<0.05;NPY:SBP:r=-0.277,P<0.01,DBP:r=-0.245,P<0.05),与PGI2,CGRP正相关(PGI2:SBP:r=0.302,P<0.005,DBP:r=0.324,P<0.005;CGRP:SBP:r=0.289,P<0.01,DBP:r=0.33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XA2,PGI2,NPY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直线相关(F=7.554,P<0.001),TXA2,PGI2,CGRP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直线相关(F=7.242,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TXA2,PGI2,NPY,CGRP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痛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MAU)、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杓型血压和非杓型血压组各40例,每例均行放免法测定MAU及用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检测baPWV。【结果】与杓型血压组相比,非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MAU、baPWV均增高(P〈0.05或P〈0.01),而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非杓型血压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大,更易发生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24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123例和非杓型组101例 ;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1).②杓型高血压组患者BMI、IRI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5).③血浆APN水平与性别、收缩压(SBP)、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浆AP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5.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初诊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早期正规降压治疗后能否改善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靶器官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体检中心初步确诊未经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降压治疗,按3个月内血压能否降至<130/80 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达标组(87例)和未达标组(13例)。分析入组前以及1年后两组患者的一般生化检查、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BP、DBP均可控制达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 SSD、dSSD、nSSD均改善,且达标组优于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 DSD、dDSD、n 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达标组杓型血压占比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aPWV、LVMI、尿微量白蛋白均改善,且达标组优于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靶器官损伤改善率高于未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1年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靶器官损伤可被改善,早期降压,早期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确定为杓型组(42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为非杓型组(61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DTI记录二尖瓣环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的舒张早期和晚期的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计算上述四个位点的均值,分别以Em、Am、Em/Am表示,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MPWD)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比值以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E、E/A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非杓型组Em、Em/Am比值明显低于杓型组(P〈0.05)。结论DTI技术能简便、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从而准确判断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其作用优于传统的MPWD。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提示存在更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神经降压肽(NT)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将其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2: 00、8: 00、16: 00分别测定其血浆NPY、NT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而N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在2: 00时NPY水平明显升高(P<0. 05),NT明显降低(P<0. 05)。结论 不同昼夜血压分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