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历采集患者50例,脑出血后软化灶形成8例,脑梗塞软化灶形成26例,颅脑术后软化灶形成16例(其中脑瘤术后5例,外伤术后11例)患者年龄13-78岁。软化灶并发钙化患者仅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第一代Matrix可吸收聚合物涂层弹簧圈(简称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75例使用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79枚动脉瘤)。其中造影复查患者34例(35枚动脉瘤),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根据复查结果对年龄、性别、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使用支架辅助、Matrix长度比例进行COX模型分析。结果Matrix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3.3%,使用Matrix术后动脉瘤总复发率为11.4%,辅助支架治疗的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0%,未致密栓塞的动脉瘤中61.1%发生进一步栓塞。无统计学结果可证明年龄、性别、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宽度、支架辅助、Matrix占栓塞弹簧圈长度比例等因素影响Matrix栓塞动脉瘤的中长期预后。结论Matrix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结合支架辅助技术可能会降低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Matrix弹簧圈有促进动脉瘤愈合的倾向,建议尽可能改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此举将有利于动脉瘤长期愈后。Matrix弹簧圈的长期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及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1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年余。2000年4月曾在外院CT检查诊断为左侧小脑半球胶质瘤,未经任何治疗。近3天伴头痛,呕吐。追问无外伤病史。查体: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无语言障碍,无高血压病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颅内巨大畸胎瘤1例马耀斌1张松林2畸胎瘤是由胚叶的多种组织形成的异位瘤。多发生于胸部纵隔及腹部盆腔内。发生颅内实属罕见。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一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20岁、12年前开始有癫痫发作,经常服用苯妥英钠药物控制发作。于1993年5月不...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8-02~2009-10采用颅内血肿粉碎仪治疗各型颅内血肿47例,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2例,女15例。年龄4~76岁,平均45岁。发病原因:高血压脑出血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4例(其中1例4岁女性患儿为重度脑积水分流术后1月出现双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外伤导致颅内血肿3例。  相似文献   

6.
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LEO)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EO支架治疗的43例患者44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单纯支架治疗16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5例,双支架治疗2例,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治疗中支架位置调整方便,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位置欠理想,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随访中1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发生内膜过度增生,22枚(50.0%)动脉瘤达即刻致密栓塞,29例获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72.4%动脉瘤治愈或较前好转,13.8%动脉瘤稳定,3例夹层动脉瘤发生瘤体短期内增大,2例患者死亡。结论LEO系统具有释放可控性强、简捷安全、可选择型号广泛等优点,在颅内动脉瘤栓塞和管壁重建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4例中,男性20 例,女性24例,通过微导管放置颅内专用支架,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同时以另一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颅内专用 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其中38 例致密栓塞,6 例部分栓塞。术中、术后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均恢复良好。36例术后3~6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5 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动脉瘤颈有残留,未见动脉瘤复发;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未随访;2例失访。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新型可回撤白膨胀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LEO)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EO支架治疗的43例患者44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单纯支架治疗16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5例,双支架治疗2例,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治疗中支架位置调整方便,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位置欠理想,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随访中1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发生内膜过度增生,22枚(50.0%)动脉瘤达即刻致密栓塞,29例获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72.4%动脉瘤治愈或较前好转,13.8%动脉瘤稳定,3例夹层动脉瘤发生瘤体短期内增大,2例患者死亡。结论LEO系统具有释放可控性强、简捷安全、可选择型号广泛等优点,在颅内动脉瘤栓塞和管壁重建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常见疾病,但巨大动脉瘤(直径>15mm)较少,且治疗很棘手。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治疗很有特点,报告如下。患者女,38岁,因左[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间断头痛1年入院。患者于2003年7月底无诱因出现视力模糊并呈进行性下降,经多方处置无效。1年前开始出现头痛,无规律性,有时伴头晕,恶心、呕吐,左面部麻木。在我院门诊行MRI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视力[前指数,右[视力0.6,双[视野正常,[睑无下垂,无复视。神经系检查无异常。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及3D-DSA):左侧颈内动脉C2段可见一巨大瘤样扩张影,造影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并评价联合应用颅内外搭桥和颈内动脉球囊闭术治疗2例颅内巨大宽颈动脉瘤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近4年中联合应用颅内外搭桥和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治疗的2例巨大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巨大不规则形动脉瘤(1例位于左颈内动脉C1、2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另1例累及右颈内动脉岩段至右大脑中动脉M1和大脑前动脉A1段)球囊闭塞试验阳性。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X刀治疗 ,畸形团大小大小 5~ 4 0mm。单独接受X刀治疗 5 5例 ,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 17~ 30Gy ,平均 2 2 .6Gy ,等剂量曲线 70 %~ 90 %。随访时间 6~ 96个月 ,平均 5 3.4个月。结果 单独应用X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完全闭塞 4 1例 ,部分闭塞 9例 ,无变化 5例 ;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 ,完全闭塞 2 6例 ,部分闭塞 3例 ,无变化 3例。全组完全闭塞 6 7例 (77.0 % )。癫痫完全缓解 7例 (2 6 .2 % ) ,头痛头昏症状缓解 18例 (38.3% )。并发症 :再出血 2例 ,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 6例 ,经治疗后 ,完全缓解 2例 ,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4例。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00036北京海军总医院陈小菡,刘兴州,李舜伟中图法分类号R743.331825年Riles首先论述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此后文献报道多为尸检材料[2 ̄4],对于该症的生前诊断一直存在较大困难。现将我们所见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有关颅内血肿处理的几点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31例死亡或术后再出血的颅内血肿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处理中有值得总结借鉴之处。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7~81岁,平均46.6岁,均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域脑内血肿和脑控裂伤。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9分以上14例,8分以下17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9例入院后2小时内即开颅减压,12例人院后未立即手术,经4小时~5天,平均对小时观察,病情恶化,GCS≤8分,一侧瞳孔或双瞳孔散大后才进行手术。术后经CT扫描和手术证实再出血11例,发生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4例。结果:无神经功能障碍3例,轻度神…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精确度高的体表定位方法,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及颅内肿瘤局部放疗前准确体表定位。方法:采用CT定位平扫方法,获得自颅顶头皮外缘至颅内病灶的CT图像。病灶中心距颅顶的重要距离、距颅前(或后)缘的前后距离及距颅外的左右距离可精确测量。用自制带拐角的测量尺根据所测数值来确定病灶中心定位点。结果与评价:经19例临床验证,此法简便,易于操作,精确度高,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采用手术及立体定向方法处理 2 4例颅内弹丸、弹片滞留患者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2例 ;年龄 3~ 43岁 ,平均 2 1.4岁 ;病史 3h~ 3个月 ,平均 19.7d。主要临床表现 :昏迷6例次 ,头痛 6例次 ,一侧瞳孔散大 2例次 ,偏瘫 9例次 ,脑脊液耳漏 1例次 ,视力障碍 2例次 ,动眼神经损伤 1例次。GCS 5~ 15 ,平均 10 .7。致伤武器及创伤弹道学特点 :猎枪致伤 12例 ,汽枪 6例 ,步枪 1例 ,手枪 2例 ,弹片伤 2例 ,小口径步枪 1例。盲管伤 2 4例 ,其中 2例猎枪致伤者另一入口为贯通伤。弹…  相似文献   

19.
病例男,42岁,汉族,因“突发头痛、意识不清伴呕吐7d”,从外院转来我科。既往体健,进藏10年,长期生活在海拔4500in的地区。查体:血压130/80mmHg,昏睡状,不能言语,左侧瞳孔呈圆形,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瞳孔形状不规则,直径约4.0mm,对光反射迟钝,病理征(-)。  相似文献   

20.
邹自英  朱冰  汤雪晴  曾平  汪璐 《西南军医》2012,14(2):199-20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颅内细菌感染的150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探讨各项检测指标对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取临床确诊的150例颅内细菌感染患者的初次脑脊液葡萄糖测定、氯测定、脑脊液总蛋白、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IgG、脑脊液IgM、脑脊液IgA、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总蛋白显著升高,脑脊液氯测定、葡萄糖测定及脑脊液葡萄糖与血液葡萄糖比值显著降低(P〈0.01)。(2)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及IgM均显著升高(P〈0.01)。(3)检出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结核杆菌。(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MRCoSA)为主(77.78%),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结论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查对颅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脑脊液特定蛋白测定对颅内细菌感染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颅内细菌感染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