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院19个临床科室(不包括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病区)当天在班的、工作中涉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医护人员共76名,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技术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56%的医护人员仅采集单份血标本送检做血培养;79%的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标本前未按照3步消毒法进行皮肤消毒;中心静脉导管可疑相关血流感染时,在保留导管和拔除导管这两种不同情况下能正确选择采血部位和采集标本份数的仅占23%和18%;65%~72%没有掌握各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正确保存方法。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规范采集微生物培养标本认识不足,采集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应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关微生物标本采集技术的培训,加强环节管理,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细菌检验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采取(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运送(运送方式及标本的保存)、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手段等。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1.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标本采集前要求患者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采集标本应该选择什么时机、什么部位,每天采几次、采多少量以及采样部位应该如何消毒等一系列问题。多数医院没有明…  相似文献   

3.
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细菌检验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采取(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运送(运送方式及标本的保存)、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手段等。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1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标本采集前要求患者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采集标本应该选择什么时机、什么部位,每天采几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2例微生物检验出现问题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采样过程中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受血钙、磷及钙磷乘积的影响。结论规范尿液标本采集的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提高临床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血培养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工作中检验前标本的采集环节往往易被忽视[1]。血培养标本污染会延误患者诊治,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2]。正确的血培养采集方法能提高血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血培养的污染率[3-4]。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管理及送检过程的改进,成为了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5]。本研究将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旨在促进护士和后勤人员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素青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83-1785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中质控主要是检验科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分析前质控涉及到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选择及标本保存、运送等,分析后质控涉及到结果解释、与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相符性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关系密切,其操作处理直接影响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14-01—12和2015-01—12为时段,分别选取临床微生物标本808份和792份,采用微生物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个时段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的情况。结果 2014-01—12和2015-01—12两个不同时段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和其他标本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标本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造成微生物标本阳性/阴性结果的因素主要与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运输及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结论分析不同时段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的结果,可以为疾病流行情况的总结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静脉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本文对1 648例静脉采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静脉采血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等。结论为了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提出相应临床对策:严格查对、正确采集、及时送检、健康宣教等措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对策。方法统计2009~2010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尿、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大便、各种分泌物等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及分布情况。结果两年共收到18 21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1 858份为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0.2%,其中痰标本的不合格率占首位57.0%,其次是尿标本占17.0%,血标本位居第3位占15.0%,分泌物标本占6.0%,其他标本占5.0%;不合格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标本的正确采集缺乏认识,不规范选择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及无菌观念差,导致所采集的标本污染或阳性率降低。结论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注重与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终末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前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阶段.检验人员较难掌控这一阶段情况,而护理人员是控制这一环节的关键因素.因为绝大部分住院和门诊病人的检验标本是由护理人员采集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检验标本采集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技术,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采集标本,从而为分析前质量保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本院各临床科室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并研究解决方法.方法 先对2005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向医护人员提供标本采集指南,并进行培训,于2006年实施.结果 与2005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数量相比,实施改进措施后2006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标本采集指南、在全院进行宣教培训、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总结分析并予以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存在问题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主要存在粪标本量不足、尿液标本污染、痰标本污染和标本采集延误、血培养瓶送检数量上不符合要求,标本不及时运送以及暂存错误等问题。经干预措施的实施,各类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如编写标准操作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督促护士加强主动学习;发挥护士长职能,强化环节管理;加强质量督查,落实奖惩制度等可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质量,为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影响静脉血标本质量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医护人员必须注重分析静脉血标本的质控工作。因为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大约有80%的报告最终可追溯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容易出现问题并且是潜在因素最多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涉及到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标本分析和结果的报告与反馈等阶段,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现就我们开展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应重视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秀英 《护理研究》2004,18(22):2033-2034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开始。正确的采集、处理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 ,而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 ,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 ,专家指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 ,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1 ]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现将临床常规细菌培养 (痰、尿、血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及要求作一归纳 ,以供临床护士参考。1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1…  相似文献   

16.
冯秀英 《护理研究》2004,18(11):2033-2034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开始。正确的采集、处理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专家指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现将临床常规细菌培养(痰、尿、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及要求作一归纳,以供临床护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程再造对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加强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的技术利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对分析前血标本质量山现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再造血标本管理流程并组织实施。结果临床科室对检验满意度达98%。血标本缺陷率由4.9%下降到0.63%,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过再造血标本管理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认识到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改进了服务模式,改善医、护、技二者的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的进步,为了精确疾病的诊断,完善治疗方案,常常需医务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作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的培养、交叉配血等。如果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导致了不规范标本,不仅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干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预防,杜绝不规范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代容  周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57-2259
目的分析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管理策略,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及统计不合格标本原因,了解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流程再造,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提高标本采集与运送等环节质量,评价该标准操作规程对病原微生物标本分析前质量和检验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标准操作规程的长效监督机制。结果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与取样、采集、容器、运送、标识等有关,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采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后,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结论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因素众多,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后,改善了标本合格情况,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方法参照微生物标本检验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测,严格控制检测质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2015年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及尿液标本的阳性率高于2014年,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时间段痰液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标本阳性率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运送与接收不规范及检验医师技术水平问题等。结论不同时间段的临床标本,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不同。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提高临床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