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栓阻塞了某支深静脉致血栓远侧的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引起的组织瘀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本院发生1例右斜疝高位结扎加巴西尼修补术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右腹股沟斜疝,术后第3日出现右下肢疼痛、肿胀,并逐渐加剧,股三角区可以扪及条束状物并有明显压痛,经彩超及右下肢血管造影确诊为“右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立即给与溶栓、抗凝治疗:尿激酶每日20万单位,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连续使用15天,肝素抗凝,1周后改口服华法林(首日15毫克,次日5毫克,维持量2.5…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DVT)是妇产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与肺栓塞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90%肺栓塞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脱落相关[1],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对于降低妇产科手术后患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发生8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文就患者的治疗情况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泛指血栓、空气、脂肪、羊水等原因引起的各种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 ,临床上以肺血栓栓塞(pulmomarythromboembolism ,PTE)最多见 ,绝大多数由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1] 。 1995— 2 0 0 2年 ,我科收治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并发肺栓塞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2~ 6 4岁 ,平均 4 3岁。病程 1~ 7d ,平均 3 5d。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 3例 ,心悸 2例 ,晕厥 1例 ,濒死感 1例。体温 37 2~ 38 5℃ 4例 ,脉搏 90~ 130次 /min ,呼吸频率增快 2 5~ 35次 /min 4例 ,血压80 / 4 0mmHg 1例… 相似文献
5.
术后右房血栓并急性肺栓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6 0岁。左膝髌骨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后 ,卧床制动。第 10d病人突然剑突下剧痛、气憋、出冷汗。血压 8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呼吸 2 5次 /min、双肺呼吸音低 ,心率 10 0次 /min、律齐 ,与术前比较P2 >A2 、三尖瓣区可闻及 4/VI级收缩期杂音、杂音易变。心电图SI、QIII、TIII示不完全右束支阻滞、TV1-3 波倒置。血气分析示PO2 6 1 4mmHg、PCO2 36 9mmHg。急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增大 ,右心房内有云雾状弱回声光团 ,随心脏舒缩可进入右心室 ,致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图 … 相似文献
6.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术后发生的肺栓塞(pulm onary em bolism,PE)在外科手术后已屡见不鲜,重者发生猝死,引发并不少见的医疗纠纷。肺栓塞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 bosis,DVT)直接关联,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一、术后并发DVT和PE的流行病学PE是指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轻者可酿成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因肺栓塞(PE)而致命,我院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外科手术3704例,术后并发DVI 18例。占0.4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谈到围手术期风险,外科医生惯常想到出血,很少有人意识到术后存在静脉血栓和栓塞的可能。面对术后猝死病例,由于没有尸检证据,多推断为“心源性猝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术后血栓形成和栓塞并非罕见,其后果十分严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可能导致致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DVT)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患者长期制动引起的一种并发症。我院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DVT,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骨科大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其中脊柱术后并发肺栓塞较为少见,临床上对其认识相对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报告腰椎多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合并多发肺栓塞的患者1例,旨在对脊柱手术诱发血栓的原因、治疗、预防进行相应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胸外科术后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发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其他栓子很少见,故PE一般指血栓性。腔静脉血流区域血栓是PE栓子的主要来源,所以PE常与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us,DVT)伴发,二者均属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PE/DVT经常隐匿起病,致使重要诊疗措施延误,造成不良后果,近10年来内科学界已广泛重视,胸外科界也已开始重视这种并不少见的术后并发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创伤及骨折术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及骨折术后引起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r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 ity简称 DVT)是一种不常见的并发症 ,易被忽视 ,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 ,临床上报道甚少。我科自 1994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治疗 1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中男 9例 ,女 5例。年龄 46~6 3岁。左下肢 10例 ,右下肢 3例 ,双下肢 1例。发生在术后的时间为 14~ 32 d。病因 :交通事故伤 5例 ,压砸伤 3例 ,坠落伤4例 ,摔伤 2例。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1例 …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55,自引:7,他引:555
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51例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于术后3-13天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分析调查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5.
黄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9):833-838
目的:观察老年腰椎患者术后使用利伐沙班的凝血功能变化,评估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110例,A组)和低分子肝素组(110例,B组),术后2周每日分别使用利伐沙班(10mg,口服)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抗凝。于术前、术后1d、4d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和最大振幅MA值)动态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和术后48h引流量。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中R值(5.87±0.83min,5.72±0.68min)和K值(1.56±0.30min,1.49±0.34min)均较术前(7.27±0.89min,7.45±0.79min;2.06±0.29min,2.11±0.30min)减小(P=0.000),α角(66.21°±3.75°,67.00°±3.43°)和MA值(62.94±3.57mm,63.65±5.06mm)均较术前(62.17±3.59mm,61.39±4.00mm;58.92±3.24mm,58.20±3.26mm)增大(P=0.000),提示血液凝固性增高。短期使用(4d)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后,两组R值(6.97±0.69min,7.07±0.67min)和K值(1.97±0.31min,2.04±0.32min)均增大(P=0.000),α角(61.41°±4.04°,62.16°±4.13°)和MA值(58.15±2.97mm,58.57±4.41mm)均减小(P=0.000),提示高凝状态均得到较好的纠正,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周随访期内,A组和B组分别有9例(8.18%)、6例(5.45%)出现了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64,P=0.422);两组分别有9例(8.18%)和7例(6.36%)患者出现了出血性并发症,其中严重出血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1例(均为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好转),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7,P=0.604);两组间术后48h引流量(412.30±44.65ml,421.71±43.45ml)也无统计学差异(t=-1.58,P=0.115)。结论:老年腰椎患者术后血液凝固性增高,使用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均能较好纠正高凝状态;同时,对于老年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利伐沙班具有与低分子肝素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的尿激酶,东菱克栓酶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溶栓治疗。结果:34例全髋关节手术后并发2例DVT,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未见出血性并发症。结论:认为本方法可作为治疗DVT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给予预防下肢DVT形成的护理,观察术后下肢DVT形成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术后下肢DVT形成率4.00%,患者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行针对性下肢DVT形成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下肢DVT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病理变化复杂,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血管外科的复杂难题。了解其病理学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特殊检查,如深静脉顺行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该病的原则,尤其要重视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早期解除髂静脉回流障碍。预防PTS发生比缓解PTS症状的意义更为重要。腔内导管溶栓术(CDT)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形成后PT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 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天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同时拔除尿管,更改引流为常压引流袋,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维持负压引流,拔除引流管后进行自行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手术期并发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单节段PLIF病例,其中2017年6月前手术患者均行传统康复措施,纳入对照组,之后手术患者均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纳入早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52例,女性占61.5%(32例),患者平均年龄52.4±15.9岁(23~78岁)。对照组61例,患者平均年龄55.0±11.2岁(21~76岁),女性患者占54.1%(33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8.79min vs术中出血量(306.56ml vs 307.73ml,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拔管时间(3.00d vs 3.15d)及总引流量(390.77ml vs 374.75ml)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ODI和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再手术,1例术后腹胀便秘,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泌尿系感染,4例腹胀便秘,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vs 13.1%,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8.7±3.2d vs 10.2±2.7d,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离床活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围手术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但对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衍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3):136-137
目的总结肺栓塞的形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卢旺达基本古医院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肺动脉栓塞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肺动脉栓塞多见于手术后患者、老年人、久病卧床伴有高黏滞血症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气短和呼吸困难,可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协助诊断,多普勒彩超及血管造影、胸片确诊.结论肺栓塞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