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其检测的肿瘤标记物很多.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例如癌胚抗原、CA19-9、CA50、CA242等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近来研究发现的几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正确性的临床价值。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肿瘤标记物及基因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有望成为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率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其检测的肿瘤标记物很多,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例如癌胚抗原、CA19-9、CA50、CA242等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近来研究发现的几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正确性的临床价值。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肿瘤标记物及基因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有望成为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率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前双能CT区域淋巴结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对肿瘤沉积(TDs)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4例CR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TDs阳性组、阴性组。选择肿瘤引流区域内短径最大的一枚淋巴结进行分析,测量淋巴结长径、短径、长短径比值、面积、动、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40-100keV)。采用t/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间的差异。将所有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连续型变量纳入逻辑回归分析,构建联合变量(Lo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单因素变量及LoP的预测效能。结果 TDs阳性组CRC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面积均大于TD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s阳性组淋巴结动脉期IC、NIC、动静脉期λ40-100keV均小于TD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A19-9>35 ng/ml、淋巴结转移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的3D纹理分析在鉴别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图像上可辨识的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灶45枚,转移淋巴结灶45枚,全腹部CT扫描均在术前1周内完成.通过MaZda软件对静脉期增强轴位图像进行3D纹理分析,提取各个病灶的3D纹理参数共794个特征值,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成像联合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对晚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8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DECT定量参数、CEA水平及EGFR基因突变数据,DECT定量参数为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k)。比较突变组和野生组临床资料、CEA及DECT参数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构建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58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EGFR突变在女性且非吸烟者多见。突变组动脉期IC、NIC及k值及静脉期IC均高于野生组(P均<0.05)。单因素动脉期IC、NIC、k、静脉期IC及CE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658、0.682、0.667、0.736。临床特征联合CEA建立回归模型1,临床特征联合DECT参数建立模型2,临床特征联合DECT参数及CEA建立模型3,模型3预测EGFR基因突变效能优于模型1和2,其AUC为0.967。而两组患者年龄、动脉期NIC...  相似文献   

8.
病例 1 患者 ,男 ,79岁。反复尿频、尿急 2年 ,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 6个月 ,无痛性肉眼血尿 6天入院。直肠指检距肛缘 4 .5cm处环状生长肿物 ,表面不规则 ,呈菜花状 ,肠腔狭窄仅容一指尖通过、触痛 ;前列腺增大 ,中央沟消失、质中。尿常规红细胞 ( ) ,大便潜血 ( )、红细胞 ( )。直肠镜检 :距肛缘 6cm腹侧壁一片结节样粘膜凸出 ,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渗血。膀胱镜见多发陈旧性出血点 ,予多点取材送检。病理诊断 :①直肠管状腺癌 ;②膀胱移行上皮癌 (Ⅰ Ⅱ级 )。影像表现 :①B超 :膀胱内 5 .1cm× 3 .4cm稍强回声不均匀实质区 ,形…  相似文献   

9.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发病率是目前世界上排列第3的肿瘤,在肿瘤所引起的死因中排第4位,全世界每年超过50万患者因CRC死亡[1]。目前治疗CRC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和结肠镜治疗,CRC可经手术治愈,但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可达40%~50%[2]。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因肿瘤细胞的相关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术前肝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术前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的水平,记录并分析患者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特点,评价单项和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CD44表达。采用寿命表法分析CD44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6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7%、21.5%、89.2%。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CD44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按结直肠癌TNM分期,Ⅱ、Ⅲ期CD44阳性率高于Ⅰ期(P<0.01),Ⅲ期阳性率高于Ⅱ期(P<0.05)。比较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CD44表达检测结果,低分化腺癌CD44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腺癌(P<0.05)。结直肠癌原发灶CD4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2%。CD44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1.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寿命表法分析CD44表达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3年无病累积生存率CD44阳性组为52.4%,CD44阴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4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扫描后碘图中碘浓度及碘图CT值(Overlay值)在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分别将双能量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像调入双能后处理软件“Liver VNC”,测量局域淋巴结实性部分的动、静脉两期的CT强化值、碘浓度及Overlay值.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检出105枚局域淋巴结,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56枚,反应性增生49枚.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动、静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2.67±11.99)、(38.30±14.65)、(35.48±13.55)和(37.08±15.57)HU;碘浓度分别为(1.58±0.81)、(3.17±1.07)、(1.85±0.90)和(3.56±1.38) mg/mL;Overlay值分别为(35.41±14.66)、(59.58±21.20)、(41.19±14.74)和(65.52±21.46) HU.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之间动静脉期碘含量及Overlay值及动脉期强化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强化C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静脉碘浓度诊断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3.2%,AUC为0.895).结论:动脉期碘浓度结直肠癌转移淋巴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影像鉴别诊断价值优于动、静脉期的于Overlay值及强化CT值.  相似文献   

14.
双能量CT(DECT)成像相较于传统CT成像对肺肿瘤的诊治具有独特优势。DECT可以提供不同物质定量信息,并通过多参数和定量参数分析,可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肺肿瘤分型诊断的准确率,评估肺肿瘤的分级、分期,对肺肿瘤放化疗后效果及治疗后复发率等提供有效信息。能谱CT参数与预测因子的相关性,可为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方向。就DECT对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行结直肠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术,同时对肝脏转移瘤行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介入治疗后1~3个月23例患者行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切除,6例肝脏单发转移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CT,结直肠肿块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例;肝脏转移灶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23例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顺利,术中出血300~1500 ml,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坏死明显,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6例肝脏转移瘤外科切除,术后病理提示1例未见癌细胞,其余5例可见少量癌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评估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定量评价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55例慢性腰腿痛病人,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8±12.1)岁。所有病人均行腰椎DECT扫描并采集定量CT(QCT)数据。通过修改双能量分析软件中虚拟平扫的配置文件,定量测量对比剂CT值(CM)、常规CT值(rCT)、钙浓度(CaD)及脂肪分数(FF);利用QCT pro定量分析系统测量椎体的骨密度(BMD)。依据金标准BMD< 80 mg/cm3,将纳入的全部椎体(318个)分为骨质疏松组(OP,87个)和非骨质疏松组(NOP,231个)。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数据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DECT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MD与DECT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由该模型计算得到的BMD表示为回归BMD(rBMD),得出决定系数r2和rBMD的方程。以QCT的BMD值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BMD、CM、CaD、FF的诊断效能。 结果 2名医生测量BMD和DECT定量参数的一致性较好(均ICC>0.75)。OP组的CM、rCT、CaD均低于NOP组,而FF高于NOP组(均P<0.05)。CM、rCT、CaD、FF值与BMD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885、0.947、0.877、-0.492,均P<0.05)。将CM、CaD、FF纳入回归模型计算得出:r2=0.915,rBMD=54.82-0.19×CM+20.03×CaD-1.24×FF。当rBMD的阈值为81.94 mg/cm3时诊断效能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0.04%、91.95%、0.966(0.940~0.983)。 结论 DECT的VNCa技术可作为一种BMD测量的补充方法,从骨矿物质及脂肪含量方面定量评价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在Ⅱ、Ⅳ、Ⅴ、Ⅵ区,咽后组及腮腺区的分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00例鼻咽癌中,转移至咽后组淋巴结68例,Ⅴ区48例。100例甲状腺癌中,转移至Ⅵ区40例,Ⅶ区21例。不同原发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及边缘表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原发肿瘤的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强化程度及内部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52例鳞癌转移淋巴结中92例(61%)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100例甲状腺癌中,出现囊性变、囊壁内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分别为 36 例、23 例及 18 例。 结论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有不同的颈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及密度改变。熟悉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形态及边缘,强化程度及密度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108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108例中,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76例,颈下深组及锁骨上窝86例,气管食管沟52例,纵隔17例。84例乳头状癌中,16例淋巴结密度与正常甲状腺相似,24例有囊性变,其中18例淋巴结囊内有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11例有细颗粒状钙化,24例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中,17例淋巴结明显强化,17例与甲状腺原发或复发肿瘤密度一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及纵隔;淋巴结明显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囊性变,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淋巴结明显强化,与甲状腺肿瘤密度一致为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ZBTB18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方法 从NCBI GEO数据库中下载肿瘤基因表达芯片数据,对ZBTB18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通过RNA干扰和Transwell实验研究ZBTB18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ZBTB18蛋白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系,且高转移能力的细胞系中该蛋白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原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系(P<0.05)。RNA干扰试验可特异性地显著沉默结直肠癌细胞HT29中ZBTB18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发现在ZBTB18沉默后HT2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转录因子ZBTB18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