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8例,其中男性182例(43.5%),女性236例(56.5%),年龄75~99岁,平均(82±6)岁,根据是否出现PPC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并存病、待术时间、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组间年龄x^2=12.473,P=0.001)、麻醉方式x^2=36.721,P<0.001)、术前并存病x^2=16.724,P<0.001)、待术时间(t=4.872,P=0.041)、血气分析x^2=26.341,P<0.001)、肺通气功能x^2=35.4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85岁组PPC发生率高于年龄<85岁组,OR值为3.673(95%CI:1.684,7.615);待术3~4 d组和5~7 d组和PPC发生率高于1~2 d组(OR:13.349,95%CI:5.391~23.819;OR:16.579,95%CI:6.324~37.324);术前并存病≥3组PPC的发生率高于≤2组(OR:4.069,95%CI:2.024~8.182);全麻组PPC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3.579,95%CI:1.848~8.608);血气分析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血气分析正常组(OR:9.842,95%CI:2.338~7.421);肺通气功能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组(OR:11.384,95%CI:3.652~9.352)。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3种、待术时间长、全身麻醉以及血气分析异常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P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57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内科合并症、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25例发生严重术后谵妄(25/572,发生率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5%CI:1.05~1.19,P=0.001)和全身麻醉(OR=5.03,95%CI:2.10~12.04,P=0.000)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新发生肺部并发症的56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1∶6匹配同期同类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的336例患者(对照组),探讨性别、年龄、术前并存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肺部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5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56例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合并肺部疾病、髓外固定术、全身麻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2,95%CI 1.07~1.18,P0.001)、术前合并肺部疾病(OR=3.30,95%CI 1.34~8.15,P=0.010)、术前卧床时间延长(OR=1.29,95%CI 1.15~1.44,P0.001)、髓外固定术(OR=5.69,95%CI 2.10~15.39,P=0.001)和全身麻醉(OR=2.15,95%CI 1.05~4.40,P=0.036)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卧床时间延长、髓外固定术和全身麻醉可以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或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 296例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30例)和非脑卒中组(1 266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实验室资料、麻醉相关资料、骨折及手术相关资料, 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296例患者, 其中30例术后发生脑卒中, 发生率为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比值比(OR)4.441, 95%置信区间(CI)1.243~15.861, P=0.022]、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OR 1.057, 95%CI 1.006~1.110, P=0.027)较高、颈动脉斑块(OR 2.760, 95%CI 1.191~6.395, P=0.018)、术中低血压(OR 2.641, 95%CI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对髋部骨折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469例,其中300例接受CSEA(CSEA组),169例接受GA(GA组),先对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和麻醉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48例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其中CSEA组13例,GA组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卧床时间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ASA分级和内科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EA可以降低髋部骨折老年病人的术后肺部并发症(OR=0.17,95%CI:0.08~0.31,P=0.000);80~84岁(OR=5.09,95%CI:1.74~14.86,P=0.003)、85岁以上(OR=5.27,95%CI:1.71~16.17,P=0.004)和术前卧床2 d以上(OR=2.41,95%CI:1.04~5.56,P=0.040)是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CSEA较GA可以降低髋部骨折老年病人的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个体化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57例,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3,95%CI:1.076~1.214)、2型糖尿病(OR=4.591,95%CI:2.14~9.846)、ASA评分III级(OR=4.262,95%CI:1.600~11.352)、ASA评分IV级(OR=5.396,95%CI:1.868~15.583)、全身麻醉(OR=1.281,95%CI:1.066~1.540)及手术时间(OR=1.018,95%CI:1.001~1.03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52~0.885);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8.760,P=0.363)均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具有良好准确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2型糖尿病、ASA分级、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这5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临床个体化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单侧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间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16例,男35例,女81例,年龄65~98岁,ASAⅠ—Ⅳ级。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区域麻醉组(RA组,n=50)和全身麻醉组(GA组,n=66),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骨折部位、术前1 d Barthel评分和分级等术前基线资料;术式、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手术相关资料,ICU停留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 d Barthel评分和分级等术后康复相关资料,建立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记录2种麻醉方式老年单侧下肢骨折术后Barthel的评分。结果 RA组年龄明显大于GA组(P0.05)。两组性别、ASA分级、骨折部位、术式、手术时间和失血量、ICU停留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 d Barthel评分和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 RA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GA组(P0.05),Barthel分级为III或IV级的比例明显低于GA组(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分析麻醉方式与术后3 d Barthel分级的关联强度,建立3个回归模型以去除潜在混杂因素影响后,RA组患者出现术后3 d Barthel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危险明显低于GA组(P0.05)。按照模型1调整年龄因素后OR=0.235, 95%CI 0.103~0.538,P=0.001;按照模型2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OR=0.207, 95%CI 0.087~0.490,P0.001;按照模型3调整年龄、性别和ASA分级因素后OR=0.210, 95%CI 0.088~0.498,P0.001。结论老年患者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时,与全身麻醉比较,区域麻醉更有助于患者提高Barthel评分,有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个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可视化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 074例年龄≥60岁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335例, 女739例;年龄(80.3±7.3)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29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股骨颈骨折545例(其中470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75例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2±3.7)d。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通过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 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制作列线图并构建校准曲线模型。结果 1 074例患者中, 28.49%(306/1 074)的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0,95%CI:1.022~1.080, P=0.001)、受伤至手术时间(OR=1.043,95%CI:1.005~1.083, P=0.027)、白细胞计数(OR=1.093,95%CI:1.033~1.158, P=0.002)、血清白蛋白(OR=0.930,95%CI:0.88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93例,男257例,女436例,年龄65~103岁,BMI 16.5~33.1 kg/m2,ASAⅡ~Ⅳ级,分别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患者(6.64%)在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绞痛25例(3.61%)、心律失常19例(2.74%)、心力衰竭5例(0.72%)、心肌梗死4例(0.58%)和心源性猝死2例(0.2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全麻方式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95%CI 1.06~1.17,P0.001)、心脏疾病(OR=1.98,95%CI 1.02~3.85,P=0.045)、脑血管疾病(OR=2.14,95%CI 1.06~4.32,P=0.033)、高血压(OR=2.61,95%CI 1.23~5.51,P=0.012)、糖尿病(OR=2.06,95%CI 1.04~4.09,P=0.039)和肾功能不全(OR=17.42,95%CI 3.69~82.80,P0.001)是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的607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76)和无心力衰竭组(n=531),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Nomogram模型,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年龄[比值比(OR)=1.044, 95%可信区间(CI):1.008~1.081]、高血压(OR=2.800, 95%CI:1.503~5.217)、冠心病(OR=1.941, 95%CI:1.122~3.356)、房颤(OR=4.486, 95%CI:2.158~9.323)、血红蛋白浓度(OR=0.964, 95%CI:0.943~0.985)、红细胞分布宽度(OR=1.155, 95%CI:1.025~1.303)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探讨和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9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0例,女性549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为(76.25±7.08)岁。统计患者的1年死亡率,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内科合并症数量,ASA评分、手术方式及多项血液学指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19例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16.97%(139/81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总蛋白、尿素、肌酐。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比值比(odds ratio,OR)=1.067,95%CI(1.033~1.102)]、性别[P=0.046,OR=0.630,95%CI(0.390~1.017)]、术前内科并发症[P=0.009,OR=4.757,95%CI(1.476~15.350)]、ASA评分[P=0.001,OR=6.127,95%CI(2.166~17.320)]、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P=0.017,OR=1.186,95%CI(1.031~1.364)]、尿素[P=0.001,OR=1.175,95%CI(1.072~1.28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髋部骨折死亡率有关,其中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尿素是老年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2005年1月至2018年4月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相关因素的文献,严格评价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65岁)、吸烟、初次髋部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Singh指数≥4为骨质疏松)、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帕金森病、伴有脑卒中、伴有老年痴呆症、伴有白内障、伴有类风湿关节炎、伴有糖尿病、初次骨折内固定种类、患者治疗配合的依从性。运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各项指标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1371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对侧髋部骨折1504例。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3.55,95%CI:-5.60^-1.50,P<0.001)、骨质疏松症(OR=2.38,95%CI:1.36~4.17,P=0.002)、伴有帕金森病(OR=4.54,95%CI:2.74~7.53,P<0.001)、脑卒中(OR=0.33,95%CI:0.18~0.59,P<0.001)、老年痴呆症(OR=0.43,95%CI:0.29~0.62,P<0.001)、白内障(OR=0.37,95%CI:0.22~0.63,P<0.001)、类风湿关节炎(OR=0.32,95%CI:0.21~0.50,P<0.001)、糖尿病(OR=0.65,95%CI:0.47~0.91,P=0.01)、初次骨折内固定种类(OR=0.51,95%CI:0.30~0.85,P=0.01)、治疗配合依从性(OR=0.36,95%CI:0.21~0.64,P<0.001),而与性别(OR=1.07,95%CI:0.45~2.56,P=0.88)、吸烟(OR=0.86,95%CI:0.40~1.86,P=0.70)、初次髋部骨折类型(OR=0.97,95%CI:0.60~1.57,P=0.90)、伴有原发性高血压(OR=0.70,95%CI:0.41~1.21,P=0.20)无关。结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偏大、伴有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症、白内障、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初次骨折内固定种类、治疗配合依从性差。而患者性别、吸烟、骨折类型、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与对侧髋部骨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戚鸿飞  任程  马腾  许毅博  李明  张聪明  李忠 《骨科》2021,12(1):51-5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门诊复查、电话询问和社区走访等方式获取病人术后康复信息,根据病人术后1年的Barthel指数将病人分为不能自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和基本自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病人中,不能自理组65例,基本自理组1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种类、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居住环境、术后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是否于康复机构康复均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26,95%CI(1.036,1.096),P=0.025]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施绿色通道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短影响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2诊治的88例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2组:A组受伤48 h内手术,B组受伤48 h后手术。比较2组住院期间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 A组住院期间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1.2%(7/33)。B组3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0.0%(33/5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6,P0.001)。A组住院时间(14.1±4.5)d,B组住院时间(24.2±9.2)d,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4,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在48 h内手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期间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背景: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围手术期精神障碍(perioperative delirium, POD)近年来逐渐得到国内骨科医师的重视。预防POD发生,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中POD的发病率,以及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84例老年髋部周围骨折行大型手术的患者,女206例,男178例;年龄65-95岁,平均78.3岁。以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输血、药物治疗及合并症为自变量,POD的发病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8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 d(7-35 d),其中79例发生POD,发生率为20.6%。经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是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合并症、输血、药物治疗(P〈0.05)。其中高龄、手术时间过长、全身麻醉、合并症(尤其脑血管病变)是POD的危险因素,输血和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性别及手术方式对发生POD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易并发POD。围手术期仔细评估POD形成的相关因素,避免全身麻醉和手术时间过长,积极治疗合并症。高危患者必要时应输血并采用药物预防以降低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并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杭州地区6家医院经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8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705例,女1149例;年龄65 ~98岁,平均79.4岁.统计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1年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1年内共有29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0% (297/1854).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感染93例,心脏疾患38例,神经系统疾患53例,肿瘤63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5.053,95%CI(1.517,16.829),P=0.000]、性别[OR=0.376,95% CI (0.122,1.161),P=0.002]、术前内科合并症[OR =3.236,95%CI (1.553,6.746),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OR=6.057,95%CI (1.968,18.641),P=0.000]、受伤至手术时间[OR=1.928,95%CI(0.979,3.796),P=0.009]和住院时间[OR=3.875,95%CI(0.368,6.542),P=0.001]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合并症、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6例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26例患者1年内随访期间共死亡33例,死亡率1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共患基础疾病种类数、共患慢性肺病、共患贫血、共患痴呆、单独居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骨折至手术时间、治疗方式、全麻、ASA分级、入院淋巴细胞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是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2.48,95%CI:1.35-4.91,P=0.006)、性别(OR=1.53,95%CI:1.26-3.63,P=0.016)、合并基础病种类数(OR=2.52,95%CI:1.31-4.26,P=0.024)、共患慢性肺病(OR=1.74,95%CI:1.41-4.25,P=0.017)、共患痴呆(OR=1.21,95%CI:1.08-2.88,P=0.02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R=1.61,95%CI:1.03-2.85,P=0.014)、ASA评分(OR=1.36,95%CI:1.04-3.52,P=0.033)、血清白蛋白(OR=1.30,95%CI:1.12-3.59,P=0.041)以及治疗方式(OR=1.21,95%CI:1.05-3.48,P=0.012)是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种类数、共患慢性肺病、共患痴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A评分、血清白蛋白以及治疗方式是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手术过程中创伤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记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麻醉手术室实施手术的创伤骨折患者106例,其中男68例,女38例;年龄18~83岁,平均(43.11±17.97)岁。对深静脉血栓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慢性疾病、骨折部位、术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术中麻醉方式、手术时间、输入红细胞量、输入血浆量、血液回收量、止血带使用时间、止血带压力、手术体位、内植物类型、出血量、补液量、抗生素使用、手术切口类型,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部位、术前红细胞计数、术中麻醉方式、出血量、补液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下肢骨折(P=0.044,OR=6.552,95%CI为1.051~40.857)、术前红细胞计数偏高(P=0.006,OR=14.259,95%CI为2.118~96.018)、椎管内麻醉(P=0.010,OR=7.292,95%CI为1.612~32.989)、全身麻醉(P=0.006,OR=8.034,95%CI为1.799~35.875)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创伤骨折患者下肢骨折、术前红细胞计数偏高、术中采取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7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过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3分的情况,将其分为疼痛组(273例)与无痛组(124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痛组患者相比,疼痛组患者年龄偏低(Z=-2.919,P<0.05),麻醉时采用区域阻滞比例(χ2=6.345,P<0.05)、术后应用阿片类镇痛药比例(χ2=6.044,P<0.05)更高,手术时间(Z=-3.639,P<0.001)、住院时间(Z=-3.893,P<0.001)更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0.975,P=0.001]、麻醉时是否采用区域阻滞(OR=0.477,P=0.031)、术后是否应用阿片类镇痛药(OR=2.201,P=0.022)、手术时间(OR=1.795,P=0.011)、住院时间(OR=1.137,P=0.002)是下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明显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采用区域阻滞及术后应用阿片类镇痛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卒中后偏瘫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一般特征及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老年髓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偏瘫组与非偏瘫组患者的一般特点,分析偏瘫组患者1年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合并疾病数量及种类、骨折类型、骨折前活动能力、认知能力、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等.结果 共有137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平均年龄为(76.4±7 0)岁(65 ~99岁);其中101例患者髋部骨折前患有卒中后偏瘫.偏瘫组与非偏瘫组患者的ASA分级、术前合并疾病数量、骨折前活动能力、认知能力、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存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组患者术后1年髓访,2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17)、ASA分级(P=0.009)、术前合并疾病数量(P=0.048)、骨折前活动能力(P=0.000)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P=0.022)是偏瘫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偏瘫组患者较非偏瘫组患者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男性患者、ASA分级为Ⅲ或Ⅳ级、术前合并疾病≥3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弱的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卒中后偏瘫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