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CT获得的骨骼肌指数(SMI)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术前进行的胸部CT平扫或增强扫描图像上,选择胸8椎体中心层面,通过半自动化分割CT值在-29~150 HU范围内的肌肉组织获得SMI(cm2/m2).SM...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CT表现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特征.方法 应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灶≤3 cm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各30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分叶征(23/30)、边缘光滑锐利(22/30)、毛刺或棘突征(8/30)、胸膜凹陷征(7/30)、血管连接征(2/30)等.3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分叶征(16/30)、边缘光滑锐利(6/30)、毛刺或棘突征(24/30)、胸膜凹陷征(24/30)、血管连接征(8/30)、空泡或空洞或支气管征(13/30)等.经卡方检验发现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分叶征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97,P=0.0581),其它征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73.3%),3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1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13,P<0.001).结论 原发灶≤3 cm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主要CT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的密实结节.原发灶较小时即可伴有明显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转移).  相似文献   

3.
肺癌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NSCLC无法治愈,但Ⅰ期病人的生存率相对较高,5a生存率达60%~70%。Ⅰ期NSCLC一般采用手术根除,但术后有30%-40%的病人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通过一些特征性术前CT表现来准确预测其预后,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CT形态学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61例具有完整胸部CT影像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结果 161例Ⅰ期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1.4%;按性别分成两组,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多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患者年龄(≤60岁、>60岁)、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进行分组,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T1a、T1b及T2a期对应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7.2%、70.7%和58.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IA、IB期分类,对应5年OS分别为78.1%和58.9%,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的密度分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边缘、周围情况及与邻近胸膜的关系方面,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像上肿瘤的大小、"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影响Ⅰ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徐敏  吴宁  宋颖   《放射学实践》2009,24(8):850-853
目的:研究支气管残端复发率与组织病理学及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CT在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1999年1月~2008年3月13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有277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其中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为支气管残端复发。依据组织学和肿瘤分期分析局部复发及支气管残端复发的情况,并评价支气管残端复发的CT表现。结果:277例局部复发病例中,支气管残端复发者36例(13%)。支气管残端复发经支气管镜检组织学证实者11例,临床和随访胸部CT诊断25例。复发时临床症状表现血痰10例(27.8%),咳嗽7例(19.4%),呼吸困难2例(5.6%),胸痛2例(5.6%),15例(41.6%)无任何症状。支气管残端复发中鳞癌22例,腺癌12例,大细胞癌2例。支气管残端复发率鳞癌(3.1%)高于腺癌(1.9%)(P=0.195)。支气管残端复发病例中,肿瘤术后复发前分期为Ib期7例,Ⅱa期3例,Ⅱb期11例,Ⅲa期12例,Ⅲb期3例。胸部CT显示支气管残端复发影像表现为残端支气管管壁增厚19例(52.8%);残端附近见软组织肿物17例(47.2%)。手术至胸部CT发现支气管残端复发的时间间隔为5~91个月(中位20.6个月),其中28例患者(77.8%)24个月(2年)内胸部CT发现支气管残端复发。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约2.6%患者发生支气管残端复发,其发生率鳞癌高于腺癌。支气管残端复发的CT表现为残端支气管管壁增厚和残端附近形成软组织肿物。术后定期胸部CT检查和支气管镜检能及早发现复发。  相似文献   

6.
肺癌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NSCLC无法治愈,但Ⅰ期病人的生存率相对较高,5a生存率达60%~70%.Ⅰ期NSCLC一般采用手术根除,但术后有30%~40%的病人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通过一些特征性术前CT表现来准确预测其预后,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肺癌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NSCLC无法治愈,但Ⅰ期病人的生存率相对较高,5a生存率达60%~70%。Ⅰ期NSCLC一般采用手术根除,但术后有30%~40%的病人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通过一些特征性术前CT表现来准确预测其预后,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灌注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以期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个体化预后评估发挥一定的作用.方法 对152例拟诊肺癌的患者行前瞻性MSCT灌注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50 ml,注射流率4.0 ml/s,延迟10 s,扫描时间50 s.152例中12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评价CT灌注图像质量,对接受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进行早期疗效评估.采用t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NSCLC灌注参数与化、放疗早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理证实且图像质量达到评价标准的NSCLC 35例,缓解组(21例)和未缓解组(14例)的血流量(BF)分别为(81.0±33.6)和(56.3±23.1)ml·min~(-1)·100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1,P=0.023).血流量≤80与>80 ml·min~(-1)·100 g~(-1)组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8和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容量≤6与>6 ml/100 g~(-1)组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2和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的高灌注状态提示对化、放疗反应相对敏感,早期缓解率高,但肿瘤进展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外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5例外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肺穿活检证实的15例P-SCL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其CT影像特征。结果根据原发灶及转移范围的CT表现分为4型:Ⅰ型,孤立结节不伴转移,2例;Ⅱ型,原发灶伴转移未超过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7例;Ⅲ型,原发灶伴转移达两肺或有肺外转移,4例;Ⅳ型,原发灶伴癌性淋巴管炎累及1个以上肺叶,2例。结论CT能清楚显示P-SCLC原发灶的特征及转移范围,CT分型能为临床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螺旋CT(spiral CT,SCT)表现特征与病人血清中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和FasL(soluble FasL,sFasL)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SCT扫描的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并将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征与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人血清中sFas和sFasL检测水平与肿瘤的类型、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否累及胸膜或心包膜,肿瘤是否有毛刺、结节和分叶,是否存在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病人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液学衍生粒淋比(dNLR)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LIPI评分,dNLR≤3及LDH≤正常值上限(ULN)为LIPI优组,dNLR>3或LDH>ULN为LIPI良组,dNLR>3及LDH>ULN为差组。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及Cox回归计算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 共入组2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7.1个月,全组中位PFS 16.1个月,中位OS 30.6个月。LIPI差组与优组、良组相比,OS及PFS较低(χ2=9.04、2.8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性别、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LIPI分组(χ2=6.10、13.66、10.58、9.04,P<0.05)。仅LIPI分组是可影响PFS的因素(χ2=2.88,P=0.03)。多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及LIPI各分组与患者OS具有独立相关性(HR=1.31、1.36;95%CI:1.03~1.67、1.05~1.76;P<0.05)。结论 LIPI是LA-NSCLC放化疗的潜在预后指标,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选择32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周围型NSCLC。随机选16例为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RFA,术后1周行GP方案化疗,对照组:16例单纯行GP方案化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CR9例(56.3%),PR 4例(25.0)%,有效率为81.3%,对照组CR 1例(6.3%),PR 6例(37.5)%,有效率为43.8%,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9、12、15、18、21和24个月生存率,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对照组为15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联合GP化疗方案是治疗周围型中晚期NSCL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对支气管改变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胸部CT图像,根据病理分为两组:小细胞肺癌组(43例)、鳞癌组(46例).根据受累支气管在肿块中阻断点的情况分为三型:Ⅰ型,阻断点深入肿块不到1/3;Ⅱ型,阻断点深入肿块1/3至2/3处;Ⅲ型,阻断点深入肿块的2/...  相似文献   

15.
王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24-12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29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高、中和低分化肿瘤的血流量(BF)值分别为(58.3±20.5)、(38.5±15.7)和(30.3±6.7)ml/(100g·min),强化峰值(PEI)分别为(26.1±11.7)、(23.6±6.9)和(16.2±4.9)HU,血流量和强化峰值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和0.0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28.4±9.8)ml/100g·min)]和PEI[(10.9±8.4)HU]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7.3±16.5)ml/(100g·min)和(24.0±8.7)HU],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2);术后转移组BF值[(22.6±3.2)ml/(100g·min)]明显低于未转移组[(45.0±16.4)ml/(100g·min)].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复发危险因素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大小与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ENSCLC)复发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肺癌患者(145例术后复发,375例术后未复发)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根据CT结果对病灶进行血管分型,计算病灶强化后CT增值及病灶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其中的130例ENSCLC患者的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及大小与肺癌复发的相关性,采用Cox模型对ENSCL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肺癌复发危险因素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体积的OR值分别为5.40、3.51、8.94,χ2值分别为4.13、6.94、3.18,P值均<0.05。对ENSCLC患者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Ⅳ型血管分型的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Ⅰ型、Ⅱ型和Ⅲ型(χ2分别为9.018、6.994、6.211,P值均<0.05);病灶强化后CT增值≤20HU的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20~60HU和≥60HU的患者(χ2值分别为6.936、13.306,P值分别为0.008、0.000);病灶直径2~3cm的肺癌复发率明显大于直径≤2cm的患者(χ2=4.811,P=0.028)。经Cox模型生存分析,ENSCLC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肺癌直径的RR分别为0.335、2.152、2.014(P值均<0.05)。结论: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及体积,这些危险因素与ENSCLC的复发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的特点及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18F-FDG PET-CT)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NSCLC骨转移率为25.44%(29/114),其中腺癌36.21%(21/58),鳞癌14.89%(7/47),混合癌14.29%(1/7),2例大细胞肺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共有骨转移病灶103处,骨转移好发部位为肋骨(34.95%)和胸椎(33.98%),其次是骨盆(13.59%)和腰椎(13.59%).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01 处病灶,均呈放射性摄取增高,对NSCLC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8.06%;CT发现91处病灶,对NSCLC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88.3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SCLC中腺癌骨转移率最高,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肋骨和胸椎.18F-FDG PET-CT能发现CT所不能发现的早期NSCLC骨转移病灶,对NSCLC骨转移的正确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肺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的CT表现,探讨各自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及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SCLC组30例,SC组31例,对...  相似文献   

19.
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诊断途径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分型及诊断途径。方法对220例SCLC进行X线CT回顾性分析,并与54例病理观察相对照,讨论SCLC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性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少见,是SCLC的CT表现特点,CT诊断的可能性达80.5%,结合经皮针刺活检阳性率可达91.1%。结论CT平扫结合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是SCLC确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 T表现及分型。方法观察30例小细胞肺癌其胸部螺旋C T 表现及分型特点。结果30例中,4例中央肺门型(13.3%),15例中央合并纵隔型(46.7%),2例周围型(6.7%);4例周围合并纵隔型(16.7%);2例沿淋巴管扩散型(6.7%),2例胸膜多发转移型(6.7%),1例肺叶型(3.3%)。结论 CT能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及转移范围,CT分型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