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芹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57-4957
我院2007-01-2010-12对21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防治性气管切开,由于掌握了气管切开术指征,提高了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8~68岁。烧伤面积为11%~31%的3例,31%~50%的12例,50%以上的为6例。吸入性损伤:中度12例,重度9例。烧伤部位包括头、面、颈部、躯干、四肢等。1.2护理方法1.2.1气管切开的指征密闭空间头面颈部烧伤患者且面颈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深度烧伤合并吸入性烧伤的患者,早期为改善呼吸困难而需要经颈部创面行气管切开术,但拔管后因瘘口感染往往难以控制,肉芽生长缓慢,闭合延迟,影响颈部创面的植皮修复。为此,2005-01/2008-12笔者对收治的30例包括头、面、颈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烧伤的患者,气管切开拔管后,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纳米银纱布填塞瘘口,瘘口肉芽组织生长闭合快,  相似文献   

3.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tracheostomy,PDT)是目前已在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型气管切开术,它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简单、迅速的气管切开方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2004年自该技术在我科开展以来已应用于11例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27·3岁。烧伤总面积(%)38%~90%,伤后1~6h入院。其中火焰烧伤10例,热液烫伤1例。典型病例1患者,吴某某,31岁。诊断:全身多处火焰烧伤47%Ⅱ-Ⅲ度。于伤后6h入院,伤后12h患者自觉胸闷,呼吸不畅,面颈部肿胀明显,SaO2降至90%,急…  相似文献   

4.
头面、颈部烧伤常常伴有呼吸道吸入性烧伤,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8例,对其有无行气管切开及伤后切开时间进行回顾,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呼吸道烧伤抢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t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1 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及面、颈部深度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如何对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个重要课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烧伤面积>50%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吸入性损伤常和体表皮肤烧伤同时存在,特别是面颈部烧伤者,常伴有吸入性损伤,而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应尽早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给氧。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吸入性损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头颈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以及气管切开指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气管切开情况分为预防性和紧急性气管切开。对比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指征。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有57例,紧急气管切开有46例。其中预防性气管切开中度和重度吸入性损伤有41例,占71.93%;紧急气管切开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有24例,占52.17%。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是(5.51±1.28)h,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是(24.80±4.67)h。结论:中重度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要尽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没有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气道损伤后24 h是气道梗阻的高发时间,应该要密切患者是否出现如呼吸道有大量粘稠分泌物,口鼻内有大量血清样渗出以及吸氧治疗,Pa O2升高不明显,"鱼嘴状"口唇以及颈部焦痂形成等应该考虑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们对34例呼吸道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给予充分气道湿化及有效排痰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8~75岁,平均39岁.均有呼吸道损伤,颈部有烧伤创面30例,颈部无烧伤创面4例;住院天数14~85 d,平均33.5 d;烧伤面积最大98%,最小8%;烧伤面积>50%25例,20%~50% 6例,<20% 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治疗组采取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42例,重度62例,治疗后死亡29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15.87)TBSA%,其中轻度16例,中度13例,重度7例,治疗后死亡15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面颈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常需气管切开,以保持气道通畅.由于热力吸入致气管、支气管内壁的局限性溃疡及广泛坏死剥脱,故易引起气管内出血与咯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4例通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1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282例(96%)安全度过急性期。其中36例(12%)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及面、颈部深度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如何对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个重要课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烧伤面积〉50%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吸痰技术(tracheostomy suction)指对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患者实施的涵盖支气管卫生学管理、机械通气和机械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的综合技术,是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和过滤作用的消失,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能干燥、黏稠,甚至黏附在人工气道内径表面,使患者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2-4].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措施,而导管的反复插入,容易刺激气道黏膜而产生出血、溃疡,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等并发症和临床风险增加.不必要的吸痰可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但若不及时吸痰,则可发生痰液堵塞,会使肺通气量降低,影响通气效果[5-7].尤其对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呼吸道阻塞和肺内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较高[8].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直接开口于颈部环状软骨下,气道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气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机及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待气管如血管”观念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气道管理组(实验组)与我院目前常规气道管理组(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无差别及统计学意义。方法:将9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气管切开48h后患者体温变化、痰液性状、听诊肺部有无音、X线胸片、痰培养结果,判断患者有无肺部感染发生。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待气管如血管”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方法急待规范。  相似文献   

18.
马红  周敏  陈晓娟 《华西医学》2014,(4):770-77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10月1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气管导管口接人工鼻吸氧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5例使用人工鼻,均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于伤后14~22d拔除气管导管;1例因伤后15d转入医院时已患多重细菌肺部感染,予积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同时使用人工鼻等治疗,于伤后38d拔除气管导管。结论人工鼻用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中,能使开放式的人工气道处于封闭状态,温热湿化气道,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达到氧疗效果,有效预防气管导管堵塞及肺部感染,缩短带管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超过3个月行气管切开术9例患者的疗效。方法颈部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9例,在放疗后5~10个月因颈段气道狭窄致机械性呼吸困难,紧急实施气管切开术,术中和术后观察呼吸改善情况和监测血氧饱和度。结果 9例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困难得到明显缓解,吸氧或不吸氧条件下监测血氧饱和度(Sa O2)90%。术后气管套管均保持通畅,未出现明显呼吸困难,随访期间均死于肿瘤转移或者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气管切开术仍是解决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由于肿瘤未控引起颈段气道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需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20.
杜霞荣 《全科护理》2012,10(12):1122-1124
总结2010年5月—2011年5月老年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25例,分析老年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旨在提高对气道出血的护理水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