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收集河北省5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60岁以上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记录并比较其性别、年龄、AO分型等数据,分析两年间河北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142例。其中男性984例(45.9%)、女性1 158例(54.1%),男女比例为1∶1.18;左侧骨折1 117例(52.1%)、右侧骨折1 025例(47.9%)。年龄61~99岁,平均年龄(65±8)岁,各年龄段骨折中以71~8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45.0%),按照AO分型,31-A2型所占比例最高(59.1%);31-A3型所占比例最低(12.3%)。 结论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同期全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7.7%,占同期60岁以上所有骨折患者的13.4%。女性普遍多于男性。71~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31-A2型骨折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35所医院和西部2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和Evans分型等数据。将东部3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2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共收集9 233例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男女比为1.04∶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71~80岁(28.71%);根据AO分型,31-A1型骨折2 464例(26.69%),31-A2型骨折5 251例(56.87%),31-A3型骨折1 518例(16.44%);根据Evans分型,稳定性骨折4 169例(45.15%),不稳定性骨折5 064例(54.85%)。A组6 856例,男女比为0.99∶1;B组2 377例,男女比为1.19∶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2,P<0.01)。A组患者中位年龄(74岁)大于B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55,P<0.01)。两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71~80岁,构成比分别为29.89%和25.33%。根据AO分型,两组患者骨折高发类型均为31-A2型,构成比分别为57.28%和55.70%;根据Evans分型,均以不稳定性骨折多见。两组患者年龄段分布和骨折Evans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AO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发年龄为71~80岁,男性多于女性,高发类型为31-A2型,多见于不稳定性骨折。东部地区女性患者比例、中位年龄和稳定性骨折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31-A3型骨折构成比低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采用PCCP治疗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61~86岁,平均72.7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22例,31-A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8 d.所有患者均经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置入PCCP.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4~13个月(平均11个月)随防.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 min(40~85 min),平均出血量为90 mL(50~250 mL).1例患者术后2周死于非手术相关性疾病.其余39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14~28周).术后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3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PC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31-A1型和3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但对31-A3型及闭合复位困难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脊柱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 443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3 425个椎体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及骨折分型等资料,总结分析5年间老年脊柱骨折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 443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共3 425个椎体骨折,其中男性942个椎体(27.50%)、女性2 483个椎体(72.50%),男女比例为1∶2.64。老年脊柱骨折椎体数60~6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5.31%)。AO分型中A型3 092个椎体(90.28%)、B型287个椎体(8.38%)、C型46个椎体(1.34%),各分型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9,P=0.137)。颈椎骨折共91个椎体(2.66%),51.05节段(31.87%)所占比例最高;胸腰椎骨折共3 334个椎体(97.34%),其中胸椎骨折1 406个椎体(42.17%),腰椎骨折1 928个椎体(57.83%);53.01节段(30.35%)所占比例最高。对3 225个胸腰椎骨折进行Denis分型,其中Ⅰ型2 396个椎体(74.29%)、Ⅱ型639个椎体(19.81%)、Ⅲ型125个椎体(3.88%)、Ⅳ型65个椎体(2.02%),各分型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5,P=0.446)。结论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60~6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颈椎骨折中51.05节段所占比例最高,胸腰椎骨折中53.01节段所占比例最高;AO分型中A型所占比例最高,胸腰椎骨折中DenisⅠ型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基层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关节创伤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两组:ERAS组53例, 男27例, 女26例;年龄为(72.7±1.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7例, 31-A2型16例, 31-A3型10例;合并内科疾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5.8±3.9)h。常规治疗组51例, 男31例, 女20例;年龄为(72.6±1.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1例, 31-A2型19例, 31-A3型11例;合并内科疾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5±5.9)h。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1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除受伤至手术时间外, 其余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04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E...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巨野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n=28):PFBN组男12例, 女16例;年龄(70.4±7.8)岁;骨折AO分型:31-A1型4例, 31-A2型16例, 31-A3型8例;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男10例, 女18例;年龄(73.0±8.9)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例, 31-A2型16例, 31-A3型10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PFBN组与PFNA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7.3±0.9)、(7.4±1.1)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文骥  毛宾尧  赵艳 《中国骨伤》2021,34(10):906-9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7例,男51例,女76例,年龄60~98(81.39±8.16)岁。根据Evans分型:Ⅰa型10例,Ⅰb型46例,Ⅰc型48例,Ⅰd型16例,Ⅱ型7例。AO/OTA分型:31-A1.2型10例,31-A1.3型84例,31-A 2.2型17例,31-A2.3型9例,31-A3型7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完成PFNA手术,无一例切口感染。4例内固定失败,其中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术后1年内死亡。2例肺动脉分支多发栓塞,抗凝治疗后愈;并发肺炎48例,其中9例术前存在肺部炎症;胸腔积液27例;急性心力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除1例因肺炎,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住院期间死亡,其余治疗后症状控制或消失。1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6(17.01±6.0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8.96±5.40提高至末次随访83.57±8.92(t=75.86,P0.01)。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也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尤其要防治肺栓塞,及时纠正低血红蛋白及低蛋白血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膨胀钉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7例,效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48~89岁.其中1例合并胫骨干骨折,1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骨折部皮肤均完好无损.AO分型:31-A1型3例,31-A2型16例,31-A3型8例;Evans-Jensen分型:1型3例,2型5例,3型10例,4型7例,5型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8例;右侧6例,左侧8例;年龄51~93岁,平均81.2岁.骨折按AO/OTA标准分型:31-A1型1例,31-A2型8例,31-A3型5例;按改良Evans分型:Ib型1例,Ⅱb型6例,Ⅲ型2例,逆转子间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4d,平均6.5d.14例患者均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2例患者术中出现医源性股骨外侧壁爆裂.7例患者术后获19~ 22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髋内翻,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头颈短缩、股骨干骨折或内置物断裂.7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4~100分,平均71.7分;其中优3例,良2例,差2例.结论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良好,临床应用时需充分理解其设计原理与生物力学特性、选择合适适应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稳定性的X线三柱评分标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61例,女217例;年龄为60~97岁,平均72.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 方法 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2~88岁,平均71.8岁.按Evans股骨转子骨折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7例,逆转子型3例. 结果 30例患者经6~18(平均1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根据Hafris髋关节评分,优20例,良8例,差2例.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84例Evans I-Ⅳ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对Evans I-Ⅳ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量(Hb)和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隐性失血在总失血量中所占比例。结果隐性失血在总失血量中占的比例分别为:Evans I型67.2%、EvansⅡ型68.03%、EvansⅢ型68.91%、EvansⅣ型70.61%。EvansⅢ、Ⅳ型与EvansI、Ⅱ型相比,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较大,隐性失血量和骨折分型有一定关系,应该引起广大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机器人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和牵引床组(采用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机器人组31例, 男11例, 女20例;年龄(78.7±9.3)岁;左侧16例, 右侧15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7例, 31-A2型12例, 31-A3型2例。牵引床组26例, 男12例, 女14例;年龄(78.7±7.7)岁;左侧13例, 右侧13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6例, 31-A2型9例, 31-A3型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复位时间(4.4±2.2)min、手术时间(29.0±13.5)min、术中出血量(76.5±30.5)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12月应用亚洲型PFNA治疗3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龄79.7岁(65~ 94岁)。骨折AO分型:31-A2型28例,31 -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 28例患者合并1种以上内科疾病。对围手术期及短期随访的疗效、安全性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40.2 min(30~5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76.4 mL(25~100 mL)。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或原有合并症加重。所有患者术后获3~12个月(平均5.8个月)随访,3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患髋Harris评分平均为89.7分(75~ 94分)。无髋内翻、内置物切出、失败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亚洲型PFNA的设计符合中国人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对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有着良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60~95岁,平均74.5岁。按AO分类31-A1型7例,A2型29例,A3型6例,最终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39例获得11~24个月(平均20.9个月)随访。37例骨折愈合,2例延迟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7.2%,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DHS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早期活动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病例均通过闭合复位完成手术,年龄40~91岁,平均66.5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31例、31-A2型42例、31-A3型23例.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35~90 min,平均为50 min;术中失血量为50~200 ml,平均为8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本组病例均进行了6~24个月的随访,平均8.5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无髋内翻及头钉切割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型转子周围骨折,PFN具有微创操作,固定坚强,术后并发症少,系此类骨折内固定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京津唐地区胫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地区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京津唐地区的共8所医院诊治的所有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北京地区医院收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天津地区医院收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唐山地区收治的患者资料定为C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段分布、骨折分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共收治胫骨干骨折3 215例,占胫腓骨骨折的26.57%(3 215/12 100),占全身骨折的5.44%(3 215/59 080).男女比为3.76:1.男性占79.00%,41~50岁构成比最高(20.75%).女性占21.00%,41 ~50岁构成比最高(19.85%).成人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中以42-A型的构成比最高(49.79%).A组、B组和C组分别有218例、714例和2 283例,分别占胫腓骨骨折的9.27%、30.38%和30.86%,占全身骨折的1.50%、5.47%和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胫骨螺旋骨折所占构成比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京津唐地区胫骨干骨折占胫腓骨骨折的26.57%,占全身骨折的5.44%,男、女性均以41~50岁所占构成比最高,成人胫骨干骨折类型以42-A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骨科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05例,女218例;年龄为70~98岁,平均78.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9例,31-A2型141例,31-A3型43例;362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72 h,平均46.6 h。统计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情况。对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情况、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时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3例患者中49例(11.58%)术后发生谵妄,其中29例发生于术后第1天,20例发生于术后第2天;374例(88.42%)患者未发生谵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谵妄患者与未发生谵妄患者在受伤至手术时间、隐性失血量及电解质紊乱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OR=3.386,95%CI:1.362~6.638)、隐性失血量>600 mL(OR=10.292,95%CI:1.244~35.091)、术后电解质紊乱(OR=4.157,95%CI:1.595~7.626)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长、隐性失血量多与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尤其是不稳定性转子部骨折在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风险.所谓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部骨折,按AO分类包括31-A2型和31-A3型.对于老年患者转子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功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2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646例老年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数据。根据年龄分为3个年龄段:60~69岁,70~79岁,≥80岁,总结5年间老年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646例老年踝关节损伤患者,男231例(35.76%)、女415例(64.24%),男女比为1︰1.80;损伤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62.38%);44-A型损伤303例(46.90%),44-B型损伤249例(38.55%),44-C型损伤94例(14.55%)。44-A型和44-B型损伤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44-C型损伤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患者AO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0,P0.001)。60~69岁以及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各分型男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老年踝关节损伤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女性多于男性,损伤高发类型为44-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