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并发胃肠道功能不全综合征(GID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30日-2012年10月30日间北京市海淀医院ICU中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以肠内喂养不耐受(FI)、胃肠道出血(GIH)和麻痹性肠梗阻(PI)为主要表现的GIDS,将患者分为GIDS组和非GIDS组,记录其性别、年龄和入院24 h时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等25项指标,观察预后(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并发GIDS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72例脓毒症患者(65.5%)发生GIDS,其中,以FI 合并PI的发生率最高,为45.9%.同非GIDS患者相比,GIDS患者ICU病死率更高(47.2% 比21.1%,P=0.007),住ICU时间更长[(18.6±13.6)d比(14.2±7.8)d,P=0.0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58,95%CI 1.925~1.992,P=0.016)、血C反应蛋白(OR=1.136,95%CI 1.051~1.229,P=0.001)和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OR=6.016,95%CI 2.225~16.263,P=0.000)是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预测GIDS的发生.结论:GIDS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预后;高龄、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Risk factors for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head trau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examined the incidence and timing of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PTCI) and provid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TCI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ree hundred and fifty-thre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head trau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timing of PTCI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ge, gender, admission Glasgow Coma Scores (GCS),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brain herniation, and low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P) on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Risk factors for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valua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PTCI was observed in 36 (11.96%) of the 353 patients, and in a majority of cases, cerebral infarction developed within 2 weeks after injury. Poor admission GCS (P < 0.01), low systolic BP (P < 0.01), brain herniation (P < 0.05), and decompression craniotomy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TCI.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PTCI and gender or increased age.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d trauma that develops early in the clinical course. Low GCS, low systolic BP, brain herniation, and decompression craniotomy may be risk factors for PTCI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12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2例)和存活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钠以及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以及年龄、性别、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等基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上述各项因素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分别为(11.70 ± 8.27)× 109/L、(10.20 ± 7.50)× 109/L、(61.38 ± 30.24)mg/L,均高于存活组患者[(8.92 ± 6.38)× 109/L、(7.48 ± 5.66)× 109/L、(48.52 ± 20.1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079、2.264、2.793,P = 0.040、0.025、0.006)。死亡组患者年龄≥ 50岁、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C、合并肺部感染人数分别为42例(80.77%)、25例(48.08%)、41例(78.85%)和32例(61.54%),均高于存活组患者[33例(48.53%)、16例(23.53%)、38例(55.88%)和27例(3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068、7.894、6.908、5.620,P = 0.000、0.005、0.009、0.018)。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年龄≥ 50岁、消化道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均为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导致肝硬化并细菌感染者死亡风险的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3月-2003年6月间1197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15个临床病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6%(227/11 974),中转手术率为2.386%(286/11 974),其中因发生并发症而中转开腹65例,占22.727%(65/2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作用强度,Calot三角粘连、病期、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B超)、胆囊与周围粘连依次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师的腹腔镜技术培训,正确掌握LC相关危险因素是提高LC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处理方法,是降低LC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樊胜明|沈国新|胡金灵|刘君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3):289-293
目的:探讨影响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2月—2016年5月所实施的10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32例(32%)发生术后胰瘘,包括A级胰瘘(无临床意义)18例(18%),有临床意义的胰瘘14例(14%),其中B级胰瘘8例,C级胰瘘6例。单因素分析中,高体质量指数(≥25kg/m~2)与术后胰瘘发生有关(χ~2=4.128,P=0.042),但与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无关(χ~2=1.545,P=0.214),软胰腺质地与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均明显有关(χ~2=4.569,P=0.033;χ~2=11.374,P=0.001)。多因素分析中软胰腺质地是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2.476,P=0.043;OR=8.012,P=0.003)。结论:胰腺质地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胰腺质地软者,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瘘(POPF)的预测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6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连续收治的84例行开腹PD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后POPF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POPF相关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PD术后POPF的预测模型。结果:全组84例行PD患者中,POPF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1.7%(35/84)和57.1%(48/84)。与无POPF患者比较,POPF组的术后胆瘘、肺部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OPF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病理性质、胰瘘风险评分(FRS)以及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DFA1)、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DFBC1)和血清白蛋白水平(SA1)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DFA1(OR=1.000,95%CI=1.000~1.000)、DFBC1(OR=18.873,95%CI=2.913~121.122)和SA1(OR=0.842,95%CI=0.721~0.983)是发生POPF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根据这3个指标建立的PD术后POPF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11(95%CI=0.850~0.97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85.2%。拟合优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3.773,P0.05)。结论:DFA1、DFBC1和SA1对PD术后POPF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POPF的预测具有良好效能,可作为临床指导PD术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97例采用标准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传统Child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PD术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 结果 97例PD术后患者中,发生胰瘘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P=0.038)、手术时间(P=0.003)、胃肠吻合口下方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加做Braun吻合(P=0.034)及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P=0.003)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OR=11.687,P=0.021)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OR=0.056,P=0.016)是胰瘘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在湘雅二医院行PD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PF有关的1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逐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4/137),病死率6.57%(9/137);其中,胰瘘18例,发生率为13.1%,占总并发症的41.0%;死亡4例,占胰瘘病例的22.2%(4/8),占总死亡病例的44.4%(4/9)。P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PE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上腹部手术史(OR=6.741),术前TIBL≥171 μmol/L(OR=3.308),胰腺质地软(OR=3.556)及胰管直径<3mm(OR=6.106)。
结论:术前重度黄疸(TIBL≥171 μmol/L)、上腹部手术史及胰管直径细小和胰腺质地软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12.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1-06—2014-01诊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MSCTV)进行下肢DVT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2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合并伤、是否骨牵引、是否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术前是否采取血栓预防措施、血清D-二聚体水平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长骨骨折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5例中4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4.8%。47例DVT中,1例为混合型DVT,3例为中央型DVT,其余均为周围型DVT。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存在合并伤、合并系统性疾病、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是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合并伤[OR=3.644,95%CI(1.616,8.216),P=0.002]、合并内科系统疾病[OR=2.819,95%CI(1.062,7.487),P=0.038]、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OR=0.382,95%CI(0.175,0.836),P=0.016]是影响下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存在合并伤、合并内科系统疾病、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易发生DVT,创伤患者术前需密切监测血栓形成,同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在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情况及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者178例,发生率为19.9%,两组间在发病年龄、脊髓损伤程度和损伤节段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是合并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与否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易合并早期并发症,在脊髓损伤急性期需综合防治,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胰腺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提高胰腺损伤的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的损伤程度、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7例,其余均在术中确诊。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临床治愈29例,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严重合并伤,2例死于胰腺损伤后各种并发症。结论胰腺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围术期管理,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与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有密切关系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50例成人肝移植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20种待筛选的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术前感染情况、急性生理,年龄和慢性健康(APACHE)Ⅲ评分和血浆肌酐(Cr)水平与术后早期死亡率有独立相关性。经受试者运算特征(ROC)曲线分析,APACHEⅢ的截断点为60分,Cr的截断点为140μmol/L。结论 术前APACHEⅢ≥60分、Cr水平≥140μmol/L术前存在感染灶,是肝移植受体的术前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分析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40例术后30 d内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匹配同期4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条件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纳入的单因素进行逐步筛选,之后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可造成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术后感染与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既往手术史、手术范围、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因素相关性较高(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状况、糖尿病、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影响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状况、糖尿病、术后转入ICU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导致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以防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的31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PE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脊柱损伤病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422例脊柱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受伤至首次行超声检查时间、吸烟、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合并内科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颈部及下肢超声检查结果等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2例脊柱损伤病人中,术前并发DVT者83例(19.7%),未发生DVT者339例(80.3%)。分析DVT组与非DVT组的组间数据,ASIA分级、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吸烟、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受伤至首次超声检查时间、伴发大血管斑块形成、伴发大血管硬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IA分级为A级或B级(P=0.005,OR=6.153,95%CI:0.065~0.607)、合并原发性高血压(P=0.019,OR=2.270,95%CI:0.255~0.882)、吸烟(P=0.006,OR=2.116,95%CI:0.230~0.780)、受伤至首次超声检查时间>7 d(P=0.033,OR=1.956,95%CI:1.054~3.628)、伴发大血管硬化(P=0.006,OR=1.299,95%CI:1.078~1.565)为脊柱损伤病人术前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损伤病人术前DVT的发生率较高,其中ASIA分级为A级或B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吸烟、受伤至首次超声检查时间>7 d、伴发大血管硬化是脊柱损伤病人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市卢湾区社区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以问卷调查形式对社区女性进行普查,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社区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普查社区女性共计6 171名,年龄20~92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乳腺癌病人91例。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足月妊娠年龄(>35岁)、绝经后体重增加(>2.5 kg)、绝经年龄(>55岁)、乳腺癌家族史、卵巢癌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25)等为社区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哺乳为保护因素;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35岁)、乳腺癌家族史和BMI(≥30)等,生育史和哺乳为保护因素。结论:需进一步加强针对乳腺癌危险因素的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胰瘘是胰体尾切除(DP)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其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在探讨DP术后胰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因胰腺肿瘤行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对可能导致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9例患者DP术后生化漏发生率为34.3%(34/99),B级胰瘘发生率18.2%(18/99),C级胰瘘发生率1.0%(1/9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手术时间、胰管直径及是否联合脾切与胰瘘发生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42岁(OR=0.955,95% CI=0.914~0.998)、手术时间≥253 min(OR=1.013,95% CI=1.005~1.021)及联合脾切术(OR=4.152,95% CI=1.043~16.535)为DP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DP术后有一定的胰瘘发生率,年龄、手术时间、联合脾切是DP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评估对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