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5%,是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的第3大常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常见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 [1,2]。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60%,常见的并发症有螺钉穿出肱骨头、结节移位或不愈合、...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王全平  邵萍 《颈腰痛杂志》2003,24(2):119-121
骨质疏松症主要危险是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易发生再骨折。创伤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多发生局部或全身性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骨质疏松及再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骨质疏松与骨折相互影响、病理机理、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583例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通过分析髋部骨折病例资料,了解髋部骨折的致伤因素,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5年期间所有髋部骨折住院病例,根据致伤因素等分组讨论。[结果]50岁及50岁以上患者致伤因素以跌倒为主,其发病女性较男性多见。50岁以下患者其病因以暴力为主;老年髋部骨折主要致伤因素为骨质疏松和跌倒,同时老年痴呆、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偏瘫、帕金森氏病等内科性疾病与环境因素也大大增加了其发病的风险。[结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跌倒是老年髋部骨折最主要的致伤因素,因此作者应重视老年骨质疏松、跌倒等致伤因素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长春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发病特点初步调查及分析,揭示长春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本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676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生病例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多于粗隆间骨折,69~7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冬季和沙尘暴季节是骨折的好发时间段。结论针对长春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地域特征,应该做好宣传、跌倒、骨质疏松等工作,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髋部、脊柱骨折致残率、致死率高[1]。本研究主要是对笔者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66例中重度OP患者的临床致残、致死状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超过150万,75%为低能量损伤,髋部骨折的严重性超过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发生率为30万,桡骨远端骨折每年为25万,其他部位骨折为30万。年龄50岁以上50%女性及18%的男性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高达138亿美金(13.8billion)。(J.AAOS,Vol.11,No2P.109~119.2003)髋部骨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7.
张巍  唐佩福 《中国骨伤》2023,36(12):1111-1113
<正>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骨质疏松患病率在2018年已经高达24%,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但随着我国社会老化进程的加剧,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髋部骨折的总数将稳步增加[1-3]。髋部骨折后1年病死率高达25%~30%,且医疗费用昂贵,此问题不容小觑,值得我们深切关注[4-6]。  相似文献   

8.
张玉富  蒋协远 《中国骨伤》2023,36(2):99-102
<正>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可达到全身骨折的10%[1-2],成为继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之后的老年人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正在上升[3]。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FRAX工具评估上海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法收集1300例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FRAX工具计算10年内骨折发生风险,应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危险因子与FRAX计算的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10年内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为(6.0±3.6)%,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为(2.8±2.4)%。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及髋部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跌倒与10年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r=0.134,P0.01;r=0.124,P0.01)。结论 FRAX工具可用于评估上海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建议在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应用FRAX工具进行骨折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代入FRAX工具后对于北京地区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9 726例中老年人群的相关资料,应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时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评估FRAX~?在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FRAX~?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后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并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代入髋部BMD后,男性及女性人群随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代入腰椎BMD后,女性人群随着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但男性人群上述骨折概率并不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3)总人群中合并既往骨折史的骨折风险高于无既往骨折史人群。结论髋部BMD及腰椎BMD代入FRAX后均能较好地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对于男性病例,应用FRAX时更推荐代入髋部BMD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FRAX~?对中老年人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六所三级医院因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1071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特征及4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女性发生例数明显多于男性,70至8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呼和浩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地区特点。结论应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加强本地区人群髋部骨折,尤其跌倒和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53-1656
[目的]探讨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联合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对照组同龄健康体检人员50例。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LSA法)测定血清BGP、IGF-1、SHBG、CTX和DPD值。对上述结果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间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和DPD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更高[OR 8.176(2.719,76.058),7.230(1.798,33.851)]。五者单独预测骨折风险的敏感度均较低,而联合预测骨折风险的敏感度为99.2%。[结论]骨折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BGP、IGF-1、SHBG、CTX和DPD水平存在异常。CTX与DPD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更为敏感。5指标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敏感度,可以作为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逐年增多。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和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18.56%[2],骨质疏松症是老年骨折的高危因素,且脊柱和髋部骨折排前两位[3]。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OVCF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据报道,PVP/PKP治疗胸腰椎OVCF疼痛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群进人老龄状态。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和桡骨远端。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骨量丢失明显,如无适当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容易导致桡骨、脊柱和髋部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是:在骨质疏松症中,脆而弱的骨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受到轻微的外力就易发生骨折。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外科干预、积极应用抗骨质疏松性药物、功能锻炼等。然而,由于骨质疏松症本身的病理特点,决定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过程不同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本文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各种实验性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综合预防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04年12月及2004年1月~2006年12月各10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比较,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治疗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骨折预测,预防跌倒,积极手术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对3年内再发骨折,手术对再骨折的影响,致残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100例3年内再发骨折59例占59%,其中首次髋部骨折24例,手术14例,全身各部位再发骨折13例,占对照组髋部骨折病例54%,18例卧床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占18%, 18例出现并发症死亡,占18%.治疗组100例3年内再发骨折39例,其中首次髋部骨折39例,手术32例,全身各部位再发骨折15例,占治疗组髋部骨折病例的38%, 7例卧床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占7%, 7例出现并发症死亡,占7%.[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于预措施,进行骨折预测,预防跌倒,积极手术治疗,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减少再骨折发生,降低致残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相关因素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骨质疏松症之所以严重危害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伴发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桡骨远端、脊柱和髋部。其中,髋部骨折的治疗费用、入院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远较其它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因此,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于正确评价骨折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1年河南地区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1~2011. 12于骨科及急诊外科住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0岁以上)385例,男性127例,女性258例,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达高峰,女性发病率 明显高于男性;385例患者中髋部骨折187例(占骨折总数的48.57% ),脊柱骨折174例(占骨折总数 的45. 19% ),腕部骨折6例(占骨折总数的1.56% ),其他部位骨折18例(占骨折总数的4. 68% )。结论2011年河南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以髋部及椎体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干预对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71例住院患者资料,其中椎体骨折55例,髋部骨折16例,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CD)情绪测定表进行心理评估,并予心理疏导。结果 7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椎体骨折患者焦虑占56.36%,抑郁占29.09%;髋部骨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别占68.75%、43.75%,并且女性髋部骨折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通过心理干预,椎体骨折患者焦虑及抑郁比例分别下降为16.36%及10.91%,髋部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比例分别降为25%和12.50%,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是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外伤容易导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粗隆间骨折的不稳定和骨质疏松常使内固定治疗失败。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适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应该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加。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髋部骨折约占50%以上[1-3]。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比较不同手术部位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髋部骨折(35%~65%)、腹主动脉瘤(33%~54%)、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7%~52%),可见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最高[4]。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4%~17%[5-7],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