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儿童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MS)的临床及其CT和(或)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6例KM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CT和(或)MRI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有血小板减少等消耗性凝血功能异常。3例MRI分别显示后纵隔脊柱旁、右侧心包及左上臂皮肤及皮下软组织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病灶,增强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例脾脏异常增大,CT平扫为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呈弥漫性不均匀强化,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例除多根长骨干骺端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外,脾脏亦增大,CT平扫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密度灶,增强早期见病灶周边强化,延迟相部分病灶有对比剂逐渐充填;1例肝左叶巨大低密度肿块,增强早期病灶周边强化,延迟相部分病灶见对比剂逐渐充填。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提示可能合并大面积血管瘤;脾脏增大伴密度或MRI信号弥漫、局灶性降低应考虑血管瘤可能。 相似文献
2.
3.
Crouzon综合征颅面部的CT表现(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Crouzon综合征颅面部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8例Crouzon综合征颅面部CT征象.结果 CT均表现为眼眶、鼻腔鼻窦、颞骨、颌骨及颅底的异常.眼眶:眶腔变浅,眶外壁夹角增大,眶距增宽以及眼球突出16眼,视神经迂曲7眼,眼外肌增粗10眼;鼻腔鼻窦:鼻腔狭窄伴鼻中隔偏曲8例,鼻窦发育差6例,鼻咽腔变窄7例;颞骨:壶腹型内耳道8例,乳突气化差4例,乳突炎4例;颌骨:上颌骨发育不良,硬腭高拱,口腔顶壁呈倒"V"字形6例;颅底:颅骨内板弥漫性深大脑回压迹,蝶骨大翼狭长菲薄,颞窝变小,前颅窝底低位,颈静脉球窝增大8例,蝶鞍异常5例,乙状窦前位4例.结论 CT能够为Crouzon综合征颌面部的异常改变及其并发症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手术或CT导引下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20例,20例均做了64层螺旋CT检查,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呈圆形7例,椭圆形9例,类三角形4例,肿瘤边缘清晰,3例病灶可见浅分叶。肿瘤密度欠均匀,9例病灶内部或边缘见点状钙化,3例病灶周边可见"含气裂隙征"。12例增强扫描,4例呈斑片样强化,7例肿瘤呈均匀一致性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病灶内部密度均匀,4例肿瘤边缘肺门侧见"贴边血管征"。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增强扫描的时间分辨率高,可以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微钙化及增强特征,较普通CT确诊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0例PSH患者,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47~68岁,平均57.6岁。10例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例仅行CT平扫,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部位:右肺3例,其中上叶1例,中叶2例;左肺7例,其中上叶4例,下叶3例。病灶形态:10例均为圆形、类圆形肺内肿块或结节,境界清晰.分叶不明显(4例有浅分叶)、无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卫星病灶及血管集束征等征象。病灶大小:均为单发,最大径1.7~5.1cm,其中〈3cm者6例。病灶密度:CT平扫4例密度较均匀,6例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区,4例见点状或粗大点片状钙化;CT增强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6例,9例中7僻呈延迟强化。特征性的征象:空气新月征1例、贴边血管征10例、尾征3例、晕征7例。结论: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晕征等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PsH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2位,国内人群的患病率为0.29%~0.77%,因此,SS并非以前所认为的是一种罕见病。SS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轻微或无特异性,临床上常易误诊和漏诊。国内关于干燥综合征影像学表现的文献有14篇,胸部CT表现的文献仅有5篇。本文报道胸部CT首诊干燥综合征1例,以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嗜酸性膀胱炎(7例)及嗜酸性肉芽肿性膀胱炎(2例)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临床上均伴有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和腹痛等症状。影像学上,4例表现为膀胱壁结节状或局限性增厚。其中2例为嗜酸性肉芽肿性膀胱炎,其余5例表现为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结论 嗜酸性膀胱炎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易于混淆,病变的活检定性对于作出正确诊断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11.
脾血管瘤CT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的行脾全切术经病理证实的5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例窦岸细胞瘤表现为脾大,脾内多发点、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例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3例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有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并有推进趋势。结论 CT术前诊断脾血管瘤准确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6岁.因"咯血3天"就诊,近期无发热,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处一软组织块影(图1),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酷似肺癌CT表现,其后行一般抗炎保守治疗.1年9个月后复查CT,示:左肺上叶病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成一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有液平.痰查结核菌阴性,抗炎治疗2月后复查CT(图2)示:左肺上叶薄壁空洞,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液平不显著.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诊为"肺结核(左肺上叶)".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5):579-580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引起肾破裂出血的CT表现特征,指导该病诊治。方法:收集11例HFRS肾破裂出血患者的CT资料,对照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检查结果,探讨肾破裂出血发生的临床病期。结果:CT平扫多表现为双肾或单侧肾脏肿大、轮廓模糊,肾周筋膜增厚,肾周间隙渗出、积液,肾实质片状出血、团块状高密度影、包膜下出血为新月形、弧形高密度影,边缘整齐或不清,CT值40~60 HU,随着肾功能的恢复,血肿逐渐缩小直至吸收。结论:HFRS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而肾脏的CT改变出现较早,观察影像学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及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特征。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右肺者14例,左肺10例;最大径为0.8~10 cm,平均3.08 cm;有3例位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87.5%);20个病灶类圆形,4例有浅分叶,87.5%的病灶(21例)边缘光滑,45.8%(11例)的病灶有钙化,增强以后均有比较明显的强化,平均CT值净增(46.62±9.47)HU,有2例较大病灶内部尚可见到粗大扭曲的血管影。结论PSH除具备一般肺内良性肿瘤的特点外,有明显强化以及容易出现钙化是其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正>男,42岁,自述右下腹不适就诊,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体格检查发现肝下缘可触及一不规则包块,握拳大,有轻度活动,边缘光滑,无明显压痛。超声提示肝肾间隙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血、尿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息肉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通过对2010年7月-2015年11月间病理诊断为结肠幼年性息肉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搜集的122例患儿中,发生在升结肠22例,横结肠18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28例,直肠41例,<5 mm的32例,5~10 mm的53例,>10 mm的37例,结肠息肉可以表现为在充气肠管轮廓内的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息肉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结节,局部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增强后呈辐轮状强化表现,辐轮CT值约77~92 HU之间,辐轮中心强化小血管影CT值约98~165HU之间,并延续至肠壁血管,辐轮间稍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CT值约23~27 HU之间.在搜集的122例患儿中有105例患儿的结肠息内表现为这种特征性的辐轮状强化,占到总例数的86%.结论:儿童结肠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辐轮状CT增强表现,可以作为与其他肠道病变进行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1100例鼻咽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咽癌原发肿瘤的CT表现,探讨鼻咽癌原发肿瘤的侵犯规律。方法:分析1991年~2006年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且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1100例,男807例,女293例,年龄11~85岁,平均年龄48岁。由二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科医生对CT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鼻咽癌原发肿瘤侵犯部位、范围,尤其是肿瘤与颅底及颈部诸间隙的关系。将所有资料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系统,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00例中,Ⅰ型(鼻咽腔内生长)336例(30.54%),Ⅱ型(邻近超腔生长)317例(28.82%),Ⅲ型(远腔生长)447例(40.64%)。445例侵犯颅底结构,占全部病例的40.45%。其中蝶窦侵犯比例最高,为330例(30%),其次分别为破裂孔293例(26.64%)、翼突276例(25.09%)、翼管268例(24.36%)、斜坡226例(20.55%)、翼腭窝205例(18.64%)、卵圆孔201例(18.27%)、棘孔195例(17.73%)、海绵窦154例(14%)、眶下裂147例(13.36%)、岩枕缝137例(12.45%)等。205例共228侧翼腭窝受侵,肿瘤经蝶腭孔侵入143例161侧(70.61%)。鼻咽癌侵犯翼腭窝后肿瘤侵及眶下裂144侧(63.16%)、经眶下裂侵及眶尖44侧(19.30%)、眶上裂28侧(12.28%)、海绵窦27侧(11.84%)、侵及圆孔91侧(39.91%)。结论:鼻咽与颅底贴邻,容易破坏颅底结构并经颅底孔道侵入颅内。蝶窦侵犯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破裂孔、翼突、翼管、斜坡、翼腭窝、卵圆孔、棘孔、海绵窦、眶下裂等。鼻咽癌容易侵犯翼腭窝,受侵后需注意观察肿瘤是否通过与其相连的管道结构向周围蔓延,尤其需注意翼腭窝受侵后通过眶下裂侵犯眶尖、眶上裂、海绵窦。 相似文献
20.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既有与成人肺炎相似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儿童呼吸系统解剖和免疫系统发育上的小完善可能是原凶之一.合理的CT检查可以显示儿童肺炎细节及其合并症,并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