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机透视下点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摄片是用照像机进行拍摄的 ,但遇到一些较难拍摄的位置时 ,摄出的照片往往不够理想 ,我们通过摸索 ,将较难拍摄的部位 ,采用胃肠机透视下点片的办法 ,可获得良好的照片。1 颈椎斜位片的投照在观察颈椎椎间孔时 ,斜位角度较难掌握 ,常规摄片椎间孔往往显示欠佳 ,而采用透视下转动体位 ,观察到椎间孔显示最佳时点片 ,这样摄出的照片 ,椎间孔显示清楚。2 环椎、枢椎张口位的投照观察齿状突或环枢关节采用张口位投照 ,常规摄出的照片不一定能较好的显示齿状突及环枢关节 ,而透视下观察能使其在最佳位置时点片 ,使齿状突显示的更为清楚。3…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所有大、中型医院和大部份小型医院都具有普通X线检查(透视、摄片)的设备。胸部外伤患者常出现肋骨骨折。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相互重叠,会发生肋骨骨折的漏诊。为了减少甚至避兔肋骨骨折的漏诊,对于临床拟诊的同一肋骨不同部位和不同部位肋骨的骨折,作者总结其普通X线检查方法,供我国放射技术医学界的投照技术人员参考。1 同一肋骨不同部位骨折的摄片检查方法 前肋骨折摄胸部后前位片,后肋骨折摄胸部前后位片;腋中线部位肋弓骨折摄45°胸部后前斜位片,腋前线部位肋弓骨折摄30°胸部后前斜位片,腋前线至腋中线部位助弓骨折摄30°~45°胸部后前斜位片(骨折部位越靠前角度越小),腋后线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实践,体会到在投照下颌骨时,应注意投照角度.体位因素对摄片的影响,避免误诊、漏诊,提高摄片的准确率,在下颌骨摄片时,我们不用下颌骨侧位、下颌骨前后位、下颌骨喙突30度、下颌骨颏部上下位置投照,而是采取斜位投照,提高了投照的准确率,为诊断下颌骨疾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21例临床拟诊颧弓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常规颧弓轴位及改良反汤氏位投照,并用RGD_3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其中6例患者颜面部X线辐射剂量进行了测试。结果:两种投照位置照片,对颧弓骨折诊断的阳性率相同,但对骨折线及骨折错位程度的显示,后者优于前者。在患者颜面部接受X线辐射剂量上,改良反汤氏位约低于常规颧弓轴位的19~23倍。在投照方法学上,改良反汤氏位简便,易行,医患双方均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内骨折是比较常见的损伤。在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上,由于其关节面相互重叠,因而有一部份无移位的轻微骨折往往不易发现,以致造成漏诊。我们参照Greenspan氏介绍的桡骨头、肱骨小头斜位投照法,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对97例肘创伤患者除进行常规肘正侧位摄片外,均附加这种斜位投照。通过临床应用,我们体会到,本法确能发现一些常规位置上不能发现的肘部不明显骨折,因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21例临床拟诊颧弓骨折和外伤2进行常规颧弓 位及改良反汤氏位投照,并用RGD3型光剂量仪对其中6例患者颜面部X线辐射剂量进行了测试。结果:两种投照位置照片,对颧弓骨折的阳性率相同,但对骨折线及骨折错位程度的显示,后者估于前者。在患者颜面部接受X线辐射剂量上,改良反汤氏位约低于常规颧弓轴位的19-23倍。在投照方法学上,改良反汤氏位简便,易行阴茎海绵体造影医患双方均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颧骨弓的投照方法常采用:①颧骨弓顶颌斜位;②颧骨弓轴位;③颧骨弓侧位;④面骨后前位。通过大量实践我们感到按第①、②、④种方法投照时,颧骨弓因物片距离大而有失真。按第③种方法投照时,颧骨弓影像因和其他面骨重叠而常显示不清。我们在投照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检查颧骨弓的摄  相似文献   

8.
在胸部创伤中 ,肋骨骨折最常见 ,其中大部分骨折有后前位胸片就能满足诊断需要 ,部分弓部无移位的骨折及前端部骨折则需用肋骨特殊体位投照才能显示。而肋骨前端的骨折 ,由于其与背侧组织重叠多、结构中松质骨多、成像密度低等因素 ,极易漏诊。为了提高诊断率 ,减少病员痛苦 ,使病人早期得到治疗 ,我们在工作中 ,根据肋骨的解剖行径 ,在肋骨展开投照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反复实践 ,探索出一种我们称之为肋骨双斜位投照法。此位置能充分暴露肋骨 ,弥补正位片的不足 ,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现就投照方法作一介绍 ,供同道们参考。投 照 方 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多体位观察踝部扭伤患者,更好的显现外踝隐匿性撕脱骨折,减少漏诊率。方法透视下转位观察或改变投照角度发现疑似骨折病例。结果搜集16例踝关节扭伤病例,结合透视观察并摄片,外踝隐匿性撕脱骨折6例(37.5%),外踝骨折7例(43.75%),正常3例(18.75%)。结论认真观察X线片及透视下改变投照位置,可降低漏诊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胃肠机对一些常规体位摄片不易发现或易遗漏骨折做动态旋转透视观察,减少漏诊,最大限度避免医疗纠纷。方法对肋骨侧缘(肋弓处)骨折须向健侧旋转、有胸水的需同时轻度侧弯体位,暴露清晰时点片;疑髌骨纵行骨折时做患膝内或外旋,一般不超过45度即可发现。对表述不清的老人可在胃肠机上先行重点部位透视,以期发现骨折。结果发现肋骨骨折28例;髌骨纵行骨折6例;髂骨翼裂隙骨折1例。结论利用胃肠机的影像增强、遥控、自动跟踪曝光条件、快速点片功能减少重复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徐文晔 《当代医学》2008,14(20):88-89
目的胃肠机对一些常规体位摄片不易发现或易遗漏骨折做动态旋转透视观察,减少漏诊,最大限度避免医疗纠纷。方法对肋骨侧缘(肋弓处)骨折须向健侧旋转、有胸水的需同时轻度侧弯体位,暴露清晰时点片;疑髌骨纵行骨折时做患膝内或外旋,一般不超过45度即可发现。对表述不清的老人可在胃肠机上先行重点部位透视,以期发现骨折。结果发现肋骨骨折28例;髌骨纵行骨折6例;髂骨翼裂隙骨折1例。结论利用胃肠机的影像增强、遥控、自动跟踪曝光条件、快速点片功能减少重复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腔球囊导管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摄片技术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 调阅我院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 2012年所有双腔球囊导管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图像及报告单,筛选出采用了双斜位投照、导管位置调整、球囊充盈程度调整及延时投照的病例159例,将上述方法采用后的摄片剔除后再次阅片,对比前后诊断结论的异同.结果 采取双斜位投照的150例,剔除双斜位摄片再次阅片,30条输卵管被误诊为输卵管通而不畅,5条输卵管被误诊为梗阻,采取导管位置调整后摄片的20例,剔除导管位置调整后摄片再次阅片,25条输卵管被误诊为梗阻,球囊充盈程度调整10例,剔除球囊充盈程度调整摄片再次阅片,9条输卵管设误诊为梗阻,延时投照15例,剔除延时投照摄片后再次阅片,16条输卵管被误诊为梗阻.结论 双斜位投照、导管位置调整、球囊充盈程度调整及延时投照等技术对诊断的准确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纪淑兰  黄亚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10-1511
肋骨形态细长且不规则,其肋骨体部呈弯曲的弓形状.采用常规前后位投照方法,肋骨前后相互重叠,在X线照片上不能满意显示.而采用常规斜位投照方法摄取的X线照片,也不能将肋骨完全展开,因此往往引起误诊和漏诊.为了提高诊断符合率和投照质量.我们在工作中将常规肋骨斜位投照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从而使被检测肋骨完全展开,并能清晰显示在X线照片上.此投照方法的改进,对诊断肋骨的骨折、囊肿性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肋骨外伤性骨折在X线急诊检查中是比较常见的,肋骨的骨折临床上主要以X线平片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而X线平片清楚与否主要取决于投照的优劣,进一步来讲就是肋骨能否在片子上完整而清晰地显示,而现今我们所掌握和运用的几种肋骨投照方法,对一些单纯性隐蔽性的肋骨骨折的显示有很大困难,特别是肋弓部的显示,重叠影像是最大的困难。这几种肋骨投照方法始终不能完整清晰地显示肋骨形态。笔者10余年的工作中,通过一定数量的实际操作和验证,总结出一种肋骨投照的特殊方法:肋骨倾斜前后(后前)位。即在原来肋骨前后(后前)位的基础上让患者身体向健侧倾斜、侧弯,这种体位对于单侧膈上的肋骨显示完整而清晰,有效地避免肋骨间及心膈间的重叠,  相似文献   

15.
对疑有颧弓骨折的患者 ,理论上要求采用标准的顶颌斜位投照法进行摄影 ,但由于此类患者常合并头面部的损伤 ,下颌前伸困难 ,患者常不能摆出放射技师所需要的投照姿势 ,或由于颌面部软组织肿胀程度的不同使放射技师难以确定投照角度 ,此时如采用顶颌斜位进行投照颌面倾斜角度 ,难以摄得符合诊断要求的颧弓X线片。 针对这一问题 ,1986年我科开始采用改良的颅底位投照法 ,一次性摄取双侧颧弓X线片 ,通过随机抽查 30例受检者的照片进行观察分析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让患者仰卧在一个木制的颅底架上 ,颅底架侧面观呈①②型 ,患者…  相似文献   

16.
曾茂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83-2983
对于胸部创伤是否伴有肋骨骨折,X线检查为首选方法,由于解剖形态上的特点,在一些常规胸片有些无明显错位的骨折、隐匿性骨折,常由于投照位置的限制导致漏诊或误诊。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对疑有肋骨骨折的患者,在常规X线胸片基础上,经常加摄肋骨斜位片,使一些常规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肋骨骨折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胃肠机对一些常规体位摄片不易发现或易遗漏骨折做动态旋转透视观察,减少漏诊,最大限度避免医疗纠纷。方法对肋骨侧缘(肋弓处)骨折须向健侧旋转、有胸水的需同时轻度侧弯体位,暴露清晰时点片;疑髌骨纵行骨折时做患膝内或外旋,一般不超过45度即可发现。对表述不清的老人可在胃肠机上先行重点部位透视,以期发现骨折。结果发现肋骨骨折28例;髌骨纵行骨折6例;髂骨翼裂隙骨折1例。结论利用胃肠机的影像增强、遥控、自动跟踪曝光条件、快速点片功能减少重复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余梁  胡茂能  杜丹 《安徽医学》2010,31(12):1462-1464
目的分析急诊外伤患者易导致漏诊的相关因素,探讨改进措施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急诊外伤入院怀疑有骨折的病例160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详细追问临床病史、必要的体格检查、多体位多角度投照或透视下点片及进一步检查等。结果 160例疑似骨折病例中,随着相关诊断措施增加,检出率亦增加。共确诊骨折病例63例,其中常规摄片检查出24例,加拍斜位或切线位确诊22例,追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摄片确诊9例,CT确诊5例,复查后确诊3例。结论通过对外伤患者详细、全面、必要和动态的检查,可以极大地降低骨折漏诊的发生率,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叶红 《海南医学》2004,15(7):90-90
典型的肋骨骨折胸部正位片不难诊断。但发生在胸廓外侧腋下区,膈下及断端无移位的骨折,常规胸部正位易漏诊、误诊。经过多年实践,我科采用常规胸正斜位(加滤线栅)投照法,部分病人采用卧位加滤线栅投照或透视下转动最佳体位点片,大大减少了漏诊、误诊。现将我院2 0 0 3年收集的8  相似文献   

20.
殷赵华 《四川医学》2009,30(10):1659-1660
目的分析放射科肋骨骨折漏诊原因,建立防范对策。方法在首次摄片后3d~2个月复查,对胸部进行多体位投照,并对X线表现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检出肋骨骨折新增43处,其中肋弓部27处,后肋部9处,前肋部5处,膈下肋2处。这些病例的漏诊均存在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结论准确诊断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