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仝凭静脉麻醉(TIVA)与异氟醚吸入麻醉(IA)对病人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37例ASAⅠ~Ⅱ级患者按麻醉维持方式随机分为TIVA(n=18),与IA组(n=19)。术前、麻醉维持后1h、术后1d、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 TIVA组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IA组NK细胞活性于麻醉后1h短暂降低(P〈0.05),术后恢复正常。TIVA组术后1h及术后1d CD、CD4活性显著升高(P〈0.05),CO4/CD8比值增加(P〈0.01),术后1周恢复正常。IA组在术后1dCD3、CD4及CD5活性元明显变化。IA组CD3、CD4活性及CD3/CD8比值在麻醉后1h及术后7d显著高于TIVA组(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免疫反应有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2.
王媛  梁郑 《中原医刊》2005,32(24):37-3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微泵持续输注、γ-羟丁酸钠、恩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的方法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γ-羟丁酸钠及高浓度(3~5%)恩氟烷持续吸入复合麻醉,Ⅱ组采用异丙酚微泵持续输注、γ-羟丁酸钠及低浓度(0.5~3%)恩氟烷持续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病人术中SP02的变化和支气管痉挛及术后舌后坠的发生。结果 Ⅰ组:手术开始、支气管镜经过隆突和术毕时SPO2、HR、SAP与麻醉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支气管镜经过隆突时与麻醉前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30min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Ⅱ组:术中、术后SPO2、HR和SAP与麻醉前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发生率与Ⅰ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结论 异丙酚微泵持续输注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易于控制麻醉深度,减少γ-羟丁酸钠和恩氟烷的用量,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期间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25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2h(T1)、术后1d(T2)、术后7d(T3)采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2h,除CD8^+外,其他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d达最低水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神经阻滞组CD3^+、CD4^+/CD8^+及NK细胞在麻醉后2h、术后1、7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小,是老年病人下肢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PCEA组。三组分别于麻醉前(TO)、术毕(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术后5天(T4)及术后7天(T5)六个时间点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三组术毕及术后1天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天下降较为显著,与诱导前比,Ⅰ组P〈0.01,Ⅱ、Ⅲ组P〈0.05。术后3天,Ⅲ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基本恢复(P〉0.05),术后5天,Ⅱ Ⅲ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7天三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免疫抑制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喻淑庆  张铁军 《海南医学》2014,(18):2757-2759
目的 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Ⅰ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异丙酚静脉注射诱导,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Ⅱ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方法与Ⅰ组患者相同,七氟醚吸入、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Ⅲ组患者采用吸入全麻,以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诱导,七氟醚吸入及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三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所有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麻醉后1 h(T1)、3 h(T2)、5 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h(T5)、48 h(T6)、72 h(T7)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NK细胞(CD3-CD16+CD56+)的百分比。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Ⅲ组患者在T1~5的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Ⅱ组和Ⅲ组患者在T6的NK细胞百分比亦低于T0水平(P〈0.05)。Ⅱ组在T4~5的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在T2~6的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的NK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丙泊酚麻醉产生的抑制作用最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及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3、5、及7d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C组术毕、及术后1、3d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而NK细胞于术后1、3d才开始下降(P〈0.05)。术后5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基本恢复(P〉0.05),并显著高于G组各指标(P〈0.05)。G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于术毕即开始明显下降并持续至术后5天(P〈0.05)。术后7天才基本恢复(P〉0.05)。结论 胸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Ⅰ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麻醉对胸科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组(TLV组)27例,单肺通气组(0LV组)24例,分别于麻醉前1d、手术后3、7、14d测定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结果:麻醉后TLV组CD4、CD8、NK值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OLT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TLV组CD4、CD8、NK值在术后7、14d均低于OLV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但抑制程度相对双肺通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熵指数用于喉罩通气复合地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可行性。方法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地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插入喉罩机械通气,Ⅰ组通过维持熵指数值于40~60左右来调节地氟烷吸入浓度值;Ⅱ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地氟烷吸入浓度值。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前(T1)、插入后(T2)、股动脉穿刺(T3)、动脉瘤栓塞(T4)及苏醒时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4分时(T5)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熵指数。记录地氟烷的用量以及麻醉清醒时间,即停用地氟烷至术终患者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达4分时的时间。结果Ⅰ组平均清醒时间为(5±2.7)min,Ⅱ组平均清醒时间为(10.8±5)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地氟烷的实际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点Ⅰ组的熵指数值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血压明显较Ⅰ组低。结论 通过熵指数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可有效应用于喉罩复合地氟烷通气时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实现给药个体化,减少麻醉药物的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S组)和异氟烷复合芬太尼组(Ⅰ组),每组30例。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间歇正压通气(IPPV)。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分钟、切皮、术后10分钟及术毕各时点MAP和HR,同时连续监测SpO2、ECG、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吸入麻醉药浓度。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麻醉手术期间MAP和HR较麻醉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S组除手术开始时MAP有轻微下降外,其余参数在麻醉期间基本平稳:Ⅰ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大于S组(P〈0.05)。S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能维持循环稳定,且可控性好,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电视胸腔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四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ASA Ⅰ~Ⅱ级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例.Ⅰ组为吸入全麻组,Ⅱ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Ⅳ组为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安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整复手术中的可行性 ,并与臂丛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患者自愿选择麻醉及麻醉方式 ,将 2 2 3例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组 ,安氟醚吸入麻醉组 (E组 )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 (B组 )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复位和效果。结果 :E组在麻醉优良率、起效时间、手法整复时间上优于 B组 (P<0 .0 5 )。结论 :安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方法便利简单 ,效果可靠 ,留观时间短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EN组,各30例。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等氮量(125 kJ.kg-1.d-1)营养支持。手术前1 d、术后1 d和9 d分别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NK,CD8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术后9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仍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增强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严重创伤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腹部严重创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d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量由500mL/d递增至1500mL/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8d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结果:PN组术后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稍下降;而EN组术后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严重创伤病人术后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丙泊酚-笑气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临床的效应。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0.1 mg/(kg·min)丙泊酚静脉泵入和50%~70%笑气(N2O)吸入(P/N组),芬太尼4~8μg/kg静脉注入和1%~1.5%安氟醚吸入对照组(E/F组)。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5 min(T2)、切皮(T3)、术中探查(T4)、手术结束(T5)以及拔管(T6)测定SBP、SDP和HR的变化。于麻醉前、术中探查和术毕检测血浆中皮质醇和血糖的含量。结果 在ASAⅠ~Ⅱ级的病人,临床麻醉剂量的丙泊酚-笑气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轻微,与诱导前(T1)相比仅在诱导后5 min收缩压下降和术中探查时舒张压上升明显(P<0.05),和安氟醚-芬太尼麻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中血浆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均较麻醉前显著增加(P<0.05),E/F组较P/N组增幅明显(P<0.05)。结论 丙泊酚-笑气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轻微,应激反应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全麻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宾勇  李微  罗懿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15-4416
目的:比较微量泵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n=32),瑞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芬太尼组(F组):安氟醚复合芬太尼静吸麻醉。监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切皮时的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结果:R组诱导期心率较F组明显下降(P<0.05);R组术后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F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微量泵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更加平稳,苏醒迅速,更加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心脏功能评定标准Ⅱ-Ⅲ级,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全麻维持分别用异氟烷静吸复合(A组)或丙泊酚全凭静脉(B组)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4天测定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A组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5例(33%),B组为3例(20%).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A组(29.13±0.83),B组(29.13±1.13)]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73±1.03)较手术前显著降低(f=2.45,P<0.05),B组术后第4天MMSE评分(28.93±1.16)较手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t=1.87,P>0.05).结论 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但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冷和常温肿胀麻醉液(以下简称肿麻液)对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中及术后 疼痛的影响。方法:51名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术中均采用肿麻液进行静脉周围的局 部麻醉。根据肿麻液的温度将患者分为A组(n=26)[采用常温肿麻液(24 ℃)]和B组(n=25)[采用冷肿麻液(4 ℃)],并采 用数字评定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在手术当天及术后1,2,3 d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两组的术中平均线性静 脉腔内能量强度(linear endovenous energy density,LE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和B组没有感受到明显疼 痛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8%和64.0%,A组患者术中无疼痛的比例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2,3 天平均NRS评分分别为4.3,3.5,3.0和1.6,B组为2.1,1.0,0.8和0.3;A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2,3 d的平均NRS评分高 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A组只有30.8%的患者恢复日常活动,B组为68%,A组恢复日常 活动的比例小于B组。结论: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过程中,使用冷肿麻液能够比常温肿麻液更好 地减少术中及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麻醉诱导后2 h,A组CK、CK-MB值、LDH及HBDH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CK和CK-MB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3 d,A、B两组CK值升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AST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且A、B两组相比较,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C、D两组仅CK值在术后3 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A、B两组的同时值(P<0.01),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2 h CK、CK-MB、HBDH值升高(P<0.01),LDH值升高(P<0.05);在术后3 d CK值升高(P<0.01).与D组比较,B组CK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升高(P<0.01),CK-MB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能使心肌酶升高,但安氟醚所致的心肌酶升高幅度更明显;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防止安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时心肌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方式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160例,相同麻醉方案诱导后,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B1和B2组静吸复合麻醉,B1组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药时间≤25min,B2组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药时间>25min;C组全凭吸入麻醉(术毕间断吸除机械无效腔气体)。记录手术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4组手术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98和0.870,P>0.05)。4组躁动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4,P<0.001),其中B1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08)。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全凭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停止吸入麻药到手术结束时间>25min者躁动发生率低,麻醉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维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