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壶揭盖作为中医传统治法,由于历史变迁及传承经验所限,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局限.文章通过追溯该治法之源而正其本意,并对之加以引申及提出新观点,另附一运用此法之验案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传统医学改名叫了"国医"、"中医"。随着中医的科学化、现代化,中医不断与现代医学接轨,试图以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语言与外界沟通。医学的科普几乎都是现代医学的普及,到了今天,中国人反而对中医越来越陌生。一些不法分子也打着中医的幌子欺骗群众。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反思,争取中医的"话语权",用中医的语言和世界对话。但是以现代的语言介绍中医的理论,已经戛戛乎难哉。不要说难懂,就说有多少人想听也已经是"和者盖寡"了。 从新的一年起,本刊推出《中医原生态》栏目,以较小的篇幅,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具有特色的中医理论。这些理论有些被现代科学证实,有些尚未证实,但是是中医历史流传下来的。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差别。如果没有了差别,也就没有了文化。中医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相信在神州大地上,她的知音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1 提壶揭盖的来历 提壶揭盖为中医的治法之一,意即通过宣肺利水以达到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目的。因肺为水上之源,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但如果肺气闭塞,不能宣达,它也就不能肃降。失去肃降作用,它也就不能通调水道了。《中医大辞典》对提壶揭盖的解释是:“治法,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选宣肺降气,这一经验,喻为提壶揭盖之理,故名。”然而条目中未提及这一治法始于何人,始于哪本书。经查文献,发现有两处提及相类此法。一是《古今医案-卷第六》记载:“朱丹溪治一人,小便不通,医用利药益甚,脉右寸颇弦滑,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焦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二是在陈修园《时方妙用·卷四》中谈到“癃闭症,小便点滴不能……有用补中益气汤后似乎探吐者,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窍,则下窍通矣。”此两处内容都提到小便不通,都是用了吐法,都提到宣肺以利水的形象比喻。然而此两处都未提到“提壶揭盖”这一术语,也未提到此法亦可用来治疗水肿。至于具体提及提壶揭盖法利水消肿,治疗水肿病,尚不知为何人,望知之者有以教我。  相似文献   

4.
“提壶揭盖”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提壶揭盖"法从肺分型论治慢性功能性便秘330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87.0%,其中痊愈110例,显效122例,有效55例,无效43例。  相似文献   

5.
"提壶揭盖"法最早由朱丹溪提出,是一种立足于整体观并应用援物比类、直觉顿悟等思维而创立的一种深层次的治本之法。人身诸窍气机相互影响,临证论治时,启一官窍之郁闭可疏通另一官窍之气机,反之塞盖可止流。本法可应用于癃闭、水肿、臌胀、便秘、痢疾、霍乱、闭经、强中、缺乳、遗精、遗尿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尚可启发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6.
郁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以"郁结不通,气机不畅"为基本病机,进而导致一系列气血津液结塞之症;提壶揭盖,是以调畅肺脏气机为本,进而调节全身脏腑气机,恢复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之法。故在进行郁证的临床治疗时可考虑从宣畅气机的"提壶揭盖"之法着手,使气机畅达,则诸郁自散,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然气机升降失调贯穿始终,恢复气机升降则为治疗的关键,以"提壶揭盖"之法,从肺论治,升清降浊并施,使精气得以布散,而浊毒得以排除,不失为一个良径。  相似文献   

8.
肖永刚  吴毅伟  王慧敏  张景秋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75-1775,1813
目的观察提壶揭盖法中药的毒副作用。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将小鼠随机分2组,对比观察;通过对小鼠最大耐受量的测定,计算临床成人用量的倍数。慢性毒性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提壶揭盖法中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给予相当于人用量7、14、28倍3种剂量的提壶揭盖法中药溶液灌胃,观察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并进行病理学组织检测。结果两组毒性实验表明各组观察指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提壶揭盖法中药口服给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提壶揭盖法的原理、方法,下病上治,宣肺利水,治疗癃闭当知此法。  相似文献   

10.
刘奇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4):330-330
提壶揭盖法就是通过开提肺气、升举中气,而使下焦之气通利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通。其理论依据是“上窍开则下窍自通”,是取类比象于提壶倒水时须揭其盖方能倒出的现象,因开提肺气有助于恢复肺的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而升举中气有助于膀胱的气化,从而达到通利小便的  相似文献   

11.
“提壶揭盖”法源于对古代医家开宣肺气以通利小便的经验总结,是传统医学的特色治法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提壶揭盖”法常通过宣降肺气治疗小便不利疾病,结合现代对该法的研究,“提壶揭盖”法的内涵是通过协调气机升降出入,以恢复脏腑气化功能,达到气机畅而肠腑通的效果。笔者临床通过开宣肺气以通利膀胱、通导大肠治疗小便不利及便秘。本文予以总结,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潘立敏  刘坤 《吉林中医药》2012,32(5):526-527
提壶揭盖法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临床实践中感悟到该法不仅可以治疗小便不通,还可以治疗水肿、便秘等症,实则是通调水道、开上启下,升降相因之法,兹列举学习及临证过程中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正>提壶揭盖法就是通过升提肺气、升举中气,而使下焦之气通利的方法。现举例如下。例1:张某,男,16岁,2011年7月20日初诊。患者发热咳嗽咽痛,伴水肿1周,小便量少,近几天来水肿日见加重,不思饮食,周身高度水肿,腹部及阴囊肿大,皮色光亮,舌质淡、苔薄,脉浮滑。证属风邪束肺,肺失宣降,肺闭水停,调控失职。当治以解表宣肺,利水消肿。药用:麻黄5g,杏仁6g,桔梗、紫菀各10g,金银花15g,葶苈子(包)、浮萍草、陈皮、大腹皮、赤茯苓、  相似文献   

14.
鲍艳举  花宝金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67-1968
<正>"提壶揭盖"原指盛满水的茶壶,要想使水顺利地倒出来,就必须在壶盖上凿个洞或把壶盖揭开,水才能顺利地流出来。中医学取类比象于这一现象,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丰富了中医学理论,鉴于其所蕴含的宝贵的学术内涵,现笔者结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探讨提壶揭盖法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1典型病例患者程某,男,51岁。主诉:双下肢肿胀半年余。初诊:2014年3月20日。患者年轻时身体魁梧,体格强壮,肥胖,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节制,常饮酒,量大。5年前因患颈椎病而经常头晕,后陆续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2年前忽发冠心病,感胸胀闷难受,急往某医院进行安支架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坚持服用降压药、活血扩管等药。后因高血脂、肝功能异常而至武汉同济医院诊治,病情好转,且时发时止,反复发作。半年前,出现胸闷、尿少、双腿肿胀等又至同济医院就诊,发现肾功能异常。诊治月余,曾一度减轻,后又加重,肾功能无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高卉  王耀光 《环球中医药》2014,(11):873-874
“提壶揭盖”之法,取类比象,意即通过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的一种治疗方法,原为治疗癃闭之效法。临床上“提壶揭盖”法运用甚广,不拘泥于治疗水道不通的癃闭。凡有上焦气机郁滞,壅塞不通而致下焦气机不畅的证候表现,皆可用之。本文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肝胃蕴热,腑气失传,中下二焦闭塞不通所致便秘患者一例,通过开提上焦,宣发上焦肺气,调畅全身气机,开上焦而通中下二焦郁滞,效果明显,现将该验案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逆行射精是男性常见疾病之一,常常引起男性不育,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记载相关病名,多将其归属"不育""无子""精闭"的范畴。张春和教授认为,肺气郁闭,气机逆乱致膀胱气化失司,精关开阖失度,精道不通畅,使精液倒流入膀胱,这是逆行射精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故提出"提壶揭盖"法辨治逆行射精,在临证上以宣肺开郁,通利精窍为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20.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学在历经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基于生活现象总结出来的一种临证验法。笔者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小儿便秘、血尿等下焦病证气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