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顺应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脑梗死病人263例,所选病例均符合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标准,分别行眼底镜检查记录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对大脑中动脉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记录脉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等数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颅内动脉的脉动指数、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等各项指标变化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顺应性存在相关性,眼底镜检查可作为判断颅内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33例常规体格检查提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者,分为A1组(307例)和A2组(126例),将同期204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型(一般硬化型)、Ⅳ型(血管狭窄型,狭窄率>50%)的检出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Ⅰ型血流频谱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35.1%与66.6%(P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4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20.99%。共检查动脉1761条,狭窄动脉94条,总动脉狭窄率5.3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整个颈内动脉系动脉狭窄占总狭窄的80%,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及单一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老年病人,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不明显。狭窄组病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病人。结论 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年龄、血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4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20.99%.共检查动脉1761条,狭窄动脉94条,总动脉狭窄率5.3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整个颈内动脉系动脉狭窄占总狭窄的80%,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及单一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老年病人,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不明显.狭窄组病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病人.结论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年龄、血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63例)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44例);另外选择53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患者颅内动脉及颈动脉进行检测。结果TCD颅内动脉检测结果提示,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下对照组(P〈0.01)。单纯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膜(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02%(46/63)和50.79%(32/63),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检出率均为100%,对照组为20.75%(11/53)、19.98%(9/53),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CDFI结合TCD可以对高血压病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及颅内血管的功能状况,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眼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颅底大动脉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眼底病变以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分别占61.8%和25.5%;颈动脉超声异常率达84.5%,颅底大动脉经颅多普勒异常达71.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合并眼底病变和颈动脉、颅底大动脉异常改变。对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的联合检查有助于评价患者侧支循环状况,早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其对视力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动脉硬化患者心身放松疗法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的变化。方法 6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疗程为8周,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血管搏动弹性指数及脑血管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经颅多普勒频谱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心身放松疗法加常规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心身放松疗法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阻力和提高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中老年高血压组129例和健康体检对照组11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同时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IMT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患者IMT增厚高血压组119例(92.3%),对照组24例(20.1%);斑块形成高血压组106例(82.2%),对照组25例(21.6%);血管狭窄高血压组49例(38.0%),对照组5例(4.31%);高血压组颈总动脉血流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动脉病变者发病率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预知颈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人群中颅内外动脉硬化分布特点。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2115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和CT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颅内外动脉硬化组(硬化组,311例)和无颅内外动脉硬化组(无硬化组,1804例)。分析其动脉硬化分布特点。结果与无硬化组比较,硬化组体重指数(22.7±4.4vs26.4±3.1)、高血压(18.5%vs47.9%),糖尿病(7.9%vs38.3%)和高尿酸血症(5.8%vs15.8%)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1);颅内外动脉硬化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39.9%);轻度狭窄患者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狭窄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颅内外动脉硬化和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有较强的规律性,探讨颅内外动脉硬化特点对神经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春霞  王芃 《内科》2011,6(4):325-32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脑脉动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老年人高血压脑脉动硬化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仪(TCD)经颞窗和枕窗分别探测双侧颅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ICA)及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频谱形态。结果本组110例CAS患者频谱形态异常110例(100%),园钝峰时后移75例,窄长带样频谱20例,频窗消失涡流频谱6例,血管杂音频谱9例;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为主;PI值升高。结论TCD可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伤性评估,对诊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示7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颅内—颅外动脉多发狭窄或闭塞分别为27.8%(25/90)、24.4%(22/90)和32.2%(29/90);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1),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颅内—颅外动脉多发狭窄或闭塞高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两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相近。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54.1%)高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5.9%),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53.3%)高于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6.7%),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64.1%)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5.9%;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示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3例有颈动脉或椎动脉斑块。72例经颅多普勒异常。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联合应用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14例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眼底视网膜血管观察,并取同年龄100例血压正常者作对照。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检出率极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75.8%对17%,P<0.001),主要差异是Ⅱ级动脉硬化的检出率。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增高,年龄和超体重及病程有关。与性别无关。本文结果表明,发现眼底动脉Ⅱ级硬化者提示患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群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从2010年在华东疗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及以上人群中随机抽取1827人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眼底动脉硬化753人,其中患有高血压者501人,与Ⅰ级眼底动脉硬化患者比较,Ⅱ级眼底动脉硬化患者高血压2、3级比例明显增大(2级:19.8%比31.0%,3级:14.5%比53.2%,P均〈0.05)。结论:高血压是眼底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定期体检是发现和防治眼动脉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CD筛查、并经其他影像检查确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299例,分为老年组(≥60岁)200例和非老年组(40~59岁)99例,记录血管疾病相关病史,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特点。结果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66.5%vs82.8%,P=0.002),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14.0%vs 4.0%,P=0.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9.0%vs 3.0%,P=0.04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4.0%vs72.7%,P=0.459)。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家族史是老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老年颅内外动脉和前后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存在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等患者应常规进行TCD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患有糖尿病受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异常分布及搏动指数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与探讨。结果经检查发现观察组30例患者中,脑供血不足患者5例、脑动脉狭窄患者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10例、脑血管痉挛患者3例,其临床检查结果异常比例为8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脑供血不足患者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2例、脑动脉硬化患者3例、脑血管痉挛患者3例,其临床检查结果异常比例为26.67%。即观察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对照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提供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诊断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眼底改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高血压病病人眼底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前置镜、直接和间接眼底镜观察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眼底,用等级相关分析评价高血压眼底分期及眼底动脉硬化分期与血压、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52例,并发冠心病20例,糖尿病16例,脑梗死21例,肾功能不全15例。有程度不等的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51例,眼底出血1例,视网膜水肿2例,硬性渗出2例,合并出血和硬性渗出4例,合并出血、硬性渗出和棉絮样斑2例,合并水肿和硬性渗出1例,视网膜微动脉瘤1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 例;等级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眼底分期和眼底动脉硬化分期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层呈正相关(r=0.278,P< 0.05),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无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眼底分期和眼底动脉硬化分期能提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层,定期检测高血压病病人眼底对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小动脉顺应性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老年眼底动脉硬化患者61例,在健康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老年人群中根据卫生部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健康人的筛选标准,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年龄,筛选出健康人12例,采用CVProfilor 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并采用佳能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分为眼底动脉I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正常组.结果 老年眼底动脉硬化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C1和C2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眼底动脉硬化级别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呈正相关(r=0.357、0.261、0.342、0.280,均为P<0.05),其中与收缩压相关性最显著;眼底动脉硬化级别与C1、C2呈负相关(r=-0.281、-0.308,P<0.05、P<0.01),眼底动脉硬化级别与C2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老年眼底动脉硬化患者C1和C2均降低,其中C2降低更为显著,可能是老年患者心血管危险事件的早期预测因子,亦可作为老年动脉硬化患者的一个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分别检测36例老年高血压病(老年高血压组)患者以及49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LEASD(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采用硝酸盐镉还原、比色法测定NO水平(以硝酸盐浓度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健康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P<0.05),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的FMD和NMD亦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NO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E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且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探讨老年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方法。方法对老年人糖尿病并存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共1050条、老年前期各组共1395条脑血管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中以糖尿病并高血压组呈现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异常最多见,占该组受检血管的8.9%;老年前期组中糖尿病并高血压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的发生率也较单纯高血压组为高,三者分别为4.6%、6.0%和0.7%。结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并存时脑血管血流缓慢供血不足病变最常见,对发生脑梗塞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殊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医学,2014,36(2):81-83.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入选体检男性375人,分为对照组(n=233)和高血压组(n=142)。应用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测定CAVI,作为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分别应用腹主动脉CTA、直接眼底镜检测腹主动脉及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CAV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