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子超 《当代医学》2011,17(6):75-7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颌面部上颌骨骨折病例的治疗过程。结果 68例颌面部上颌骨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和手术复位三种复位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术后咬颌关系恢复正常,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颌面部上颌骨骨折病例,正确地选择适应证是各种治疗上颌骨骨折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开放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对15例临床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14例患者术后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关系及面型恢复正常,1例患者咬发生轻度紊乱,治愈率93%。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方法简单、效果稳定、可早期张口活动,是目前较理想的术式,有利于战时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3.
蒋建群  全伟兴 《实用新医学》2001,3(12):1073-1074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1981年11月-2001年8月收治的23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16例颌面部骨折行单颌结扎。85例颌间结扎,37例骨间固定(9例小型钛板,28例钢丝),69例骨间固定 颌间结扎(20例小型钛板,49例钢丝),10例切开复位,18例保守治疗,结论:微型钢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是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38例陈旧性颌面骨折,运用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按正颌外科常规,术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取模;头影测量及模型外科等,术前制作咬颌板,手术均采用标准的正颌外科截骨线进行,精确复位后行坚强内固定,术后颌间固定2周~3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拍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咬颌关系及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创口均1期愈合,术后经颌间牵引,咬颌关系和外观基本恢复伤前状况.结论: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此法具有稳固性好,咬颌关系稳定、感染率低的优点,目前是治疗颌骨骨折错位愈合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1995-2005年我们对208例颌面部创伤颌骨折进行临床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治疗.结果 208例创伤骨折手术后均为Ⅰ期愈合,通过3~6个月复查,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咬颌关系功能恢复良好,张闭口正常.结论 根据颌骨不同位置骨折的临床特有症状,经X线片、CT、三维CT成像检查及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救治无效死亡,78例治愈,13例咬(牙合)紊乱(轻度)。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并发颅脑损伤,应首先救治颅脑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及早处理颌面部骨折,减少创伤致残和陈旧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33例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了解颌面部骨折在本地区的发生及分布特点,为该类疾病防治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回顾自2003年~2007年间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及骨折发生原因,观察骨折发生部位和骨折治疗后并发症.结果:233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为4∶1;患者平均年龄为(28.9±11.3)岁(1岁~73岁);21岁~30岁年龄组发生的比例最高,占所有口腔颌面部骨折的39.5%,31岁~40岁年龄组和12岁~20岁年龄组分别为25.3%和17.2%;职业上工厂或公司的工人发生颌面部骨折占39.5%;交通事故、暴力伤害和坠落伤成为损伤的主要原因;下颌骨骨折的发生机率最高(61.8%),其中下颌骨正中联合部和髁状突骨折较为多见,分别占颌面骨骨折的18.4%和15.7%.结论:对颌面部骨折发生及分布状况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颌面部骨折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治疗41例下颌角骨折的疗效。探讨下颌角骨折的复位及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小型钛板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治疗41例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均获得满意的咬(牙合)关系,轻度张口受限1例。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术是治疗下颌角骨折及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颌面部骨折病例的临床体会,寻找适合的治疗方法和遵循的原则。方法:对76例颌面部骨折病人根据临床指征,分别采用坚固内固定,颌内结扎,颌间牵引等治疗方法。结果:64例颌骨骨折病人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达到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12例因技术等原因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颌骨骨折的治疗必须遵循原则,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菊艳 《甘肃医药》2014,(6):426-42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8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邢林学 《中外医疗》2010,29(28):65-65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2例颌面部骨折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全部恢复良好,语言咀嚼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咬颌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特点。方法 对53例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保过治疗组中1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咬He紊乱。手术治疗组中无骨折愈合不良、咬He紊乱发生。结论 下颌骨骨折治疗要求早期复位,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而定,重视早期运动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统计显示:交通事故造成颌面部损伤已达到60%.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颌骨骨折发生率占颌面损伤的35%[1].颌面部骨骼维持面部形态和轮廓,骨折后不但造成咬颌关系紊乱,咀嚼进食困难,语言障碍,还可造成颌面部畸形[2].颌面部骨折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目前随着新型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出现,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麻醉、手术水平的提高,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余海  钟伟  黄谢山  黎逢霞 《海南医学》2010,21(12):122-123,109
目的回顾性研究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收治患者有关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对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在1995年5月至2009年7月14年间收治的749例颌面部骨折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好发部位以及合并损伤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14年间颌面部骨折患者共749例,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全年每月病例数较平均,区别不大;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占59.81%,居于首位;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颧弓;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46.71%,四肢损伤居第二位,占25.66%。颌面部骨折治疗以坚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5.80%。结论颌面部骨折损伤逐年增多,好发于男性,有年轻化及女性患者增多的趋势;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首要原因;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最易发生的骨折部位,常见合并颅脑、四肢等多发性损伤;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以恢复外形及功能为原则,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颌面部骨折最主要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总结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5年1月以来2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布情况及合并全身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最常见。骨折分布情况: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中颏部骨折发病率最高,合并伤中以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包括急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颌骨骨折的治疗。结论本文总结的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面骨骨折的致伤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方法:对91例儿童面骨骨折病例资料,从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致伤原因:坠跌伤50例(54.9%)、交通事故伤30例(33.0%);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73例(80.2%);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效果满意。结论:儿童面骨骨折致伤主要原因是坠跌伤和车祸,常见骨折部位是下颌骨。骨折严重程度较成人轻,咬He关系恢复尽可能接近正常,主要是预防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及发育性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效果,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此项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 2例复合性颌面骨折(至少伤及上下颌骨或单发上、下颌骨两处以上骨折)病例,共29处骨折;采用不同形状的异型微型钛板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并根据骨折部位采用不同时间的颌间弹性牵引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型保持满意;12例手术后患者骨折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仅有1例因伤口感染或颌间固定时间较短而造成骨不连.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异型微型钛板可用于多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对于同时伤及上下颌骨或两处以上的复杂骨折病例,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尽量控制在2周以内,建议应用颌间弹力牵引2~4周,从而更好地保证伤口、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6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固定下颌骨骨折及恢复咬He关系。结果:下颌骨骨折受致伤因素、受力方向、部位影响致临床特点有所不同。保守治疗采用预制牙弓夹板颌间固定60例,不锈钢丝连续小环结扎颌间固定25例。不锈钢丝颌间简单结扎固定7例。手术治疗选择不锈钢丝骨内结扎16例,小型钛板固定53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根据临床特点选择治疗方法,只要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颌面部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总结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的经验,评价微型钛板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型钛板对78例颌骨骨折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78例患者坚固内固定术后,76例达到一期愈合,恢复正常咬颌关系及张口度,占97.44%。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面部畸形改善,咬合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20例面颌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60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效果。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20~40岁,致伤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骨折主要为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固定术(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应早期骨折复位,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法,恢复患者咬合关系以及面部正常的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