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8FDG—PE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K  Sun Y  Ti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78-781
目的研究氟脱氯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计算机电子扫描(18FDG-PET)在鉴别肺部肿块性质和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DG-PET和CT检查,PET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和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半定量法进行分析,并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目测法18FDG-PET诊断肺部肿块性质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是93%、85%;CT分别为63%、53%,2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半定量法准确度为74%,与CT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肺部恶性肿块的SUV是4.4±1.9,良性为2.2±1.7,2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8FDG-PET和CT2种检查方法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和78%,2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同CT相比,18FDG-PET能更准确地鉴别肺部肿块性质及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期,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肺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F-18 FDG-PE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行PET检查36例,其中病理诊断17例,临床诊断19例。根据FDG摄取将病灶分为2种类型,A型:病变部位摄取高于周围正常组织;B型:与周围组织相近。结果临床诊断中19例均为A型,中分化肝细胞癌(HCC)11例、低分化HCC 2例和胆管细胞癌(CCC)2例为A型,2例高分化HCC为B型。PET发现CT发现的全部转移灶,还发现了CT未发现的转移灶6个。结论①FDG-PET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评价HCC的分化程度;②FDG-PET较CT更能发现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转移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病变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对18 F-FDG摄取差异的影响。方法分析155例患者胸部病变的18F-FDG显像,根据手术、活检等病理结果测量病灶T/NT比值及病灶大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恶性病变(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及结核摄取18 F-FDG均高于炎性改变,恶性病变T/NT比值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均〈0.05);但结核及炎性改变T/NT比值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恶性肿瘤18 F-FDG显像T/NT比值明显大于炎性病变,但结核仍是导致假阳性的重要因素。恶性病变大小与T/NT比值呈正相关,良性病变大小与T/NT比值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腹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及恶性病变均可累及腹膜。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检查手段,不仅能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特点,而且能从微观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代谢特点,因此对腹膜病变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不明原因的腹膜转移癌原发病灶查找等均有重要价值,笔者对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最大径将病灶分为1.0cm和≥1.0cm 2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病灶的瘤周水肿及18F-FDG摄取情况。依据CT表现将病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及囊性密度结节3种形式,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CT表现形式病灶的18 F-FDG摄取情况。结果本组62例单发脑转移瘤,发生于幕上52例(52/62,83.87%),幕下10例(10/62,16.13%)。1.0cm和≥1.0cm两组病灶的瘤周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06),而18F-FDG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7,P=0.104)。不同CT表现形式18 F-FDG摄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0,P=0.001);大部分(11/12,91.67%)高密度结节型的病例18 F-FDG摄取不超过2级;而等密度结节型18F-FDG摄取均不低于1级,并以3级居多(17/34,50.00%);56.25%(9/16)的囊性密度结节型表现为18 F-FDG无摄取。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18 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掌握其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查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包括1周住院时间),体温超过38.3℃,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1].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复杂,而且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因而成为临床实践中富有挑战性的课题[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MR显像在肝门部胆管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56.7±12.0)岁,均经手术或病理等综合手段证实。7例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MR检查,观察影像学特点,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结果:7例患者中1例为Ⅲ_a型肝门部胆管癌,4例为Ⅲ_b型,2例为Ⅳ型;原发灶肿瘤最大径平均(2.8±1.3)cm,5例患者伴有区域及远处转移,上述病灶均由病理结果证实且均出现放射性浓聚影,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5.95±1.71)。结论:~(18)F-FDG PET-MR可准确显示肝门部胆管腺癌的形态、生物学活性及转移情况,在肝门部胆管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Wang T  Sun YE  Chu XY  Tian JH  Li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51-653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 (FDG)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PET)检查在贲门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4月我院收治的 2 7例全身FDG PET检查时贲门部有异常FDG高摄取区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PET结果采用目测法与半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判断 ,同病理诊断以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16例贲门癌患者显影与 11例非特异性显影均被目测法判断为恶性肿瘤 ;半定量分析中 16例贲门癌的最大与平均标准摄取值 (SUVmax与SUVmean)分别为 6 71± 2 75与 5 4 6± 2 31,11例胃底贲门非特异性显影的SUVmax与SUVmean分别为2 99± 0 6 7与 2 38± 0 5 1,贲门癌高于胃底贲门非特异性显影 (Z =- 4 171,Z =- 4 195 ,P均 <0 0 1)。结论 FDG PET检查目测法对于贲门癌肿瘤的定性价值有限 ,半定量分析方法区分良恶性的阈值有待于病例数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疑似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均获得术后病理结果,其中12例经手术切除淋巴结或淋巴结穿刺活检对18枚淋巴结获得病理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PET/CT对胆道恶性病变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4例中,31例为恶性病变,3例为良性病变。PET/CT诊断胆道恶性肿瘤原发灶的灵敏度100%(31/31),特异度66.67%(2/3),阳性预测值96.88%(31/32),阴性预测值100%(2/2),准确率97.06%(33/34)。胆道恶性病变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为8.42±4.27;3例胆道良性疾病SUV_(max)分别为12.90、2.00及1.90。共18枚淋巴结获得病理结果,包括转移性淋巴结13枚,良性增生5枚。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6.92%(10/13),特异度60.00%(3/5),阳性预测值83.33%(10/12),阴性预测值50.00%(3/6),准确率72.22%(13/18)。结论 PET/CT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8FDG PET/CT在术前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18FDG PET/CT在术前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0例,术前1周内行^18FDG PET/CT检查,12例病人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前均不接受放化疗,根据术后病理对比PET/CT与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淋巴结分期的价值.结果2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取并分离淋巴结243枚,转移淋巴结49枚.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9%、91.2%、91.8%,CT分别为40.8%、96.9%、85.6%;PET/CT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0%,98.3%,CT为76.9%,86.6%.PET/CT确定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5%、62.5%、86.7%,CT分别为72.7%、75.0%、73.3%.结论18FDG PET/CT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淋巴结分期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三探头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显像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探头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显像(FDGTHTC)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比观察109例肺部疾病患者行FDGTHTC检查的结果及其最终病理诊断,按病灶直径(>15cm、≤15cm)分别计算FDGTHTC诊断不同体积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109例患者中86例为肺癌,23例为良性疾病。全组FDGTHT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82/86),74%(17/23),91%(99/109)。FDGTHT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病灶直径≤15cm者分别为1/3,7/7,8/10,直径>15cm者分别为98%(81/83),63%(10/16),92%(91/99),其中FDGTHTC诊断前者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05)。结论FDGTHTC是诊断肺癌较为有用的检查手段,对直径≤15cm的病灶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检查的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7月间的47例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患者的FDG-PET检查资料,PET结果采用目测法判读,半定量分析法测量显影病灶的最大与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与SUVmean)、正常肺组织的标准摄取值(SUVlung).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手术切除明确诊断,其中17例结核性干酪样坏死、17例钙化及纤维化结节、6例炎性假瘤、3例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结果 21例病变FDG-PET检查未显影,包括钙化及纤维化结节、错构瘤以及硬化性血管瘤.26例病变或浓或淡显影,半定量分析病变组织的FDG摄取高于相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1),SUVmax、SUVmean和SUVlung分别为3.04±1.65,2.48±1.35和0.40±0.07,其中9例(35%)患者的SUVmean与11例患者的SUVmax高于2.5;SUV与病变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中一部分炎性结节表现为高代谢.  相似文献   

13.
三种类型肺癌18氟脱氧葡萄糖摄取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Wang T  Sun Y  Zhou N  Yao S  Wang R  Yin D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37-440
目的探讨肺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对18氟脱氧葡萄糖(fluorine -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的差异以及影响肺癌摄取FDG的常见因素. 方法对82例肺癌患者行全身或肺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测定肿瘤组织FDG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最大与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ean)、正常肺组织的SUV(SUVlung). 结果 82例患者中,肿瘤组织对FDG的摄取能力均高于相应的正常肺组织(P<0.01).肺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SUVmax分别为8.42±4.05,5.91±3.91和 2.97±1.10;SUVmean 分别为6.12±2.90,4.35±3.10和 2.25±0.99,三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UV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P<0.01).血糖水平与正常肺组织的SUV对肿瘤的SUV有影响(P<0.05).结论 (1)肺癌组织对FDG的摄取能力高于正常肺组织,而且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之间SUV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肿瘤的大小与FDG摄取量存在着正相关性.(3)临床上解释肺癌患者PET检查结果时应考虑到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氟脱氧葡萄糖SPECT符合探测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SPECT符合探测(18F-fluorodeoxyglucose coincidence imaging,18F-FDG-CoDe)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临床怀疑胰腺肿瘤病人行常规影像检查(conventional imaging studies,CIS)及18F-FDG-CoDe检查,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96.3%胰腺肿瘤病人18F-FDG-CoDe扫描阳性,而88.9%的胰腺肿瘤病人CIS检查为阳性结果。结论 18F-FDG-CoDe用于胰腺占位病灶术前诊断行之有效,可作为手术方法选择的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激光诱发荧光光谱诊断肺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发荧光(LIF)光谱对肺癌进行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使用355nm的NdYAG激发光和荧光探测系统,将特制光导纤维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的活检通道送入患者支气管,对21例患者的正常支气管壁及可疑部位进行LIF光谱测定,随后在各检测点咬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21例患者共测定74条曲线,经病理证实,肺癌32条,正常支气管组织42条。正常支气管组织主峰(462.4±7.5)nm、肺癌主峰(460.5±7.0)n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支气管组织的荧光强度为(84 352±50 428),明显大于肺癌组织(33 602±19 6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支气管组织在580~600nm波段表现为一小坪(I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囊腔类肺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囊腔类肺癌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平扫,其中4例同期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4例病灶CT表现为单纯囊腔,8例表现为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表现为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影,5例囊腔周围同时伴有磨玻璃及实性密度影;囊腔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9例,不规则形15例;22例囊壁不光整,2例囊腔壁光整。4例接受CT增强扫描者囊腔周围实性密度影可见中度强化。13例囊腔内可见壁结节,20例囊腔内可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出现分叶征18例,毛刺征12例,血管集束征9例,胸膜凹陷征10例。结论囊腔类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囊腔及其周围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