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健美操的训练中,运动损伤明显增多。健美操专业学生79人在对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韧带的拉伤和踝、膝等关节的损伤,其中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为股二头肌;导致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有髌骨劳损、髌骨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文章分析了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庆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15-1115
在健美操的训练中,运动损伤明显增多。健美操专业学生79人在对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韧带的拉伤和踝、膝等关节的损伤,其中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为股二头肌;导致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参加篮球训练飞行员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探讨飞行员篮球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298名参加篮球训练飞行员的损伤状况与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运动损伤总患病率为34.23%;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手、头面等;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为关节囊及韧带扭伤、髌骨劳损、软组织挫伤和肌肉拉伤等;致伤原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当、违反比赛规则、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运动负荷过大等。结论飞行员在篮球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针对其损伤特点和致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飞行员在篮球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芳  喻祝仙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31-3631
调研武汉市部分高校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对其损伤部位、损伤性质、致伤因素、创伤对训练的影响等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对腰、足、踝等运动损伤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4-04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云南大理站的国家二级以上4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调查。结果: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48/48)。损伤类别以跌伤为主,占损伤类型的32%。损伤的部位以膝的损伤为主,占25%。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损伤发生率52%。损伤原因主要有赛车故障、地理和气候环境、运动员自身情况的影响,分别占28%,22%,50%。结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各类损伤中,主要以跌伤为主,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以膝为主,且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赛车故障及比赛路段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和运动员自身情况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国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95-1695,1701
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有髌骨劳损、髌骨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文章分析了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拳击运动损伤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关于拳击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结果。目的:综述拳击运动的损伤率、损伤部位、性质和损伤机制,从而希望能够为减少拳击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的依据。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High Wire Press1959-01/2007-06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关键词为"Boxing,injuries",同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95-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拳击,损伤"。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初审,然后查看每篇文献的引文。纳入标准:与拳击运动损伤相关以及其他运动项目损伤的文章;排除标准:内容重复的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文献86篇,其中纳入了37篇文献,排除的49篇文献属于重复性和相关性不大,纳入的文献主要涉及到拳击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损伤性质、部位和损伤机制。资料综合:①由于采用的运动损伤的评判标准不同,不同的学者对拳击损伤率的报道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拳击运动损伤率并不高。②研究表明,由于拳击运动项目的特点,拳击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面部和上肢,损伤性质主要是急性损伤兼有慢性损伤。③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拳击运动损伤进行了研究,但是较多的是采用单一的回顾性研究方法,而且调查的主要是比赛时的损伤情况,而训练时的损伤报道较少。④目前关于拳击运动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少,主要体现在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由于拳击运动损伤的模型不容易建立。结论:通过大量文献的总结发现,主要的损伤部位是头面部和上肢。头的损伤主要是慢性损伤,上肢损伤主要是急性的骨折损伤。损伤类型以撕裂伤和挫伤为主。通过损伤机制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提高拳击运动员成绩以及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4-04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云南大理站的国家二级以上4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调查。结果: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48/48)。损伤类别以跌伤为主,占损伤类型的32%。损伤的部位以膝的损伤为主,占25%。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损伤发生率52%。损伤原因主要有赛车故障、地理和气候环境、运动员自身情况的影响,分别占28%,22%,50%。结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各类损伤中,主要以跌伤为主,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以膝为主,且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赛车故障及比赛路段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和运动员自身情况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现状,为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于2004-11进行,随机抽取浙江中医学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二三年级的1200名学生,其中男生626名,女生574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基本知识、态度,运动损伤发生的性质、部位、程度、原因,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对其中的300名受伤学生于2005-06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表1200份,回收完整合格问卷1152份,回收率96%。①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共计752人次,发生率为65.3%;其中男生472人次(75.2%),女生239人次(41.6%),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P<0.01)。②大学生运动损伤以扭伤、拉伤、挫伤、擦伤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为主,骨折、韧带断裂等重度损伤偶有发生。③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后,轻度损伤者就医较少,以自行处理为主,还有近30%的未作任何处理;中度损伤者以就医为主,自行处理占1/4,少数学生未作任何处理;重度损伤者全部就医。运动损伤发生的急性期,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治疗,但坚持彻底治疗的较少,有45.0%能够痊愈,47.3%好转,7.7%无效。结论:①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高,防治意识淡薄,防治知识缺乏,在运动过程中未能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损伤发生后主动求医或配合治疗差。②运动损伤的防治应当引起大学校方和学生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为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普通高校1~4年级389例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在近一学年内运动损伤情况.结果 近一年内发生过运动损伤者225例,发生率为57.8%.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主要是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分别占61.3%和29.8%.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腿部、腰部、膝关节、手指和腕关节等部位,其中踝关节损伤129例,占57.3%.运动损伤类型以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足球项目中.结论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0月酒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金标准(手术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且均行肌骨超声检查与X线断层扫描检查。对比分析肌骨超声检查与X线断层扫描对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的检出结果及对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类型的诊断结果;对比患者对X线断层扫描与肌骨超声检查的诊断满意度;分析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患者典型病例经X线断层扫描与肌骨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肌骨超声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的检出率91.30%高于X线断层扫描检查的79.35%(P <0.05);肌骨超声检查肌肉损伤、韧带损伤、骨与软骨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断层扫描,其中韧带损伤完全断裂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 <0.01);患者对肌骨超声检查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各项评分均高于X线断层扫描检查,其中诊断效果评分差异显著(P <0.01)。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在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不同类型的急性闭合性运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检出率也相对较高,同时患者对于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05/10随机抽取山西省6所普通高校(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本科男生240人作为调查对象。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运动损伤及医务监督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性质、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待损伤的态度。并以百分率对主要内容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问卷信度为9.78,效度为9.56。①高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率比低年级高②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小腿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约占36.8%,手指关节的戳伤骨折占约35.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约占28.9%,头面部因受到碰撞,引起出血和骨折占10.5%,腰部损伤率较低为3.5%。③课外活动是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场合。④忽视准备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不良,伤病或疲劳的积累将使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功不扎实,拉、撞、顶等危险动作频出,是导致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⑤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⑥损伤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焦急、烦躁;少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损伤积累,身体机能下降。结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的部位以距小腿关节扭伤、手指的戳伤、膝关节的劳损为主,同时间有面部的损伤和出血,剧烈冲撞引发的骨折虽占极小比例,但学生受到的影响却最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不良、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为预防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法在2004-05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沈阳)、2005-07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抚顺)期间,对参赛的辽宁、四川、湖北、福建等15支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8所院校共12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年龄在14~21岁,男63人、女57人。结果: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123份,完整有效问卷120份。①在120名运动员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95名(79.2%),379例次。②羽毛球运动损伤种类有18种,其中关节及韧带损伤发生率为55%为第1位,其次是肌肉损伤和末端病分别占41.7%和30.8%,腰椎横突综合征及骨折为13%,骨膜炎为11.7%。③在损伤部位构成比中占首位的是踝部,为23.7%,其次是膝部20.6%和腰部12.0%,肩部9.2%。结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种类较多,以关节和韧带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主要是踝部、膝部、腰部和肩部,主要是由于其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运动系统承担很大的负荷加上肌肉力量薄弱所致。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羽毛球爱好者的问卷调查,结合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分析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及其发病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于2005-03/11在成都医学院体育教研室羽毛球俱乐部完成,对156名羽毛球爱好者进行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均自愿参加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结合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调查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损伤类型及其受伤原因,分析其常用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共发放问卷156份,收回内容详实问卷156份。①损伤患病率:运动损伤患病率为78.84%。②损伤类型:156名羽毛球爱好者中急性损伤占52.56%,慢性损伤占26.28%。最容易受伤的手腕处受伤患病率为37.39%,其次是肩袖受伤患病率为30.89%。③受伤原因:技术动作不规范是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占72.35%,而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身体疲劳分别占63.41%和22.76%。结论:为有效预防手腕和肩袖损伤,应加强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等防治措施;注意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四所高等院校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现状,为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抽样调查于2004-11进行,随机抽取浙江中医学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二三年级的1200名学生,其中男生626名,女生574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基本知识、态度,运动损伤发生的性质、部位、程度、原因,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对其中的300名受伤学生于2005—06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共发放调查表1200份,回收完整合格问卷1152份,回收率96%。①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共计752人次,发生率为65.3%;其中男生472人次(75.2%),女生239人次(41.6%),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P〈0.01)。②大学生运动损伤以扭伤、拉伤、挫伤、擦伤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为主,骨折、韧带断裂等重度损伤偶有发生。③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后,轻度损伤者就医较少,以自行处理为主,还有近30%的未作任何处理;中度损伤者以就医为主,自行处理占1/4,少数学生未作任何处理:重度损伤者全部就医。运动损伤发生的急性期,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治疗,但坚持彻底治疗的较少,有45.0%能够痊愈,47.3%好转,7.7%无效。 结论:①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高,防治意识淡薄,防治知识缺乏,在运动过程中未能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损伤发生后主动求医或配合治疗差。②运动损伤的防治应当引起大学校方和学生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研究思路和趋势,剖析研究动态和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检索2009年至2018年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V对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并总结近10年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结果和结论共纳入文献1844篇。有关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研究数量逐年递增;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研究机构主要由高校和医疗机构组成;高产作者之间合作较为密切。研究紧紧围绕损伤机理、损伤预防、康复治疗等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前交叉韧带重建、神经肌肉训练以及重返赛场等。女性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率远高于男性;安全教育、神经肌肉训练以及FIFA 11+等热身活动方案对预防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有着积极作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通常是运动员选择的治疗手段,可有效避免继发性损伤;运动员重返赛场的标准可借助一系列测试和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综合判断,肢体对称指数测试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和损伤原因及损伤发生率。方法:于2005-03选择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跆拳道专选队学生33人,男20人,女13人,年龄21~25岁,专项训练平均年限3.5年。纳入对象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自拟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内容为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结果:学生3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33份,收回率100%。①损伤部位: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足损伤、大腿损伤、腰损伤、小腿损伤、肘损伤、手损伤分别为24人次(25%),21人次(21.9%),15人次(15.6%),9人次(9.4%),15人次(15.6%),8人次(8.3%),2人次(2.1%),2人次(2.1%)。②损伤发生率:纳入跆拳道运动员33名均发生运动损伤,损伤率100%,损伤96人次,人均受伤2.91次。③损伤原因:跆拳道损伤多发生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占38.49%;身体素质差引起的运动损伤,占19.67%;准备活动不科学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因素,占12.97%。结论:跆拳道运动损伤部位以踝关节和膝关节为主,损伤多发生于专项训练和比赛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为预防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法在2004-05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沈阳)、2005-07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抚顺)期间,对参赛的辽宁、四川、湖北、福建等15支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8所院校共12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年龄在14~21岁,男63人、女57人。 结果: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123份,完整有效问卷120份。①在120名运动员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95名(79.2%),379例次。②羽毛球运动损伤种类有18种,其中关节及韧带损伤发生率为55%为第1位,其次是肌肉损伤和末端病分别占41.7%和30.8%,腰椎横突综合征及骨折为13%,骨膜炎为11.7%。③在损伤部位构成比中占首位的是踝部,为23.7%,其次是膝部20.6%和腰部12.0%,肩部9.2%。 结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种类较多,以关节和韧带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主要是踝部、膝部、腰部和肩部,主要是由于其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运动系统承担很大的负荷加上肌肉力量薄弱所致。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操教学与训练中施加运动损伤干预措施前后,学生动作练习损伤发生率的变化。方法:于2005-09/2006-07对鲁东大学体育学院2004级学生实施1学年的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干预实验。共纳入学生189人(包括: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两个专业),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形式,随机抽取4个班(96人)为干预实验组,4个班(93人)为同期对照组;并与历史对照组(2003级,4个班94人)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情况进行对照统计、分析。干预方法:①加强动作练习前保护与帮助重要性的教育,提出练习者和保护者的责任和义务。②熟悉各类器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易发生损伤事故的防范措施。③学生分成“5人互助小组”,定出小组长,保护者责任到位。④加强动作练习前器械、器材检查习惯的养成。⑤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克服精神紧张、思想麻痹、情绪消沉、动作练习“蛮干”等不良倾向,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品质等。在学年结束后,对干预实验组、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进行体操教学各类运动损伤人数和伤情的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189名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实验后,干预实验组与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运动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18%,19%,P<0.01),而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干预实验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为下肢(50%),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主要为上肢(35.29%,38.89%);同时,干预实验组无头颈损伤。③干预实验组与同期对照组急性创伤性损伤分别为1,4人,擦伤分别为3,5人,扭伤分别为3,6人,劳损分别为1,2人,干预实验组各类型运动损伤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施加运动损伤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学生在体操动作练习中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损伤部位的分布和损伤类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