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3例输尿管囊肿患儿均行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9例行上肾段和输尿管切除,4例行囊肿切除、膀胱输尿管抗返流输尿管再植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无输尿管返流;IVU显示输尿管、肾盂无扩张。结论:上肾段输尿管切除、囊肿切除和膀胱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是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切开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的内镜治疗。方法:对1988~1995年所治疗的5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5例中男24例,女31例;开放性手术治疗10例(半肾或肾切除5例,囊肿去顶术5例),经膀胱镜行囊肿电切开窗治疗45例;去顶手术5例及电切开窗术4例因VURⅣ~Ⅴ度又作了抗返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囊肿电切开窗治疗,方法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电切部位选在囊肿基底部,不宜过大,术后应随访;囊肿大可引起尿路梗阻者宜作囊肿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囊肿侧肾发育不良或伴严重肾(半肾)积水者宜作肾(半肾)切除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体会(附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0例,男3例。年龄2~14岁。合并肾位置异常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5例,双侧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积水3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例。对侧重复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B超检查21例,IVP检查22例,输尿管逆行造影4例,膀胱镜检查10例,CT检查13例,VCU检查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19例;输尿管囊肿电切开窗1例;对侧重复肾切除2例;膀胱输尿管再吻合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漏尿、发热及尿路感染等症状消失。结论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单侧肾发育不良常合并输尿管末端及对侧肾脏病变。治疗上主要是切除发育不良的肾。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异位肾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7例中6例有漏尿病史,1例腹部可扪及包块,1例可见输尿管异位开口,6例美蓝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中B超发现4例发育不良的异位肾,IVU检查有3例异位肾显影,可见输尿管行程,CT、CT增强检查可定位7例异位肾和输尿管的位置。外科治疗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5例,肾切除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随访0.5—7年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漏尿症状消失,无肾积水。结论典型的病史、仔细的体查结合美蓝试验、IVU检查是诊断的基础,B超可作为筛选手段,CT、CT增强可作为常规的确诊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小于3岁婴幼儿UPJO所致肾积水46例51只患肾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UPJO诊断者共46例51只肾.46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其中16例16只肾影像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迂曲狭窄;对未显影的16例和虽肾盂显影而输尿管未显影的14例再采用膀胱镜检,此30例中25例30只肾成功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而确诊;另5例根据IVU及B超检查疑诊而手术.所有患肾均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术后恢复好,均I期成功.术后均获得B超随访,积水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26例28只肾术后获得IVU随访,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且术后肾盂显影时间明显较术前提前.结论 B超、IVU及必要的膀胱镜检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是诊断婴幼儿肾积水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婴幼儿肾积水宜早诊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仍是治疗婴幼儿患者最好的术式;除脓肾外,都应保留患肾.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2岁,因胎儿期B超检查示双肾积水伴生后反复泌尿系感染住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正常女性外阴。影像学检查:B超示双侧肾积水、双侧输尿管积水,双侧重复肾伴左输尿管囊肿。CT及MRI也支持B超诊断。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示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右侧显著,右肾区可见“垂朵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肾功能正常。诊断: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双下肾输尿管返流Ⅲ级,左输尿管囊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6月-2007年9月60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重复肾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6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55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5例.60例患儿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均提示重复肾,其中2例上下肾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进一步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下肾部膀胱输尿管返流、下肾部输尿管膀胱交接部梗阻各1例.结果 重复肾畸形患儿60例均行手术治疗,行上肾部切除及其输尿管切除58例,重复肾并上下肾部积水手术2例,其中1例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上肾部及其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囊肿萎陷,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解除,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IVP,下肾部肾盏杯口清晰,无肾积水,肾功能良好,疗效满意;另1例为下肾部输尿管返流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输尿管囊肿切除,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6个月复查排尿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输尿管返流消失,排尿正常,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术前诊断不明或误诊的原因多系患儿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类似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应强调对可疑征象的辅助检查.如重复肾畸形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告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85年以来对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女性患儿11例,采用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治疗。术前经静脉尿路选影(IVU)、CT、MRI、利尿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发现对这些检查手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8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3例开口于前庭。除1例逆行造影发现肾脏外,IVU,CT,MRI和常规B超仅能发现间接征象。利尿B超检查8,5列发现患肾;CDI检查7例中,5例发现肾脏。结论: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合并单输尿管异位开口较为少见,超声检查(处尿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首选的检查手段,其治疗原则上均应行发育不育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16例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结果 一侧重复肾上肾段输尿管开口9例,其中7例行重复肾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例行异位输尿管与膀胱抗反流移植术;单侧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7例,均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术;16例术后滴尿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IVP与B超检查相互补充,有助于异位输尿管开口的定侧及手术进路,手术方法依双肾功能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进一步规范其诊疗流程。方法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重复肾畸形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无积水且IVU显影正常者11例,保守随访观察。重复肾发育不良、重复肾积水伴重复输尿管积水并输尿管异位开口、IVU不显影和SPECT检测GFR(肾小球滤过率)无功能35例,予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探查切除。重复肾功能尚存、重复输尿管扩张(直径大于4. 0 cm)、积水3例,予以重复肾与下位肾肾盂吻合成形术治疗;重复肾功能尚存、重复输尿管扩张(直径小于4. 0 cm)、积水伴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不伴膀胱输尿管反流),予以输尿管末端囊肿戳穿术治疗;不伴输尿管末端囊肿2例,予以重复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除1例因合并骶脊膜膨出术致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失禁外,其余术前存在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感染症状均消失。术前不存在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术后亦未出现泌尿系新发感染,行输尿管囊肿戳破术及膀胱输尿管再植的病例术后未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小儿重复肾畸形临床表现多样,B超、IVU、SPECT、VCUG及泌尿系MRU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膀胱镜输尿管插管逆行造影有一定的补充性诊断价值。治疗则应依据重复肾功能、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有无积水以及是否合并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