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认识论与中西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中医学是在《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指导下认识并研究人体的。按《易经》的哲学分类法,中医学主要是从“道、象”层次上研究人体,西医学主要是从“器”层次上研究人体,两者认识方法不同,研究手段不同,研究的人体层次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我中华之卫生保健,有中医又有西医,是至上之福祉。中医学发祥于实践,在理论化的演进过程中,与传统哲学相结合,构建了学术体系的大厦。天运智慧的哲学,是框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也是邀天之幸:把天合融进来,是天人合一的医学观,其灵气附于人体,称为生生论的人体观。是《易经》易动的思想引发出中医学整体动态的方法论,是道非常道的思维方式的要蕴灿现为临床的辨证论治。中医学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医学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生生不息的造化在泛取博纳、广结善缘中发展。在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讨论中,学者们较明确的认识是:天人合一论是…  相似文献   

3.
赵鹤龄 《国医论坛》1998,13(5):18-19
时辰始于《易经》,时辰医学详于《内经》。《内经》以中医基础理论“天人相应”为指导,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提出了时辰治疗医学。它是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的一门时间医学科学,既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多方面的关系。此就治疗高热与时辰医学的关系谈点粗浅认识。1西医对高效的认识西医认为高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全身性反应。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T>3…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对中医学“正气为本”的认识,结合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健康医学思想及对中医学“生生之道”的阐释,重新审视中医学之“正气”,进一步探讨中医学“生生之道”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并基于中医学“生生之道”,探讨研究“治未病”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现实意义,尝试基于中医学“生生之道”构建的健康医学新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为构建健康医学新模式及推动以“养生保健”为主的“治未病”方法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试谈治疗高热与时辰医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辰始于《易经》,时辰医学详于《内经》。《内经》以中医基础理论“天人相应”为指导,从整体上研究人生命活动的周期性,提出了时辰治疗医学,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的一门时间医学科学,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与其它学科有...  相似文献   

6.
中医文化“宏观整体全息调控医学”纲要……匡调元1.4汉语言文字与中医药学的审美思维…殷平善1.8论《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认识论与中西医学……………………………………曲丽芳1.10秦汉时期中医学分合及其文化背景…陈晓2.4中医语言特点的美学价值…姚汝良魏艳菊2.6皇甫谧的玄学思想…………………龙江洪2.8试论儒医对传统认识理论的利用…罗根海3.4景教与中国医药学…………………康兴军3.10哲学之“和”与中医之“和”…………张苇航4.4东篱风韵中医文化学术会有感………………张灿1.7“炎凉阅尽青如故”———俞长荣《踏莎行·万年青…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与《易经》哲理结合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完整的记叙。因此,深入研究赔》学原理及其方法论和象数思维模式、它们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祖国医学科学的本质,是不无神益的。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易经》所包涵的深造的哲理与方法论,为中医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框架,从而使中医学真正成为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1.惕》象的运用《易》象,即“象数”,是《易》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至为密切的部分,内容大致包括卦象、河洛、太极、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等。它们对中医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她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的一门实用型科学.《中藏经》作为中医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内容渗透了中国古代诸家哲学思想.本文论述了《中藏经》与道家思想中的“气”与“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一以贯之的关系,同时,《易经》的取象类比的思维模式,“变”与“常”、“形而上”及“形而下”的思想也与《中藏经》的思想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藏象”是中医理论体系一个重要术语,它揭示了中医学认识人体不仅关注于“藏”本身,而且注重考察“象”,把“象”放在医学研究的重要位置。《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不仅确立了“以象测藏”的研究方法,而且构筑了庞大的藏象体系,为后世界定“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11,26(2):45-47
中医治病靠什么?不是靠仪器,不是靠理化数据,而是靠人的大脑,靠象思维,靠智慧。那么,中医的象思维又是何时建立的呢?应当说是“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内经》。这是毫无疑义的,《内经》就是中医象思维的代表作。《内经》所建立的藏象理论、经络理论、气血理论、体质理论、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理论,都是象思维的结晶。可以说,没有象思维,这些理论就不可能建立,中医学就可能仍然停滞在“形而下”的阶段。正是象思维,才使中医学上升为“形而上”的“道”。“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你看中医学的视野是何其阔大!正是有了这样的视野和思维,它对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疾病的观察和认识才可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1.
《易.系辞》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名言的本质是将道、器归于二元。后世历代先贤以此为基,道、器并分,渐以演变成对“形神”、“理气”的不同层面的论述,最终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二元构象。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派生出来的一朵奇葩,蕴涵了道、器二元的本质内容,构成了其独特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肖振卫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3-714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虽然关于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形成目前还存在“医学的气源于哲学的气”和“中医学气学理论并非源于哲学的气学说……中医学的气理论源于古人对呼吸之气及人体‘热气’的观察与体悟……古人正是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推理,形成了中医学的气概念……中医学的气概念有气自己的生成之源,并非脱胎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的不同认识,但是中医学气理论与哲学气理论既具有密切关系又不完全相同这一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学方法将古希腊医学中人体内管道——4对“phleps”与马王堆帛书十一脉进行比较,认为二者分别是西医学和中医学在起源阶段对人体内联络通道的认识,虽各有特点,但在循行、相关病候、诊治和理论等方面有诸多相似性;二者都具有实体血管与抽象通道的二重性,反映了人类早期医学对人体和疾病共同的认知模式,都有取象比类、司外揣内、整体联系和自然平衡等特点;古希腊医学中具有经络萌芽特点的4对“phleps”后来被血液循环理论代替,而马王堆帛书十一脉发展成为十二脉体系。二者不同变迁道路和结局可能与其不同的医学哲学和文化背景有关。本研究为人类早期医学起源的规律性认识尤其是经络起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5,20(5):51-52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医形态学既含有所谓“器”的内容(即研究有形的一面),而同时更多地还含有超越于形体之上的“道”的论述。这个“道”是中医形态学的精华所在,是为其主要的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古代认识世界的方法从尚存的《河图》、《洛书》、《易经》、《老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周易参同契》等著作中记载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 ,中国古代科学体系“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古代医学、古代天文学、古代地理学”等学科。在古代科学领域中 ,人们由于对人体和外界信息流的不断感知 ,不仅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 ,也获得了对人体本身的认识。这些知识的不断积累 ,使得人们揭示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人体的机能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从而形成了“人天观”这种古代人体科学的理论核心。同…  相似文献   

17.
气味医学,是现代医学近年所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认为欢愉的气味对人体有益,厌恶的气味对人体有害,气味的厚薄对人体影内的程度也不同。在中医学中,既往虽没有“气味医学”之名称,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实早已有其丰富的“气味医学”理论,如《素问·生气通无论》的“阴之所在,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味归形,形归气”等,兹就此探讨如下。1气味生理学人以饮食为本,在生理情况下,饮食人胃后,其五味各归其所喜人的脏腑,以养其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  相似文献   

18.
朝医学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存在于传统医学之林,已被专家们认可,而其区别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而独具的“四象学说”,也已为同行们所周知。朝医学之核心为辨象论治,如同中医学之辨证论治一样成为朝医学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而独成体系的原因所在。那么辨象与辨证不同究竟在何处?笔者在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中医学的特点有两个基本点,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根据。证有时候也称“证候”,是疾病发展中阶段的病因、病位,疾病性质以及邪正斗争消长变化的病理概括,然而“证”却不同于“症”。…  相似文献   

19.
王光清 《中医药学刊》2004,22(4):739-740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独秀,是科学的并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易经》、《内经》与中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朴素唯物论与中医学的关系,并着重介绍《内经》的主要内容,即整体观、人体外部与内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分析了疾病矛盾的特性和疾病不同矛盾的本质。根据唯物辨证的原则,疾病分外因与内因说。提出了“阴阳与脏腑相关学说”和基本治疗原则。另外,还强调了中药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中药方剂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司外揣内是决定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对人体生命运动及疾病的观察、探索过程中,积累大量医学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汲取、移植先秦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规律及方法,形成独特的医学科学方法,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