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立武  徐春 《武警医学》2005,16(2):92-94
 目的用反转录-PCR方法定量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mRNA在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确:(1)在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PTTG mRNA的表达是否存在细胞特异性,其表达量是否有差别;(2)PTTG 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PTTG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例垂体腺瘤,手术中取出,迅速冻于液氮中保存.根据血清激素水平和临床表现确定腺瘤类型.根据影像学和术中所见对肿瘤分级和分期.用异硫氢酸胍一步法提取垂体腺瘤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PTTG mRNA在各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20例垂体腺瘤患者,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6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6例,无功能瘤8例.PTTG mRNA在所有PRL瘤、GH瘤和无功能瘤中有表达.PTTG mRNA在PRL、GH和无功能瘤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TTG在Ⅱ级、Ⅲ级以及Ⅳ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PTTG在A期、B期以及C期腺瘤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PTTG mRNA在PRL瘤、GH瘤以及无功能瘤中均有表达,PTTG mRNA表达量随着垂体肿瘤浸润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TTG在垂体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最高(100%),向鞍旁生长者最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最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在高场强(1.5T)条件下磁共振对垂体PRL微腺瘤的精确显示。方法:作者对62例高PRL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不同的Gd-DTPA造影方法。结果:静脉缓慢推注小剂量Gd-DTPA(0.05mmol/kg,1.7ml/min),54例中46例取得满意的对比效果,同时发现41例在T1加权冠状位图像上鞍底高或稍高信号带中断或部分缺失。结论:使用高场强磁共振机,静脉缓慢推注小剂量Gd-DTPA能更好地显示垂体高PRL微腺瘤的全貌,T1加权图像上鞍底高或稍高信号带中断或部分缺失征象提示为肿瘤对鞍底的早期侵蚀或压迫。  相似文献   

4.
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158例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占同期垂体腺瘤的28.1%,一病特点是:以视力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头痛为主要症状;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较高;5%为向一腺 瘤,57.6%为大腺瘤,34.4%为巨大腺瘤;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肿瘤内含1-2种垂体激素成分。哈部病例的61.4%经蝶,38.6%经颅入路手术。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率为89.1%,手术死亡1.9%。  相似文献   

5.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证实的34例泌乳素微腺瘤患者、24例单纯泌乳素升高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DCE-MRI图像,获得垂体及微腺瘤微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及半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Ve、速率常数K_(ep)、达峰时间TTP)。采用t检验分析微腺瘤与邻近正常腺垂体组织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比微腺瘤组、单纯泌乳素升高组、健康对照组之间及健康对照组腺垂体左侧、中间、右侧之间各参数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通过ROC曲线对各参数诊断微腺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垂体中间部位TTP值小于左侧及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微腺瘤较邻近正常腺垂体组织的K^(trans)、K_(ep)值降低,TTP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微腺瘤组较单纯泌乳素升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K^(trans)、K_(ep)值降低,TTP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单纯泌乳素升高组较健康对照组的K^(trans)、K_(ep)、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微腺瘤的诊断,参数K^(trans)、K_(ep)诊断效能均高于TTP。K^(trans)-K_(ep)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高于K^(trans)-TTP及TTP-K_(ep)联合。K^(trans)-K_(ep)-TTP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DCE-MRI功能参数可反映垂体微腺瘤的微血管变化,定量参数K_(ep)对微腺瘤的诊断效能较高,多参数联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晖  徐春 《武警医学》2006,17(6):410-412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Pit-1 mRNA在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Pit-1 mRNA与垂体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34例垂体腺瘤手术中取出,迅速冻于液氮中保存.根据血清激素水平、临床表现以及垂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定腺瘤类型.用异硫氢酸胍一步法提取垂体腺瘤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Pit-1 mRNA在各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it-1 mRNA在所有PRL瘤、GH+PRL瘤、GH瘤、寂静PRL瘤以及寂静GH瘤中有表达.在ACTH腺瘤和零细胞瘤中无表达.PRL瘤术前血清PRL值与腺瘤组织Pit-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γ=0.90,P<0.01),GH腺瘤术前血清GH值与腺瘤组织Pit-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γ=0.96,P<0.01).结论Pit-1 mRNA在垂体腺瘤中呈细胞特异性表达,提示对垂体GH和PRL腺瘤的细胞特异分化及分泌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依据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前、后的MR表现及内分泌变化 ,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在我院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为 1~ 2 8个月共 5 9例次的垂体瘤病人的平扫、增强MR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及内分泌化验检查。分析垂体肿瘤直径的变化 ,强化特征及临床症状、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肿瘤体积缩小 3 1例 (占 5 2 .5 % ) ,体积不变 2 5例 (占42 .4% ) ,体积增大 3例 (占 5 % )。其中囊变 15例 (占 2 5 % )。功能性腺瘤共获 2 3例随访结果 ,总好转率为 13例 (5 6.5 % ) ,半年好转率 8.6% ,1年 13 % ,2年左右 3 4.8%。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可较好地控制肿瘤的生长 ,控制功能性腺瘤的过量激素分泌 ,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中叶酸受体α(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FRα与垂体腺瘤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4例垂体腺瘤中FR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径线、肿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FRα在NF腺瘤中的阳性率为73.8%(31/42),在PRL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7%(3/31),在GH腺瘤中的阳性率为6.7%(2/30),在ACTH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5%(2/21),FRα在NF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其他病理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P〈0.05)。在垂体NF腺瘤中,FRα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在其他三种垂体腺瘤中,FRα与上述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 FRα在垂体NF腺瘤中高表达,在其他病理类型的垂体腺瘤中低表达;FRα与垂体NF腺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覃杰  孟晓春  陈少琼  邓星河  单鸿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08-1110
目的:探讨大型垂体腺瘤束腰征的特点及其对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MRI,其中大型垂体腺瘤65例,颅咽管瘤40例,脑膜瘤35例。观察其是否具有束腰征、束腰征特征及是否侵犯海绵窦,采用χ2检验两个率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56例大型垂体腺瘤具有束腰征,且100%均侵犯海绵窦。2例颅咽管瘤和1例鞍区脑膜瘤可见束腰征,但未见侵犯海绵窦。93.8%大型垂体腺瘤侵犯海绵窦,颅咽管瘤及脑膜瘤侵犯海绵窦的概率分别是2.5%、20%。结论:束腰征可作为诊断大型垂体腺瘤的重要依据,大型垂体腺瘤比其它鞍区肿瘤更易侵犯海绵窦。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分析了58例垂体腺瘤的CT表现。鞍区“雪人状”实性肿块,向上生着突入鞍上池内,伴或不伴鞍底骨质吸收变薄是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讨论了有钙化的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及垂体瘤囊变的位置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75垂体腺瘤细胞株VEGF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关系。方法:HP75细胞常规培养,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IL-1α和IL-6的水平。结果:(1)HP75细胞呈时间依赖性分泌VEGF、IL-1α和IL-6;(2)较大剂量的IL-1α呈剂量依赖性的刺激VEGF表达;(3)IL-6对VEGF的分泌无显著影响;(4)IL-1α和IL-6中和抗体对VEGF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VEGF的表达与IL-1α的分泌密切相关,提示细胞因子在垂体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与常规MRI的表现及其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梯度回波序列T1WI动态增强和常规MRI,术后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FⅧ-Rag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I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MVD值与最大斜率(SSmax)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或囊变的MV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rbo-FLASH T1WI动态增强MRI曲线的类型和增强参数SSmax与肿瘤的MVD关系密切,可用于无创性评价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最大径、其向蝶鞍上下延伸生长的高度,及其有无海绵窦侵犯;同时22例无分泌功能垂体巨腺瘤作为对照组纳入.结果:64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16例,泌乳素(PRL)细胞腺瘤3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5例,多种激素细胞腺瘤7例.T1WI等信号在G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中最常见;T2WI等、低信号在GH、ACT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中常见,而T2WI高信号在PRL及无分泌功能细胞腺瘤中常见;GH细胞腺瘤鞍上生长高度明显低于其他几种腺瘤,倾向于向鞍下生长;各类型腺瘤的海绵窦侵犯无明显差异.结论:几种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腺瘤中,GH、多种激素细胞腺瘤的MRI信号强度,以及GH细胞腺瘤的生长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垂体大腺瘤MRI表现、内分泌功能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Ki67及Ⅷ因子的表达的分析,找出与肿瘤侵袭性生长相关的因素.方法:42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按免疫组化功能分类分为混合型腺瘤组(n=20)和单功能腺瘤组(n=22),按照影像表现结合手术分为侵袭性腺瘤(n=22)和非侵袭性腺瘤(n=20),将肿瘤大小、强化程度、坏死囊变及侵袭性作为MRI评价肿瘤生长的指标,将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Ki67)及Ⅷ因子检测作为病理指标.结果:侵袭性大腺瘤的肿瘤长径与和非侵袭性大腺瘤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长径≥3 cm的巨腺瘤组与长径<3 cm的大腺瘤组在侵袭性生长上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大腺瘤的Ki67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坏死囊变的大腺瘤长径大于无坏死囊变的大腺瘤(P<0.05).用标记指数≥3%对Ki67进行诊断性试验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44.4%.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腺瘤在肿瘤的功能类型、强化程度、PCNA及Ⅷ因子的表达程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Ki67在评价垂体大腺瘤的侵袭性上优于PCNA及Ⅷ因子,有极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肿瘤长径≥3 cm时侵袭性明显增加.垂体瘤增大时肿瘤侵袭性生长及坏死囊变的可能性增加.垂体大腺瘤的生长特点与肿瘤的功能类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杜鹏  林伟  张静 《武警医学》2011,22(4):296-299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头痛、闭经、泌乳、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的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 34例垂体微腺瘤中,平扫检出病灶24例,而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似"充盈缺损".MRI平扫的检出率为70.6%,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率为100%,行McNemar x2检验,P<0.05,说明两种扫描方法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可靠性及检出率,降低MRI图像的不确定性的出现率.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者,应常规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单独冠状面成像相比,冠状面和矢状面同步采集的动态钆增强成像能否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注射钆对比剂后,对56例病人行鞍区3TMRI检查,包括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动态同步采集。根据显著性,病灶以4分法划分(0:无;1:可能的;2:很可能的;3:明确的延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AI1/CD82在垂体腺瘤(PA)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P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的阳性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KAI1/CD82的表达水平。预后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瘤组织中KAI1/CD82对P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PA组织KAI1/CD82阳性率低于瘤旁组织,KAI1/CD82 mRNA表达低于瘤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PA组织KAI1/CD82阳性率低于非侵袭性PA组织,KAI1/CD82 mRNA表达低于非侵袭性PA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瘤卒中、侵犯海绵窦、侵袭性肿瘤、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KAI1/CD82有关(P<0.05)。瘤卒中是影响P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KAI1/CD82是影响P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MRI强化特征与VEGF、bFGF mR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T1W I动态增强及常规MR I表现与VEGF和bF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urbo-FLASH)T1W I动态增强和常规MR I,术后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 I表现与VEGF和bFGF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VEGF、bFGF mRNA值有显著性差异(Ρ<0.05)。VEGF和bFGF与SSm ax呈显著正相关(Ρ<0.05)。肿瘤强化率不同程度间的VEGF、bFGF值有显著性差异(Ρ<0.05)。结论垂体腺瘤MR I强化特征可一定程度反映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