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的胶质瘤进行了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11.3~69.8mm,平均35mm;肿瘤中心剂量22~55Gy,平均32Gy;肿瘤周边剂量11~20Gy,平均15Gy;照射的等中心数1~15个,平均7个。获得随访40例,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时,16例死亡,12例病情恶化,3例症状好转,9例病情无加重。40例的存活时间2~22个月,平均10.9个月。肿瘤体积小治疗效果好,体积大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使用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33例,肿瘤直径(X+Y+Z/3)10.0~45.5mm;平均23.5mm;体积0.4~35.4cm3,平均12.1cm3;肿瘤边缘剂量14~20Gy,平均15.2±1.7Gy;中心剂量25.0~42.8Gy,平均37.3±6.9Gy;影像定位仪为1.5TMR。随访3~12个月。初步结果表明:病人的临床症状体证明显好转,9个月后肿瘤生长控制率,即治疗有效率为96.2%,显效率9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γ-刀可作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56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伽玛刀对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56例垂体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4~34.2mm(平均15.6mm),肿瘤照射野覆盖平均为67%,瘤周边剂量平均为24Gy。结果:51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36例(70.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19/25例(76%),肿瘤缩小25/47例(53%),仅3例肿瘤增大。结论:认为伽玛刀手术简便、安全,是治疗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功能性腺瘤)的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手术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2例垂体腺瘤患者,用1.5T磁共振和γ-plan计算机联网定位,Leksel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手术。肿瘤直径3.8~51.1mm,平均16.3mm,处方剂量9~35Gy,平均21.6Gy。结果:本组获随访204例(12~34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消失39例(19.1%),缩小156例(76.4%);激素值恢复正常14例(11.8%),较术前下降94例(79.6%);临床症状改善190例(93.1%),9例症状加重,3例肿瘤增大,2例开颅手术,1例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Ⅲ级以上肿瘤应首选手术治疗,γ-刀治疗后有可能加重垂体功能低下或诱发垂体危象。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方法:采用1.5TMB影像。Gamma-Plan定位和治疗计划,γ-刀治疗。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用4mm准真器,最大剂量72-8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颅底肿瘤12-15Gy治疗。结果:随访3-24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0%,疼痛缓解〉90%占23.3%,疼痛缓解〉50%占6.33%,总有效率89.7%,2例无效,1例5个月后复发。无效和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X—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疗效及照射剂量。方法采用60%~8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肿瘤边界最小剂量18.4~27Gy,平均37.9Gy。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9例。结果平均随访18.7个月。眼球保留率88.9%(8/9)。治疗后1年计算机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示:肿瘤消失1例,缩小4例,无变化3例,进展1例。肿瘤周边剂量≤20Gy组有效率为25%(1/4)比>20Gy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方法:采用1.5TMR影像、Gamma-Plan定位和治疗计划,γ-刀(LEKSELL)治疗。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用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8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颅底肿瘤12~15Gy治疗。结果:随访3~24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0%,疼痛缓解>90%占23.3%,疼痛缓解>50%占6.33%,总有效率89.7%,2例无效,1例5个月后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100%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附27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2例脑转移瘤病人,用1.5Tesla磁共振仪和Gamma-Plan计算机联网定位,Leksell伽玛刀实施放射手术,其中单发156例,多发116例;男181例,女91例,年龄18-86岁,平均58岁。肿瘤直径3.5-50.1mm;周边剂量10-35Gy,平均18.8Gy,中心剂量27-70Gy,平均46Gy;靶点数1-11个,平均  相似文献   

9.
伽玛刀在松果体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的探讨伽玛刀对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5例共31个病灶,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54cm3(0092~293cm3);KPS平均为7923分(50~100分);射点数1~8个(平均42个);周边剂量10~225Gy(平均1486Gy);周边剂量曲线30%~90%(平均439%);中心剂量1444~5625Gy(平均3618Gy)。结果19个月内有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55个月,治疗后平均肿瘤体积缩小至44cm3(0~267cm3)。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改善,KPS平均为8692分(50~100分)。结论定位诊断明确的松果体区占位病变,如果其体积在伽玛刀治疗的允许范围内,首选伽玛刀治疗是明智的,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单个4 mm 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 Gy,50 % 等剂量线限定靶点;10 例颅底肿瘤性三叉神经痛以肿瘤为照射靶区,中心剂量20 ~30 Gy,周边剂量10 ~15 Gy。结果 随访3 ~38 个月,全组疗效优者占57-3% ,良占30-7 % ,有效占5-3% ,总有效率93-3% ,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2-3 % 。4 例于5 ~17 个月疼痛复发。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癌性恶痛的X—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8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投照剂量为120GY,对15例癌性恶痛患者进行了X-刀治疗。疗效为优者8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67%。随访1-8月,无恶痛复发,也无与X-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治疗了垂体腺瘤病人35例,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12.32Gy,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大照射剂量小于8~10Gy,治疗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CT和激素检查,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结果肢端肥大症表现减轻占75%(9/12);泌乳停止者占68.75%(11/16),头痛减轻占87.5%(14/16)。肿瘤消失和缩小的病人占74.29%,过度分泌的激素有明显下降,部分病人已接近正常,无发生放射性视神经损害;病理发现垂体腺瘤细胞对高剂量射线照射较为敏感。结论X刀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可靠和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丁螺环酮增效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95年12月~1997年3月期间,符合CCMD-2-R失眠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33例进行观察。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22~63岁,平均40.8±11.3岁。曾经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DZ)治疗一月,疗效不明显,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  相似文献   

14.
报告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丘脑胶质瘤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肿瘤位于左侧丘脑11例,右侧丘脑15例,其中胶质瘤Ⅰ级7例,Ⅱ级15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4例。随访时间最长3年零5个月,随访中发现死亡12例,死亡率为42.3%。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偏瘫。本文着重讨论了两种手术方法的结果;不同剂量照射后影像学的改变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5.
CT简易立体定位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95年12月至1999年12月,采用CT简易立体定位置管抽吸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病人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9-76岁,平均59岁,高血压病史3-28年。意识状态按格拉斯哥(GCS)计分法:3-5分5例,6-9分22例,10-12分38例,13-15分21例。肢体偏瘫65例,失语24例,一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缩小11例。1.2出血至手术时间脑出血后7~12h手术者64例,13…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5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前额钻孔侧脑室引流加用尿激酶灌注,溶解治疗15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原发性脑室出血病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33-71岁,平均57.4岁。其中11例病人有高血压病史3-22年,入院时血压30-24/20kPa,4例无高血压病史。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3例,颈抵抗12例,肢体瘫14例,单侧病理征12例,双侧病理征3例。1.2CT检查全部病人入院后均行脑CT扫描,原发性出血部位:基底节9…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是一种社会交往和相互交流障碍及伴有行为和想象力异常的综合征。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在孤独症病因方面的可能作用。孤独症诊断是按DSM-Ⅲ标准。本研究中芬兰孤独症小儿11名(女4,男7,平均年龄38±1.1岁,从1.9~6.5岁),对照组小儿11名(女6男5,平均年龄3.8±1.3岁,由1.9~5.5岁)。1例孤独症患儿呈46,XY,T(22:d)核型,其他患儿染色体正常。MRI检查9例显示7例正常;1例幕上脑室周间隙扩大,1例颞叶轻度髓鞘形成延迟。脑脊液(CSF…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脑内血肿CT定位抽吸并尿激酶溶凝治疗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外伤性脑内血肿CT定位抽吸并尿激酶溶凝治疗探讨杨军潘树茂关茂武王云波孙炜一、临床资料与结果本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3月~78岁,平均35.5岁。均有头部外伤史。Glasgow分级:3~8分3例,9~12分15例,13~15分11例。均经CT或M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颅内肿瘤132例临床结果。方程:利用GTC重定位头架和X刀治疗132例。本组病人共治疗3~10次,3~10Gy/次。每次间隔1~3天。结果:132例病,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其中显效31例(23.5%),有效80例(60.0%),无效21例(15.9%),出现并发症6例(4.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治疗体积较大和位于重要解剖部位的肿瘤。它不同于一般外放疗,它的治疗次数虽少而剂量大。增加SRT治疗颅内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X刀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治疗颅内不同的病变127例,等中心照射剂量为15~35Gy(平均245Gy),良性肿瘤周边剂量选取80%等剂量线,恶性肿瘤选取90%以上的等剂量线。结果88例(693%)随访1个月至2年,其中病变消失31例(352%),缩小31例(352%),无变化20例(227%),增大6例(68%)。结论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效果最为满意,脑转移瘤在X刀治疗后结合全脑照射,肿瘤有效控制率达9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