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向美华  王飞雪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52-3153
目的:探讨采用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方法结合使用,对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6例采用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方法结合,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456例中发现93例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浸润癌,检出率为20.4%,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3.5%。CIN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为血管异常、白色上皮及白斑。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采用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可提高CIN的检出率,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特别对CI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阴道镜用于体检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体检无症状妇女中发现宫颈亚临床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SPI)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4月在体检妇女中选择阴道镜套餐的1933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1933例阴道镜检查中,诊断为异常阴道镜图像并取活检者239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26例,宫颈湿疣105例,CINI级57例,CINⅡ级26例,CINⅢ级20例,原位癌3例,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论:阴道镜用于体检人群可大大增加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弥补现阶段体检中仍在广泛使用的宫颈刮片的不足,减少漏诊,提高普查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镜对各种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0月~2005年10月126例反复接触性出血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镜下取可疑部位组织病检,以病理诊断标准为最后诊断。结果: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宫颈癌7例。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筛查宫颈癌的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以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各级CIN的患者共计182例,比较其Reid评分、阴道镜下图像和病理结果。结果: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①Reid评分诊断癌前病变的符合率为79.67%,高估诊断的误差率为9.34%,低估诊断的误差率为10.99%,诊断宫颈低度病变(即CINⅠ)的敏感性为79.52%,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即CINⅡ+CINⅢ)的敏感性为90.91%。②阴道镜评价诊断癌前病变的符合率为46.15%,高估诊断的误差率为26.92%,低估诊断的误差率为26.92%,阴道镜诊断宫颈低度病变(即CINⅠ)的敏感性为50.60%,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即CINⅡ+CINⅢ)的敏感性为75.76%。结论: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id评分系统有助于阴道镜下更准确的判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性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并适时进行ECC和LEEP,遵循三阶梯技术,可以弥补阴道镜假阴性的疏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下定位活组织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0例体检妇女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240例检查异常者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多点定位活检并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炎症63例,占异常细胞学26.25%;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180例,其中CINⅠ109例,CINⅡ52例,CINⅢ19例,宫颈鳞癌3例,腺癌1例。CIN检出率75%,宫颈癌检出率1.67%。结论:电子阴道镜定位活检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细胞学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的328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镜下宫颈活检,再与组织病理学对照,观察阳性符合率。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检出LSIL125例、HSIL26例、宫颈癌5例,阴道镜检出CINⅡ22例、CINⅢ7例、宫颈癌12例,病理检查出CINⅡ22例、CINⅢ10例、宫颈癌8例,TCT检查与宫颈活检阳性符合率为67.5%,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6%。结论:TCT检查可大大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能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阴道镜在宫颈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阴道镜检查图像分析及定位活检结果,探讨阴道镜对宫颈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法对3798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评价阴道镜检查的诊断效能,同时计算疾病构成比。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89.0%,特异性55.6%,符合率72.6%,阳性预测值79.3%,宫颈病变阴道镜检查疾病构成比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占56.0%,子宫颈癌占3.1%。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及时早期发现宫颈微小病灶,并能选择性定位活检,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在就诊患者中CIN的疾病构成比很高,要积极对就诊患者进行规范的宫颈防癌检查,以防CIN和子宫颈癌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采用电子阴道镜对3340例宫颈疾病者行阴道镜检查,其中2980例在阴道镜下定点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2980例中慢性宫颈炎2248例,宫颈湿疣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36例,其中CINⅠ464例,CINⅡ79例,CINⅢ93例,宫颈癌78例。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定点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及病理检查(病检)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是筛查宫颈癌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阴道镜与病理活检联合筛查宫颈病变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与病理活检合用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合用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2915例,671例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13例(1.94%);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30例(4.47%),其中CINⅠ25例(3.72%),CINⅡ3例(0.45%),CINⅢ2例(0.3%);宫颈炎性病变628例(93.59%);其它5例,占0.75%。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和CI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42%(13/19)和68.18%(30/44),假阳性率为31.75%(20/63)。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合用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提高宫颈癌、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6年12月1684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结果:1684例宫颈病变中,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1232例,宫颈息肉70例,尖锐湿疣46例,CIN320例,宫颈癌16例。结论:阴道镜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状况。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对北京市展览路社区的795名20~54岁有性生活妇女进行筛查。筛查对象接受妇科检查时,依次留取超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LCT)和高危型HPV(he2)检测标本,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795名社区妇女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112例,占14.1%;阴性683例,占85.9%。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加重,阳性率升高:正常宫颈及慢性宫颈炎人群为0.8%(6/751);CINl为83.3%(10/12),CIN2及以上为100%(8/8);宫颈细胞学阳性并行阴道镜活检的40例中,发现11例慢性宫颈炎、14例宫颈湿疣、5例CINl、3例CIN2、4例CIN3及1例早期浸润癌;细胞学阴性的750人中,发现2例宫颈湿疣、5例CINl及1例宫颈低级别腺上皮内病变(CGIN)。750人中HPV阴性为669人,其中发现3例CINl及1例CGIN;HPV阳性为81例,其中2例CINl及2例宫颈湿疣。在细胞学阳性(≥ASCUS)的40例中,HPV阴性为13例,其中发现10例慢性宫颈炎及3例宫颈湿疣;HPV阳性为27例,发现1例慢性宫颈炎、11例宫颈湿疣、7例CINl、3例CIN2、4例CIN3及1例早期浸润癌,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北京市社区妇女中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加重,阳性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CT检查2066例中,细胞学阳性112例,占5.42%。其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1例(2.9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1.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73%);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阴道镜图像88例(78.57%)。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Ⅰ32例、CINⅡ8例、CINⅢ2例);LSIL(CINⅠ23例、CINⅡ7例、CINⅢ2例、SCC1例);HSIL(CINⅡ5例、CINⅢ7例、SCC1例)。结论:TCT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PVDNA分型与负荷量,探讨新疆地区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8月于新疆肿瘤医院因宫颈病变就诊的14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每一病例同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和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方法检测HPVDNA,观察HPV分型和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关系。结果:144例患者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21例、CINⅠ21例、CINⅡ~Ⅲ50例、宫颈癌52例。4组宫颈病变的HPV分型和负荷量分别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PV多重感染与其负荷量值无关。结论:①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存在明显相关性;②HPV检测阴性者仍有致病可能;③检测HPV对宫颈病变有良好的预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CIN和早期宫颈癌共50例患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化法分析P16蛋白、HPV L-1壳蛋白在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9.0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2.9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4.21%)及早期宫颈癌(100.00%)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45.38,P=0.00),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18.18%、35.29%、15.79%及0(χ2=12.59,P=0.00);随着病毒载量提高,P16蛋白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所改变(χ2值分别为41.37、32.95,均P<0.01).在慢性宫颈炎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呈正相关关系(r=0.52,P=0.01);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8、0.33,均P<0.05);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26、0.62,均P>0.05).结论 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出现的分子事件,在筛查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鸿  朱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98-1900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1 030例已婚妇女中有15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慢性宫颈炎91例,HPV感染15例,CINⅠ22例,CINⅡ8例,CINⅢ2例,宫颈癌6例。经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 36例,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6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74%(36/38)。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可疑CIN 24例,其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14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8.33%(14/24)。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符合率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处理得出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5.50%,特异性为89.26%,两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72.21%,阴性预测值为95.8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病变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可作为该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阴道镜用于体检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镜在健康体检妇女中发现宫颈亚临床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SPI)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04年5月~2005年4月在体检中选择了阴道镜检查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1933例阴道镜检查中,诊断为异常并取活检239例,病理组织学诊断慢性宫颈炎26例、宫颈湿疣105例、CINI级57例、CINⅡ级26例、CINⅢ级20例、原位癌3例、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论阴道镜用于体检人群可大大增加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弥补现阶段体检中仍在广泛使用的宫颈刮片的不足,减少漏诊,提高普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cervicalcancer)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ICC)标本(ICC组)、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CINI)标本(CINI组)、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CINⅡ~Ⅲ组)标本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的p16蛋白表达;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测定上述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无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呈现过表达(ICC组,CINI组,CINⅡ~Ⅲ组);在CINI,CINII~HI,ICC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5.0%,83.3%和100.0%。P16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进展而增加(P〈O.001)。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的感染率为0,CINI,CINⅡ~Ⅲ,ICC组分别为55.0%,80.0%和92.5%。HPV一16和(或)一18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感染亚型。P16蛋白过表达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宫颈组织明显高于HPV呈阴性或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过表达,可用于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P16蛋白过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妇科门诊2520例已确诊的CIN和宫颈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HybridCaptureII,HCII)检测高危型HPV,对比低危型HPV6/11和高危型HPV16、18两组型别感染者年龄和宫颈病变程度。结果 (1)2520例女性宫颈拭子HPV总感染1786例,阳性率70.87%;高危型HPV16、181404例,阳性率55.71%;低危型HPV6/11756例,阳性率30%。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宫颈癌组的最高64.29%(P0.005)。(2)在CINI和CINII~III患者的所有年龄组中,20~35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0.78%和40.26%;在宫颈癌患者中,35~50岁所占比例最高38.25%。(3)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5岁,HPV阳性率达87.66%(P0.005),并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危型HPV6/11感染的高峰年龄亦35岁,占阳性例数的55.68%(P0.005);高危型HPV16感染的高峰年龄为50~65岁,占阳性例数的12.9%;高危型HPV18感染的高峰年龄为65岁,占阳性例数的40.20%(P0.01)。低危型HPV6/11多见于年轻妇女,而高危型HPV16、18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4)在CINI组中,低危型HPV6/11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82.42%。在CINII~III及宫颈癌组中,均以高危型HPV16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7.46%、42%。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型别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HPV不同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选择宫颈病变患者436例,按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8例、CINⅠ69例、CINⅡ134例、CINⅢ129例、宫颈癌4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计算不同宫颈病变HPV不同亚型的检出率。结果:436例宫颈病变中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5.0%)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5.73%)、HPV58(18.58%)、HPV33(11.70%)、HPV31(10.78%)、HPV52(7.80%)、HPV53(7.57%)。宫颈癌组依次为HPV16、18、39;HSIL组依次为HPV16、58、33、31、53、52;LSIL组依次为HPV16、58、52、31、53/33、11、68、cp8304、18。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00)。结论:沈阳地区宫颈病变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58、33、31、52、53型,HPV16致癌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Infection with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plays a central aetiological role in cervical cancer. Still,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is a multistep process which requires other events in addition to hrHPV infection. Recent data have resulted in the following concept of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hrHPV infects normal squamous epithelium. In most cases this will not lead to a lesion or at worst give rise to a regressing low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Both phenomena involve viral clearance. Only persistent hrHPV infections will lead to a high grade CIN lesion, a subset of which may underg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t the transition of CIN 2 to CIN 3 deregulated expression of the viral oncogenes E6 and E7 takes place, resulting in genetic instability. Subsequently, activation of the telomere-lengthening enzyme, telomerase occurs, at the result of which cells obtain an infinite replication capacity. Ultimately, successive allele losses occur at different chromosomal locations which, followed by a clonal outgrowth result in an invasive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