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1·d-1口服),8wk后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骨桥蛋白(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硝基酪氨酸(NT)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TI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100、200mg·kg-1给药组TI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肾小管-间质OPN与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100、200mg·kg-1给药组肾小管-间质OPN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TGP各剂量给药组肾小管-间质α-SMA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肾组织N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3·4倍,TGP50、100、200mg·kg-1给药8wk可使肾组织NT蛋白表达分别下降41·2%、43·8%与57·5%。结论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肾小管-间质过高OPN与α-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大鼠糖尿病肾病(DN)及CD2相关蛋白(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SD大鼠24只,分正常对照(A)组、DN模型(B)组和MMF干预DN(C)组。饲养8周后行有关血尿生化指标和光镜组织学、透射电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D2AP mRNA表达检测。结果MMF明显减少DN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预防血肌酐的升高。组织学显示C组大鼠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少,系膜增宽及细胞外基质积聚明显改善。电镜下B组大鼠足细胞足突增宽,部分融合,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膜增厚,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增多,C组大鼠以上病变都明显减轻。CD2AP mRNA表达在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结论MMF具有治疗SD大鼠DN的作用,并且在转录水平逆转肾皮质CD2AP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霉酚酸酯治疗组。霉酚酸酯组给予霉酚酸酯(15mg·kg-1·d-1)治疗。1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血脂、血胰岛素;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胶原(ColI、ColⅢ)的表达。结果霉酚酸酯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减轻早期肾小球肥大,且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CTGF表达及ColI、ColⅢ的沉积。结论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霉酚酸酯降低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减少系膜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喂养建立DN大鼠模型。根据血糖值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0只。实验组灌胃MMF 15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0. 9%Na Cl,持续给药8周。检测大鼠血糖与尿肌酸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与Bcl-2相关的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血糖值分别为(5. 0±0. 4),(26. 8±3. 2),(21. 7±2. 6) mmol·L-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这3组的尿肌酸酐含量分别为(7218. 9±1471. 4),(2280. 7±469. 1)和(4031. 4±641. 7)μmol·L-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这3组的Nephrin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 81±0. 70,0. 48±0. 21和2. 14±0. 45;这3组的Bax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21±0. 06,1. 71±0. 56和0. 63±0. 3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 MMF能通过上调Nephrin、同时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DN大鼠肾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个重要原因,既往一直认为在DN中只存在肾小球的损伤,但事实上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存在肾小管酸中毒( RTA)的临床表现,故很多研究者认为,肾小管间质损伤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血糖诱导状态下,其过程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及功能学改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代谢产物及蛋白调控分子等参与上述病理变化,本文概括了近年来DN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阐述针对各种发病机制的治疗措施,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抗炎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糖尿病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灌胃辛伐他汀20 mg·kg-1·d-1,qd,连续灌胃7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灌以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第8周时,监测各组鼠尾外周血血糖,检测大鼠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12 h尿白蛋白(UALB)、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和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UICAM-1)的排泄率,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计算肾脏肥大指数、电镜下病理学检查,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肾脏组织表达的MCP-1和ICAM-1mRNA进行半定量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第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HbA1c、UALB、URBP、UMCP-1、UICAM-1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镜下肾组织结构病变明显,肾组织MCP-1和ICAM-1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治疗组除血糖和HbA1c水平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和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肾组织MCP-1和ICAM-1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MCP-1和ICAM-1的表达和排泄,减轻微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STZ所致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α-硫辛酸低、中、高剂量组。后4组采用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0 mg.kg-1腹腔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α-硫辛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5,30,60 mg.kg-1灌胃12周。检测血糖和血脂,心功能状态;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单核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NF-κB、ICAM-1、MC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α-硫辛酸30 mg.kg-1血糖及TG、TC、LDL明显降低(P<0.05),HDL显著提高(P<0.05);LVEDP[(5.6±1.0)mmHg]明显降低(P<0.05),LVSP[(127.6±5.4)mmHg]明显升高(P<0.05);α-硫辛酸30 mg.kg-1组NF-κB、ICAM-1、MCP-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α-硫辛酸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糖、降脂、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β亚家族(CC家族)细胞趋化因子,对单核/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趋化激活作用,促进肾小球疾病中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在慢性肾脏疾病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很多药物均能干预其产生和发展,本文对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Wisr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n=10)、肾缺血再灌注0h组(n=10)、再灌注4h组(n=10)、再灌注12h组(n=10)、再灌注24h组(n=10)。夹闭肾动脉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点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ELISA方法);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并进行肾小管评分。结果 正常情况下,肾脏组织中MCP-1蛋白含量很少.缺血再灌注0h(单纯缺血)即可观察到肾脏组织中MCP-1含量升高,至4h达到峰值.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缺血再灌注各时段组大鼠血Cr、BUN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1),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血Cr、BUN的水平逐渐增高;光镜下观察见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和肾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含量升高且呈动态变化,说明MCP-1参与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CD68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及CD68(巨噬细胞标志物)阳性细胞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间质中的表达。方法制作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于术后第7、14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间质中PDGF-B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CD68阳性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间质中PDGF-BB、和α-SM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68阳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5),模型组CD68阳性细胞在第14天时较第7天时减少。α-SMA与PDGF-BBT CD68的表达呈正相关(r1=0.92,P〈0.01,r2=0.98,P〈0.01)。结论PDGF-BB和巨噬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3.
麦考酚酸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麦考酚酸酯( mymcophenolatemofetil,MMF)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2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 8例,年龄(43 ± s 10) a]为治疗组,给予MMF1g, po, bid;另 20例[男性 13例,女性 7例,年龄(45±11) a]为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Aza) 150mp,po, qn。共 6 mo。结果: MMF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0,Aza组为2例,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病人的消化道反应、肝中毒、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MMF是一种能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 A)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NC)和糖尿病组(DM),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4、8、12和16周处死大鼠6只。观察各组血糖(BS)、肾质量/体质量(KW/BW)、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及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间质ACT A及卵泡抑素(FS)、P-Smad2/3、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从第8周末开始KW/BW、AER、Ccr及间质纤维化指数均显著上升(P<0.01),第16周时达峰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CT A主要定位于DM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DM组大鼠从第4周末开始ACT 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第12周末时达峰值。与ACT A相反,FS在NC组各时间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DM组其表达量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16周时只能检测到少量FS表达。P-Smad2/3和FN在NC组肾小管和间质有轻度表达,而在DM组大鼠从第8周起表达量逐渐增加,并一直延续到第16周。结论 ACT A可能通过Smad通路诱导FN的产生,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目前研究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药以控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成为学科领域的热点课题。复方交泰丸可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及机体抗氧化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1]。本研究进一步观察复方交泰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肾组织氧化应激、一氧化氮水平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等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复方交泰丸由中山大学药学院提取制成干粉颗粒(批号:0504011);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霉酚酸酯(MMF)与环孢素A(CsA)及皮质激素(Pred)合用时CsA的治疗窗,分析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164份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呆:MMF方案CsA的治疗窗为:1mo内为150~300ng/ml,1~3mo 120~260ng/ml,3~6mo 110~225ng/ml;MMF方案中毒反应、排异反应发生均低于经典三联方案(CsA 硫唑嘌呤Aza Pred).结论:MMF方案优于经典三联方案,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及中毒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在预防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及肝毒性发生率等指标与硫唑嘌呤(Aza)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方法:MMF组(环孢素A+泼尼松+MMF)35例,对照组(环孢素A+泼尼松+Aza)25例。试验观察期24mo。结果:MMF组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肝<0.01,P肾<0.01);且MMF组肾功能较对照组平稳。结论:MMF与环孢素A及泼尼松三药联用,可降低急慢性排斥反应及肝肾毒性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霉酚酸酯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霉素A(CsA)的全血浓度,探讨CsA在霉酚酸酯(MMF)参与的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理想治疗窗.方法 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CsA全血浓度.依术后时间及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分组,并对CsA治疗窗进行比较.结果 MMF方案中CsA在肾移植术后<1mon、1~3mon、3~6mon的理想治疗窗分别为150~300μg·L~(-1)120~260μg·L~(-1)和100~225μg·L(-1).结论 MMF方案优于经典方案,可安全、有效预防移植术后的排异和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